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媒:發燒是好事兒,有望破解不治之症

據媒體報導稱, 引起發燒的免疫反應很有可能同時也啟動了神經系統, 體溫升高可能有助於治療自閉症和癌症。

西媒稱, 引起發燒的免疫反應可能同時也啟動了神經系統, 體溫升高可能有助於治療自閉症和癌症。

西班牙《萬象》月刊12月號刊載題為《發燒是好事兒》的文章, 提到富豪級的數學家詹姆斯·西蒙的親身經歷。 這位父親有一位患有自閉症的女兒。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 每當女兒發燒時, 她與外界的溝通似乎更加順暢, 而自閉症特有的一些病理性的瘋狂舉止似乎也有所減輕。 於是,

Advertisiment
西蒙發起成立了一家基金會, 專門研究為何出現這種變化, 以及能否利用這一現象作為未來治療自閉症的一種途徑。 2007年, 約翰斯·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家小組取得了最初成果。 他們發表的研究報告證實, 發燒可以緩解自閉症症狀。 但是, 為什麼呢?

讓我們發燒

報導稱,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西班牙籍研究員瑪麗安·梅勒也參與了詹姆斯·西蒙的基金會所資助的研究專案。 她認為, “發燒是一種防禦機制, 是在體內有病原體出現時免疫系統開始活動的反映。 我們因此認為, 發燒與行為改變之間的關係恰恰反映出了免疫系統與神經系統之間確實存在關聯。 所以, 引起發燒的免疫系統應答過程也可能刺激或抑制因自閉症而改變的神經系統的某些區域。

Advertisiment
這就是自閉症患者出現暫時性行為特徵轉變的原因”。

梅勒還提到, “我們還認為大腦的某些區域負責對體溫做出回應, 同時也和負責調節與自閉症相關行為的大腦區域相互有聯繫。 因此, 這些區域被暫時啟動可能會導致涉及焦慮、社交行為、暴躁和語言等領域的神經元活動發生改變。 同時也可能存在一種後生效應, 導致與某些神經元活動相關的基因被啟動或被抑制”。

報導稱, 不管原因是什麼, 發燒有益於自閉症症狀緩解這一點已是確鑿無疑的。 甚至將來有一天可以將發燒作為一種“處方”, 人為地讓自閉症患者保持高體溫。

高溫抗癌

報導稱,

Advertisiment
癌症藥物治療的最新趨勢是借助免疫療法, 即採取措施啟動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 西班牙那瓦勒大學和應用醫學研究中心免疫療法專家伊格納西奧·梅萊羅表示, “腫瘤出現時表明, 它有能力戲弄免疫系統。 借助免疫療法的各種手段, 我們追求的目標是訓練免疫系統發揮作用, 以人為的方式告訴它如何識別和破壞癌細胞”。 發燒就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

梅萊羅認為, 利用發燒作為引線的治療方法被稱為熱療, 也就是給麻醉狀態下的患者預熱體溫, 模擬出一種持續高燒的症狀。 但是, 這種做法卻具有風險, 時至今日還沒有研究出一種有效的方法。 如果能夠結合其他更加有效的免疫療法, 或許它就具有意義了。

Advertisiment

另一方面, 醫學界最近還發現一些慢性病, 如抑鬱和焦慮都會導致人體體溫升高。

心理療法

報導稱, 2014年, 京都大學的科學家確認了與抑鬱導致的體溫升高有關的神經回路。 該神經回路連接著下丘腦背內側核與延髓中縫核。 研究人員說:“瞭解這一機制對於理解心因性發熱的發展方式以及制訂治療方案都非常重要。 ”

51歲的獨居婦女卡門平日過著相對健康的生活。 但從幾個月前起她開始頻繁發燒, 並且來得快, 去得也快, 且沒有更多的身體衰弱症狀。 在接受了各種檢查後, 醫生診斷她患上了“心因性發熱”。 原因呢?4個月前, 原本跟她住得非常近的姐姐一家搬到了很遠的大房子居住, 只能每逢週末才回來看望她。

Advertisiment
現在, 她每天只能按部就班地到那個已經供職了20多年的小公司, 繼續做秘書工作。 經過了心理藥物治療後, 卡門的發燒現象消失了。

報導稱, 卡門的例子確確實實存在, 而且在醫學上也能找到更合理的解釋。 抑鬱不過是在我們感知到周遭的威脅或發生了超出我們能力範圍的事情之時, 出現的一種心理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的身體準備好要麼應對危險, 要麼“逃跑”, 造成的結果就是呼吸和心跳頻率加快, 體溫也隨之升高。 這就是抑鬱導致的體溫過高。 但是, 95%的發燒病例不過就是我們的身體器官對病原體產生的反應。

兒科專家郝蘇斯·馬丁內斯認為, “以前如果身體感覺難受, 體溫升高, 會被認為是身體器官對病菌產生的反應, 因此發燒被看做是身體防禦系統發揮作用的指征,患者處於康復過程中。直到後來,我們開始可以借助體溫計測量體溫,發燒就變成了我們看到的主要身體表現”。

癡迷於體溫

報導稱,2014年,全世界各國的兒科協會達成一致,想辦法抵制對發燒的病態“恐懼”,尤其是大多數父母對發燒的看法。

《美國兒科疾病雜誌》月刊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對這種普遍心態發出了警告。報告表示,大多數父母對38攝氏度以下的發燒有些過度擔心。很多人都擔心孩子體溫升高可能會給身體造成可怕的後果,甚至有52%的父母認為如果發燒至40攝氏度,小孩兒就有可能出現嚴重的神經性紊亂。

