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才少年的悲劇人生!當心過愛成害!

自理和智力同等重要

前段時間有個被瘋轉的新聞, 說是17歲的中科院研究生被迫退學。 那位天才少年名叫“魏永康”, 他的媽媽認為只有知識需要學習和實踐, 其他東西長大後自然水到渠成。

魏母覺得只有專心讀書, 將來才會有出息, 因此除了學習, 魏永康啥都不需要做, 包括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都是媽媽一手包辦。 甚至為了在兒子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 她還親自給孩子餵飯。

在這樣的教育下, 17歲的魏永康以總分第二的成績考進了中科院, 成為碩博連讀的研究生。

然而這樣一位“天才”卻生活不能自理到如此程度:熱了不知脫衣服,

Advertisiment
冬天不知加衣服;房間不打掃, 屋子臭烘烘;襪子髒衣服隨處亂扔。 他常常一個人窩在寢室裡看書, 卻忘了還要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 為此因有一門功課記零分, 而且沒寫畢業論文, 最終被學校勒令退學。

所以, 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習同樣重要, 一個人被“愛”到成年後依然生活不能自理, 這是何等的悲劇?與乞丐有何分別?

包辦摧毀孩子的責任感

自己該做的事情由父母代勞會令孩子喪失起碼的責任感。 長大後他就會成為一個沒有擔當的人。

這樣的人, 何談獨立自主?在長輩包辦一切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 就算以後自己有了孩子, 也不能從心理上“斷奶”。

《歡樂頌》裡曲筱綃的父親家財雄厚,

Advertisiment
依然欣慰于自己的女兒能夠獨立自主, 不依靠父母。 而很多“啃老”一族的父母, 在無怨無悔地付出的同時, 又何嘗不曾擔憂, 萬一有一天自己不在了, 孩子可咋辦?然, 大錯已鑄成, 豈能捨得再放手?

包辦讓孩子沒自信

涵涵最近很熱衷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強烈要求自己穿脫衣服, 自己沖奶喝, 自己擦屁屁。

有一天, 我剛把洗腳水放好, 一轉眼, 竟然自己脫完鞋襪在泡腳了。 待我看她時, 那滿臉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讓我不禁動容。

因此, 孩子需要從生活的自理能力中, 從我自己來做的挑戰中, 找到“我可以”的自信, 找到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的自尊。

面對過愛成害的教訓, 我們在育兒時應該怎麼做呢?

12

控制住想幫孩子的衝動

Advertisiment

孩子能不能自己做事, 取決於家長肯不肯放手。 在涵涵笨拙的穿衣服時, 在她總是把鞋子穿反時, 我也曾有過幫她的衝動。 但她卻極力反對我插手, 看著她耐心地堅持自己穿好, 我滿心的欣慰。 之後就強忍著衝動不去幫助她, 除非她開口要求。

堅持讓孩子自己做事

常言道:“學好三年, 學壞三天”, 好習慣培養不易, 壞毛病極易滋生。 當你因為趕時間, 或者心有所憂, 出手幫助孩子後, 他就會覺得這件事情我做可以, 爸爸媽媽做也可以。

人都是有惰性的, 既然可以不用動手, 那我就享受好了。 特別是孩子學會某一項技能, 覺得不再有挑戰性後, 就會懶得動手, 久而久之, 父母就很難再放手。

父母先做最好的自己

很多媽媽時間比較多,

Advertisiment
所以就全程都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 甚至沒有了自我, 然後還總是怨婦似地對孩子抱怨:“我這麼辛苦, 還不都是為了你, 你看媽媽有多麼的不容易……”。

這種做法不但給孩子帶來壓力, 認為正是因為自己的存在, 所以才讓媽媽不快樂, 不開心。 還會因為你的無所不參與, 阻礙孩子正常的發展。

因此, 我們要有自己的愛好和事業, 不能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 這對自己對孩子, 都是一種負擔。

只有媽媽活得幸福快樂, 孩子才能真正幸福快樂。

畢竟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懂得放手才叫真愛。 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

在此,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 我們提倡讓孩子獨立自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少包辦, 並不是叫大家一味地放手,

Advertisiment
甚至給孩子故意設置一些挫折, 磨練孩子。

我很討厭, 所謂的“挫折教育”、“孩子不能多抱”“哭聲免疫法”等極端式的獨立論。 這些育兒論, 對弱小的嬰兒來說, 是毫無人性的, 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 需要我們的愛和關懷, 然後才是在此基礎上的培養自理能力。

孩子需要“獨立”, 但不需要“孤立”。 過愛成害, 過分強調獨立, 也是另一種傷害。 我們需要把握分寸, 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 相信很多父母都分得清關愛和溺愛!

12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