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培養開朗寶寶的4個“關鍵”

在家人眼里, 5歲的甜甜是個“愛生氣寶寶”。 什么事都得順著她, 稍有不如意, 她就會強烈對抗。 例如, 晚飯她不想喝粥, 非要喝飲料, 媽媽勸她吃完飯再喝, 她就大哭, 連飯也不吃了;周末下大雨, 公園去不了, 甜甜馬上就生氣了, 得花很長時間、費很多口舌才能把她哄高興;外出玩得正開心的時候, 若是哪位叔叔阿姨跟甜甜開個玩笑, 她就可能情緒大變, 又哭又鬧, 不依不饒。

媽媽真不明白, 女兒為什么這么小心眼, 她是不是太敏感了?怎么才能讓她變得開朗樂觀呢?

影響樂觀的“關鍵事件”

大人和孩子都會遇到挫折,

Advertisiment
只不過善于渲染心事的成人會把自己的困難描述為“風風雨雨的波折”, 而不善于傳達心情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難常常被成人忽略為“雞毛蒜皮的瑣事”。 其實將心比心, 成人的心已經被歲月磨出了老繭, 孩子的心是迎春萌發的蓓蕾, 怎么禁得起秋風、夏雨和冬寒呢?

在日常生活中, 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敗孩子的自信心, 讓他情緒低落, 心里痛苦, 甚至悲觀失望。 下面一些孩提之事都足以摧殘脆弱的童心, 需要父母給予溫情的關注和理性的教育。

★由身體素質帶來的挫折

長期體弱多病的孩子總是被疾病困擾著, 許多游戲和快樂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參與, 孩子會很有挫敗感。 因此, 加強營養保健、生活照顧、鍛煉身體,

Advertisiment
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樂觀的基本保證。

★由父母帶來的挫折

父母不經意間也會讓孩子品嘗挫折感:為了安全起見, 限制孩子活動的自由;為了訓練孩子乖巧聽話, 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做錯了事, 過于嚴厲地批評他;當著眾人的面否定孩子, 傷了他的自尊心;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使他無力企及;因孩子做事不成功而責備他;表揚其他孩子使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冷落;父母自己的心情不好, 對孩子莫名其妙地發火等等。

★由同伴帶來的挫折

同伴掌握某種技能而自己沒有掌握;想與同伴交往卻遭到拒絕;與同伴發生爭執而處于下風;同伴之間“拉幫結派”而自己被排斥;被攻擊性較強的同伴欺負;同伴無意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侵犯等等。

Advertisiment

★由老師帶來的挫折

老師關注個別孩子的特殊需要, 而自己沒有得到這種特殊待遇;老師不公正的批評和責備;老師表揚了其他孩子而自己沒有得到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忽冷忽熱;想與老師交流, 老師卻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煩等等。

★由玩具和游戲等個人生活帶來的挫折

孩子的求知欲很強, 遇到新奇的事物和活動就想探個究竟, 卻無奈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生活經驗不足, 不能熟練地操作玩具和游戲, 于是產生挫折感;在生活照顧上, 孩子很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但是有時是父母不讓做, 有時是自己做不好, 于是沮喪、灰心在所難免。

這里不可能一一列舉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難和挫折, 但如果父母能帶領孩子順利地認識和解決諸如上述的一個又一個“關鍵事件”,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樂觀品質就會慢慢建立起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