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壞習慣毀了孩子的大未來

書名:《31個壞習慣毀了孩子的大未來》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定價:20.00元

類型:家教育兒

ISBN:978-80666-984-6


內容簡介:

     你的孩子有這些缺點嗎?

不斷說謊、愛慕虛榮、過分依賴、沉迷游戲、膽怯自卑、好吃懶做、缺乏主見、自私自利、懶散拖沓…….

著名的教育專家張芷華經過多年的研究, 得出了一個這樣的驚人發現, 31種壞習慣, 毀掉了孩子的大未來, 80%的孩子之所以不能成功, 多數都是栽在這樣的壞習慣上。 作者用細膩的筆鋒, 一個個親切的小故事, 做了31堂最到位的講解, 真正幫父母找到毀掉孩子未來的根源, 同時提供31種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擁有美好未來。 是一本真正符合父母使用的教養好書。

俄羅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 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 去麻痹他的最好創舉, 并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而決定孩子會有什么樣的習慣, 則取決與每一位父母。 身教重于言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張老師集多年經驗而成的這本書, 也會讓身為父母的你找到最需要而有效的辦法吧。

作者簡介:

張芷華, 從事幼兒教育多年, 有著豐富的教育經驗。 和教過的小朋友都變成好友, 深信唯有肢體和腦力的同時開發, 才能培養出體力與腦力協調的乖寶寶,

Advertisiment
更加堅信真正決定小孩未來命運的是孩子的個性和習慣。 她耗費多年心血寫就了這本《31個壞習慣, 毀了孩子的大未來》, 希望能用多年的教育經驗, 幫助全天下的父母們造就個性健全、習慣優良的小孩。

目錄

序:習慣的力量

見微知著的道理, 父母都了然于心, 但也因為事情、行為太過細微, 也經常被忽略;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一句無心的言語, 都可能對孩子產生莫大的影響力。 孩子的教養、好壞習慣的形成, 時時在考驗著父母, 因為稍一不慎, 就可能衍生難以預期的蝴蝶效應, 不可不時刻警戒在心。

01 做事情拖拖拉拉

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沒有效率是受限于父母的控制所展現的軟性對抗;韌性、執拗、不聽別人的意見,

Advertisiment
則是孩子對父母硬碰硬的反抗。 拖拖拉拉的行為, 其實隱藏著孩子對父母總是“催促”的不滿與報復。

02 自私自利

產生自私自利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孩子有天生的利己傾向, 另一方面是因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教育所造成。 自私的孩子, 其行為對誰都有弊無利, 父母應予以重視, 及早預防。

03 抱怨他人, 愛挑剔

真正傷害別人的往往不是刀子, 而是比刀子更厲害的東西──言語。 當你向別人發脾氣之后, 你的言語就像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體, 然后再拔出來, 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 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

04 不斷說謊

說謊是種不良的行為習慣, 一經形成, 就相當頑固, 不易改正, 孩子由于道德觀念模糊, 生活經驗缺乏, 極易受到成人語言的暗示,

Advertisiment
說謊也就在所難免。 而且說謊在現實生活中又相當普遍, 形成了一種很不好的社會風氣, 因此矯正孩子說謊非常重要。

05 虛榮, 愛出風頭

虛榮心是追求個人榮耀的一種欲望, 它不以現實為基礎。 虛榮心越強的人偏離現實就會越遠。 虛榮的一種表現就是沽名釣譽, 喜歡追求表面上的東西。 父母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 不能以華而不實的東西作為追求的目標。

06 過分依賴他人

孩子過分依賴他人, 就不容易融入社會, 會妨礙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 凡事都依靠父母解決、越俎代庖的孩子, 永遠長不大。 父母應適時地糾正孩子過分依賴的習慣, 盡可能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

Advertisiment

07 做事情沖動, 不考慮后果

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奇心, 因此他們有時不能夠預見自己行為的后果, 當他們想往哪里跑或者想碰一下什么東西的時候, 他們就憑著本能行動。 孩子做事沖動、不計后果是普遍現象, 父母不要大驚小怪, 而應持正確的態度, 幫助孩子糾正這種不良習慣。