馬丁內斯指出,“責任肯定在我們。事實上,當父母帶著孩子跑到急診就醫的時候,他們首先看的是怎麼給孩子測體溫。因此無形中我們傳達的資訊就是體溫是第一位的,其他症狀都是次要”。

然而,恰恰相反。“體溫升高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感覺很難受,其實病菌也一樣。因此,我們的身體升高了溫度,以便讓病原菌在攻擊我們的時候也感覺不那麼舒服,它們也就不能再繼續繁殖。然而,一貫認為自己比身體更聰明的我們卻用退熱藥物來降低體溫,這樣做其實並不會讓溫度降低,我們原本應該做的就是緩解症狀,比如頭痛和眩暈等”。

報導稱,自從英國醫生柯利弗德·奧爾伯特發明了第一支醫學用體溫計以來,這種工具已經變成了現代醫學的符號,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最常見的醫用器械。但是,馬丁內斯指出,“體溫計只是測量體溫的一種工具,而體溫往往在外部環境和各種可變因素的影響下發生變化,這種可變因素包括穿著衣服的多少。因此,我們必須關注的是症狀,而不是體溫”。

增強免疫

報導稱,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稱,發燒的好處非常多,比如出生頭一年經歷過發燒過程的新生兒比那些沒有發過燒的新生兒,在幼年時期患過敏的幾率大大降低。醫學界已經形成了一個普遍觀點,早期接觸感染可以保護人體免受過敏的困擾。但是,馬丁內斯也提出了一種令人擔心的特殊可能性:“對於3個月的新生兒來說,他們的顱腦屏障還十分脆弱。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感染都有可能變成膿血症或腦膜炎。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因此,新生兒父母對38攝氏度以上的發燒一定要提高警惕,體溫一旦超過38度,應該儘早到急診就醫,以便儘早對抗感染”。

1660年,英國醫生湯瑪斯·西德納姆寫道:“發燒是大自然賜予世界的一部強大的引擎,用它來征服敵人。”然而,我們現在所瞭解到的是,西德納姆所言不僅是真實的,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高體溫還能成為一種有力的武器,讓我們可以有效地殺死致命敵人。

好吧,祝福發燒吧!

因此發燒被看做是身體防禦系統發揮作用的指征,患者處於康復過程中。直到後來,我們開始可以借助體溫計測量體溫,發燒就變成了我們看到的主要身體表現”。

癡迷於體溫

報導稱,2014年,全世界各國的兒科協會達成一致,想辦法抵制對發燒的病態“恐懼”,尤其是大多數父母對發燒的看法。

《美國兒科疾病雜誌》月刊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對這種普遍心態發出了警告。報告表示,大多數父母對38攝氏度以下的發燒有些過度擔心。很多人都擔心孩子體溫升高可能會給身體造成可怕的後果,甚至有52%的父母認為如果發燒至40攝氏度,小孩兒就有可能出現嚴重的神經性紊亂。

馬丁內斯指出,“責任肯定在我們。事實上,當父母帶著孩子跑到急診就醫的時候,他們首先看的是怎麼給孩子測體溫。因此無形中我們傳達的資訊就是體溫是第一位的,其他症狀都是次要”。

然而,恰恰相反。“體溫升高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感覺很難受,其實病菌也一樣。因此,我們的身體升高了溫度,以便讓病原菌在攻擊我們的時候也感覺不那麼舒服,它們也就不能再繼續繁殖。然而,一貫認為自己比身體更聰明的我們卻用退熱藥物來降低體溫,這樣做其實並不會讓溫度降低,我們原本應該做的就是緩解症狀,比如頭痛和眩暈等”。

報導稱,自從英國醫生柯利弗德·奧爾伯特發明了第一支醫學用體溫計以來,這種工具已經變成了現代醫學的符號,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最常見的醫用器械。但是,馬丁內斯指出,“體溫計只是測量體溫的一種工具,而體溫往往在外部環境和各種可變因素的影響下發生變化,這種可變因素包括穿著衣服的多少。因此,我們必須關注的是症狀,而不是體溫”。

增強免疫

報導稱,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稱,發燒的好處非常多,比如出生頭一年經歷過發燒過程的新生兒比那些沒有發過燒的新生兒,在幼年時期患過敏的幾率大大降低。醫學界已經形成了一個普遍觀點,早期接觸感染可以保護人體免受過敏的困擾。但是,馬丁內斯也提出了一種令人擔心的特殊可能性:“對於3個月的新生兒來說,他們的顱腦屏障還十分脆弱。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感染都有可能變成膿血症或腦膜炎。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因此,新生兒父母對38攝氏度以上的發燒一定要提高警惕,體溫一旦超過38度,應該儘早到急診就醫,以便儘早對抗感染”。

1660年,英國醫生湯瑪斯·西德納姆寫道:“發燒是大自然賜予世界的一部強大的引擎,用它來征服敵人。”然而,我們現在所瞭解到的是,西德納姆所言不僅是真實的,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高體溫還能成為一種有力的武器,讓我們可以有效地殺死致命敵人。

好吧,祝福發燒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