08 缺乏自制力, 沉迷于游戲中

大多數父母總認為孩子不能自制, 完全是他們不愿意和不盡力的原因造成的。 其實, 這冤枉了很多孩子。 孩子的自制力差有多方面的原因, 例如外在環境的誘惑太多, 或早年未形成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缺乏自己的人生理想、奮斗精神以及生理因素等, 都會導致孩子的自制力差。

09 挑嘴、偏食、愛吃零食

挑嘴、偏食是孩子飲食習慣中常見的現象。 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而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又來自各類食物。 如果孩子長期挑嘴、偏食就會造成營養不均衡,引起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問題,也會出現相應的疾病。

10 太過好動

孩子都是好動的,父母要仔細區分孩子好動和過動兩者之間的差異。孩子好動不一定是過動癥,患有輕微過動癥的孩子,通常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無法受管束,父母只有先查明孩子過動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糾正過動癥。身教重于言教,總是知易行難,父母經常忘卻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容易將自身的情緒加諸在孩子身上,本是無心,卻為孩子留下不好的示范,甚至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11 不能持之以恒,做事總是半途而廢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必然要經歷許多挫折,遭遇許多困難。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就是因為能不屈不撓地實現自己的預定目標,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絕不放棄。

12 自閉,沉浸在個人的世界里

無論外界環境多么紛繁復雜,我們都應該勇敢地去面對,而不應該將自己封閉起來,因為“施加于一個人的最嚴厲的刑罰,其中一種就是讓一個人獨自禁閉”。

13 容易分心而且缺乏耐性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做事沒有耐心的人,是很難成功的,因此父母應盡可能地培養孩子的耐性。耐心是成功的磨刀石;學會了等待時機,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14 怕生膽怯

恐懼是人的一種消極心理,它到處壓迫你,使你不敢勇往直前;害怕是幼兒擁有理性、潛力和自我保護、自我調適能力的證明。膽小怕事的人,終其一生絕不會有大的作為。父母們,請用熱情和激勵鼓起孩子的勇氣和膽量!

15 過于自卑

我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當父母一心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時,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過高,給孩子的壓力過大,那么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再也無法前進,甚至會漸漸失去自信,陷入自卑的深淵。

16 自尊心過重

一個孩子變好變壞,是由很多因素決定,其中“維護好孩子的自尊心”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

17 侵略性強,喜歡破壞和暴力

孩子愛“破壞”是天性使然,是孩子好奇好動,有極強的探究欲望的一種表現,父母只要加以正面引導,就能幫助孩子改正。

18 沒禮貌,愛說粗話

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思想品德的重要表現。經常可以聽見人們這么說:“一對好父母是一所優秀的好學校,是孩子的精神財富。”父母品德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良好德行的形成。若想孩子成為談吐有教養的人,不但應從小避免孩子說粗語、講臟話,父母自己更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19 懶惰,逃避辛苦

通常懶惰包括兩種情況:懶于做事和懶于思考。俗話說:“父母越勤勞,孩子越懶惰。 ”這句話并非無的放矢,很多事情往往是相互牽制的,父母過于勤勞,孩子自然變得懶惰,因為事事有父母代勞。

20 心浮氣躁,不能腳踏實地

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的最大敵人。它潛伏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是一種負面能量,經常讓我們莫名地感到茫然不安,心靈無法平靜。孟子說:“螃蟹浮躁,寄人籬下。”依據此理,人若浮躁,則無處容身;學習浮躁,則學無所成。習慣,看似無足輕重的行為,卻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我們經常輕忽習慣的重要性,漫不經心看待,往往形成足以影響一生的行為。

21 做錯事不肯認錯

大人過度要求完美或過度贊美,都會造成孩子愛面子,過度害怕面對失敗和挫折;大人過度指責,則會造成孩子的自我防衛。勇于認錯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錯誤乃正確之母,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真理的道路。

22 不守信

人與人合作的基本前提就是守信,擁有信用就搶得與人合作的先機。一個信守承諾的人,就一定能夠獲得別人的尊重。

23 隨意浪費

現在孩子奢侈浪費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不良的影響。李商隱也曾提過:“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是美德,懶惰是罪惡的道理告訴我們勤儉的重要性。明智的父母都應該讓孩子改掉隨意浪費的壞習慣,培養勤儉的好習慣。

24 嫉妒,愛亂發脾氣。

每個人從幼兒時期開始,就已開始擁有嫉妒傾向,對孩子的嫉妒心只要有耐心地教育引導,便可以化負面能量為積極向上的動力。父母應努力幫助孩子擺脫嫉妒的心態,培養孩子寬闊的胸襟。

25 恃才傲物

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而別人的意見一無是處,這樣的觀念會讓我們成為武斷之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墮落沉淪。只有虛懷若谷的人才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而凡事好奇,懷有滿腔強烈的求知欲,最終才能成為真正博學多才的人。

26 缺乏獨立生活能力

過度的愛護,凡事代勞的做法,會使孩子產生自我無能或愚蠢的想法,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優柔寡斷,只有對孩子大膽放手,才能養成其獨立生活的能力。

27 意志薄弱,知難而退

堅強的毅力可征服任何一座險峰,可使人從亂石中找出寶石。意志薄弱對任何人都是致命的弱點,不只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28 不愛思考,缺乏主見

富蘭克林說過:“讀書是易事,思考是難事;但兩者若缺一,便全無用處。”學習知識要思考思考再思考,科學家之所以成為科學家正是因為不斷思考。

29 插嘴

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首先,要學會做一個好的傾聽者,然后你才會成為生活中的主角。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學會傾聽別人的談話,不隨意地打斷別人,是一種有教養、有風度且尊重他人的表現。而只顧自己滔滔不絕、無視他人的存在,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30 無法面對缺點

一個人有了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正視它的存在。戰勝自己比征服他人還要艱巨且更具意義。若能經常檢視自我,虛心接受批評,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和問題,并努力去克服它,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不斷改造自我、提高自我與完善自我。

31 浪費時間

世界上,什么東西是最長而又是最短的?最快而又是最慢的?最能被切割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沒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之物漸漸消逝,又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那就是時間。 

● 推 ● 薦 ● 序

推薦親子教養好書

很高興能當張芷華老師大作的第一位讀者。以舞蹈及英語為專長,從事幼兒教育十多年的芷華老師在《31個壞習慣毀了孩子的大未來》一書中,能以她為師為母的身份,從教養子女與教導學生的角度著手,不但面面俱到地指出現代孩子的教養問題,又能提供善法妙方與家長們分享,真是不可多得的親子教養佳作。相信在教養子女的漫長時日里,我們難免會有無能、無奈和無力的頭痛時刻,這時候的我通常會找個借口跟家人告假,外出緩解一下壓力,我時常不自覺地走到家附近的書店,去看看是否有適合我閱讀的教育類好書。有時在教學上碰到棘手的師生或親子溝通問題時,我也會搭車到較遠的大學書店去看書,去看看是否有適合我閱讀的教學好書,這不但能令我茅塞頓開,使問題一一迎刃而解,又能讓我有更好的教養和教學點子,也能贏得學生、家長和子女的信賴,通過努力還榮獲小區模范母親和特殊優良教師的殊榮。通過閱讀好書,我得到了許多指導和幫助,讓我窒礙難行的教養教學之路,一路走來不但沒因跌跌撞撞而一蹶不振,反而能讓我時時發出驚喜之感、驚艷之嘆,我常把這樣的經驗與家長、與好朋友分享。因為有好書的陪伴,因為有專家學者樂于將他們多年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嘔心瀝血地化為精湛的文字,讓我們在閱讀、悅讀之后,更樂為人父母、樂為人師表。感謝芷華老師的努力投入,撰寫《31個壞習慣毀了孩子的大未來》這一本膾炙人口的好書,希望她能與本人的拙作《父母的好習慣決定孩子的大未來》(2007年11月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共同協助您悠游于快樂的親子生活中。

劉素萍

習慣的力量

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也在其一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 壞習慣則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行為、思維,并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大哲學家柏拉圖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訓斥了一個小男孩,因為這小孩總是在玩一個很愚蠢的游戲。

男孩不服氣:“您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責備我。”

“但是,你經常這樣做就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柏拉圖回答他說,“你會養成一個影響終生的壞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繼續遵循這個方式生活。

19世紀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李德有一段名言:“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擁有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收獲良好的命運。”

這段名言告訴家長:一個孩子自幼養成的習慣,將直接影響到他一生的命運。自己從事幼兒教育十多年,看過許許多多的家長和小朋友,也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就拿我一個學生小志來說,他是一個相當聰明的小朋友,但同學都不喜歡跟他玩,認為他是一個壞孩子,只因為他常常會出口成“臟”。

我知道這件事后,就私底下問他:“你懂不懂這個意思?”他總是回答不懂。我又問他:“不懂的話為什么要說呢?”他就回答我: “每次看爸爸說的時候都覺得好酷!”

經過這件事之后,突然給我很深的感觸,一個本性那么好的小朋友,只因模仿爸爸說話就被同學認為是壞孩子,而間接的影響到他的人際關系,搞不好還影響到他的未來,這是多么冤枉的事啊!

小朋友的學習是不分對錯的,他們會直接從最親近的人當中,模仿他們的一切,因此當他們都是看到好的事情,他們就學習做好事;當他們看到都是壞的事情,他們就學習做壞事,所以身為父母師長的我們,怎么能不去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呢?

世界上有哪一位家長忍心讓自己的孩子背上壞習慣這筆無法償清的“債務”,并終生不斷地受其折磨呢?

全天下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殷之心,所以必須時時刻刻督促孩子戒除各種壞習慣。

因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而決定孩子會有什么樣的習慣,則取決于每一位父母。父母們,為了孩子的明天;為了孩子的一生,請讓我們共同關心“父母的壞習慣影響孩子的大未來”這個話題吧!

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而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又來自各類食物。 如果孩子長期挑嘴、偏食就會造成營養不均衡,引起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問題,也會出現相應的疾病。

10 太過好動

孩子都是好動的,父母要仔細區分孩子好動和過動兩者之間的差異。孩子好動不一定是過動癥,患有輕微過動癥的孩子,通常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無法受管束,父母只有先查明孩子過動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糾正過動癥。身教重于言教,總是知易行難,父母經常忘卻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容易將自身的情緒加諸在孩子身上,本是無心,卻為孩子留下不好的示范,甚至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11 不能持之以恒,做事總是半途而廢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必然要經歷許多挫折,遭遇許多困難。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就是因為能不屈不撓地實現自己的預定目標,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絕不放棄。

12 自閉,沉浸在個人的世界里

無論外界環境多么紛繁復雜,我們都應該勇敢地去面對,而不應該將自己封閉起來,因為“施加于一個人的最嚴厲的刑罰,其中一種就是讓一個人獨自禁閉”。

13 容易分心而且缺乏耐性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做事沒有耐心的人,是很難成功的,因此父母應盡可能地培養孩子的耐性。耐心是成功的磨刀石;學會了等待時機,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14 怕生膽怯

恐懼是人的一種消極心理,它到處壓迫你,使你不敢勇往直前;害怕是幼兒擁有理性、潛力和自我保護、自我調適能力的證明。膽小怕事的人,終其一生絕不會有大的作為。父母們,請用熱情和激勵鼓起孩子的勇氣和膽量!

15 過于自卑

我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當父母一心為孩子的未來鋪路時,經常忘記了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過高,給孩子的壓力過大,那么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再也無法前進,甚至會漸漸失去自信,陷入自卑的深淵。

16 自尊心過重

一個孩子變好變壞,是由很多因素決定,其中“維護好孩子的自尊心”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

17 侵略性強,喜歡破壞和暴力

孩子愛“破壞”是天性使然,是孩子好奇好動,有極強的探究欲望的一種表現,父母只要加以正面引導,就能幫助孩子改正。

18 沒禮貌,愛說粗話

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思想品德的重要表現。經常可以聽見人們這么說:“一對好父母是一所優秀的好學校,是孩子的精神財富。”父母品德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良好德行的形成。若想孩子成為談吐有教養的人,不但應從小避免孩子說粗語、講臟話,父母自己更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19 懶惰,逃避辛苦

通常懶惰包括兩種情況:懶于做事和懶于思考。俗話說:“父母越勤勞,孩子越懶惰。 ”這句話并非無的放矢,很多事情往往是相互牽制的,父母過于勤勞,孩子自然變得懶惰,因為事事有父母代勞。

20 心浮氣躁,不能腳踏實地

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的最大敵人。它潛伏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是一種負面能量,經常讓我們莫名地感到茫然不安,心靈無法平靜。孟子說:“螃蟹浮躁,寄人籬下。”依據此理,人若浮躁,則無處容身;學習浮躁,則學無所成。習慣,看似無足輕重的行為,卻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我們經常輕忽習慣的重要性,漫不經心看待,往往形成足以影響一生的行為。

21 做錯事不肯認錯

大人過度要求完美或過度贊美,都會造成孩子愛面子,過度害怕面對失敗和挫折;大人過度指責,則會造成孩子的自我防衛。勇于認錯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錯誤乃正確之母,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真理的道路。

22 不守信

人與人合作的基本前提就是守信,擁有信用就搶得與人合作的先機。一個信守承諾的人,就一定能夠獲得別人的尊重。

23 隨意浪費

現在孩子奢侈浪費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不良的影響。李商隱也曾提過:“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是美德,懶惰是罪惡的道理告訴我們勤儉的重要性。明智的父母都應該讓孩子改掉隨意浪費的壞習慣,培養勤儉的好習慣。

24 嫉妒,愛亂發脾氣。

每個人從幼兒時期開始,就已開始擁有嫉妒傾向,對孩子的嫉妒心只要有耐心地教育引導,便可以化負面能量為積極向上的動力。父母應努力幫助孩子擺脫嫉妒的心態,培養孩子寬闊的胸襟。

25 恃才傲物

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而別人的意見一無是處,這樣的觀念會讓我們成為武斷之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墮落沉淪。只有虛懷若谷的人才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而凡事好奇,懷有滿腔強烈的求知欲,最終才能成為真正博學多才的人。

26 缺乏獨立生活能力

過度的愛護,凡事代勞的做法,會使孩子產生自我無能或愚蠢的想法,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優柔寡斷,只有對孩子大膽放手,才能養成其獨立生活的能力。

27 意志薄弱,知難而退

堅強的毅力可征服任何一座險峰,可使人從亂石中找出寶石。意志薄弱對任何人都是致命的弱點,不只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28 不愛思考,缺乏主見

富蘭克林說過:“讀書是易事,思考是難事;但兩者若缺一,便全無用處。”學習知識要思考思考再思考,科學家之所以成為科學家正是因為不斷思考。

29 插嘴

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首先,要學會做一個好的傾聽者,然后你才會成為生活中的主角。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學會傾聽別人的談話,不隨意地打斷別人,是一種有教養、有風度且尊重他人的表現。而只顧自己滔滔不絕、無視他人的存在,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30 無法面對缺點

一個人有了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正視它的存在。戰勝自己比征服他人還要艱巨且更具意義。若能經常檢視自我,虛心接受批評,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和問題,并努力去克服它,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不斷改造自我、提高自我與完善自我。

31 浪費時間

世界上,什么東西是最長而又是最短的?最快而又是最慢的?最能被切割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沒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之物漸漸消逝,又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那就是時間。 

● 推 ● 薦 ● 序

推薦親子教養好書

很高興能當張芷華老師大作的第一位讀者。以舞蹈及英語為專長,從事幼兒教育十多年的芷華老師在《31個壞習慣毀了孩子的大未來》一書中,能以她為師為母的身份,從教養子女與教導學生的角度著手,不但面面俱到地指出現代孩子的教養問題,又能提供善法妙方與家長們分享,真是不可多得的親子教養佳作。相信在教養子女的漫長時日里,我們難免會有無能、無奈和無力的頭痛時刻,這時候的我通常會找個借口跟家人告假,外出緩解一下壓力,我時常不自覺地走到家附近的書店,去看看是否有適合我閱讀的教育類好書。有時在教學上碰到棘手的師生或親子溝通問題時,我也會搭車到較遠的大學書店去看書,去看看是否有適合我閱讀的教學好書,這不但能令我茅塞頓開,使問題一一迎刃而解,又能讓我有更好的教養和教學點子,也能贏得學生、家長和子女的信賴,通過努力還榮獲小區模范母親和特殊優良教師的殊榮。通過閱讀好書,我得到了許多指導和幫助,讓我窒礙難行的教養教學之路,一路走來不但沒因跌跌撞撞而一蹶不振,反而能讓我時時發出驚喜之感、驚艷之嘆,我常把這樣的經驗與家長、與好朋友分享。因為有好書的陪伴,因為有專家學者樂于將他們多年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嘔心瀝血地化為精湛的文字,讓我們在閱讀、悅讀之后,更樂為人父母、樂為人師表。感謝芷華老師的努力投入,撰寫《31個壞習慣毀了孩子的大未來》這一本膾炙人口的好書,希望她能與本人的拙作《父母的好習慣決定孩子的大未來》(2007年11月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共同協助您悠游于快樂的親子生活中。

劉素萍

習慣的力量

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也在其一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 壞習慣則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行為、思維,并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大哲學家柏拉圖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訓斥了一個小男孩,因為這小孩總是在玩一個很愚蠢的游戲。

男孩不服氣:“您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責備我。”

“但是,你經常這樣做就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柏拉圖回答他說,“你會養成一個影響終生的壞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繼續遵循這個方式生活。

19世紀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李德有一段名言:“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擁有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收獲良好的命運。”

這段名言告訴家長:一個孩子自幼養成的習慣,將直接影響到他一生的命運。自己從事幼兒教育十多年,看過許許多多的家長和小朋友,也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就拿我一個學生小志來說,他是一個相當聰明的小朋友,但同學都不喜歡跟他玩,認為他是一個壞孩子,只因為他常常會出口成“臟”。

我知道這件事后,就私底下問他:“你懂不懂這個意思?”他總是回答不懂。我又問他:“不懂的話為什么要說呢?”他就回答我: “每次看爸爸說的時候都覺得好酷!”

經過這件事之后,突然給我很深的感觸,一個本性那么好的小朋友,只因模仿爸爸說話就被同學認為是壞孩子,而間接的影響到他的人際關系,搞不好還影響到他的未來,這是多么冤枉的事啊!

小朋友的學習是不分對錯的,他們會直接從最親近的人當中,模仿他們的一切,因此當他們都是看到好的事情,他們就學習做好事;當他們看到都是壞的事情,他們就學習做壞事,所以身為父母師長的我們,怎么能不去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呢?

世界上有哪一位家長忍心讓自己的孩子背上壞習慣這筆無法償清的“債務”,并終生不斷地受其折磨呢?

全天下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殷之心,所以必須時時刻刻督促孩子戒除各種壞習慣。

因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而決定孩子會有什么樣的習慣,則取決于每一位父母。父母們,為了孩子的明天;為了孩子的一生,請讓我們共同關心“父母的壞習慣影響孩子的大未來”這個話題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