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獨立性 7件事讓寶寶自己做決定

寶寶年紀雖小, 但是很多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想要自己做決定哦。 很多家長都會以寶寶年紀小為由包辦著孩子的生活, 這其實並不利於寶寶獨立和自理能力的發展呢!生活7件小事, 讓1-4歲寶寶學會大膽做決定。


寶寶到了1歲左右會有自己吃飯的心理需求

1-4歲對於家長來說, 寶寶還是處在年由弱小的時期, 因此家長普遍會以年紀太小為由對寶寶的生活包辦代替。 在國外, 寶寶很小的時候家長便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 甚至會給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其實, 只要是寶寶能做、應該做、做起來安全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家長不妨將決定權下放給寶寶, 讓他自己做決定。 生活中7件小事, 讓1-4歲寶寶學會大膽做決定。

1、自己進食

其實寶寶到了1歲左右會有自己吃飯的心理需求, 這時媽媽不妨給他一個小勺子, 讓他自己吃。 但一開始寶寶手眼協調能力比較差, 因而會將飯菜弄得滿桌都是, 而且他吃飯速度很慢, 一些心急的媽媽便會忍不住責備並開始主動餵飯。 這時候的寶寶難免會有挫敗心理, 可能下次他便不再想要自己拿勺子吃飯了。 所以家長不妨給寶寶多點耐心, 讓他自己慢慢吃。

媽媽可以盛一些飯菜放在他面前的小碟子中, 靠寶寶近一點便比較容易夠得著, 也不容易弄得飯桌一片狼藉。 平日裡媽媽可以煮餃子,

Advertisiment
再和寶寶比賽誰吃得最乾淨, 媽媽和寶寶一起用勺子吃, 比賽任務是吃下三個餃子, 不求最快, 只要求桌上、臉上最乾淨。 這遊戲能夠增強寶寶協調能力, 好好吃飯哦。

2、玩具分享

寶寶到了2歲左右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 因此你會發現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時, 對於手上的玩具他表現得有點神經兮兮, 生怕人家搶了他的東西。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這種表現是正常的, 因此家長絕不要強迫他給玩具別人或者責駡他的“自私”行為, 如果他喜歡, 就讓他自己決定是否分享他的玩具。


寶寶到了2歲左右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

隨著心智的發展, 再加上父母的一些指導教育, 寶寶的“自私”行為會逐漸改善起來。 家長可以多幫助寶寶理解情緒,

Advertisiment
比如暗示他“寶寶如果想玩那個玩具, 別人不讓你玩, 你會怎麼樣?”這樣寶寶能夠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 給寶寶多一點分享的經驗, 寶寶便逐漸形成分享的意識, 下次不用家長主動提醒, 寶寶就會主動邀約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他心愛的玩具呢。

3、在哪裡玩、玩什麼

寶寶都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玩耍小天地。 當然很多時候都是家長有意識地給寶寶開闢一個小地方, 鋪上軟膠墊讓寶寶在上面做遊戲玩玩具。 其實寶寶有自己喜歡呆著的地方, 或者是在大廳的沙發上, 或是在小床上。 那是屬於他的世界, 在喜歡的地方玩自己喜歡的玩具。

也許媽媽有時會責備寶寶把不乾淨的玩具帶到床上。

Advertisiment
但是如果寶寶喜歡, 媽媽也不好做過多的干擾, 不然寶寶會覺得父母總是以家長的威嚴來控制約束他的行為哦。

4、穿自己喜歡的衣服

每天穿什麼樣的衣服似乎都是由媽媽決定的, 無論是衣服的樣式還是搭配, 媽媽似乎都沒有問過寶寶的意見呢!其實寶寶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自己對於美的感受, 因此你會發現寶寶也經常照鏡子、穿上新衣服的時候也會變得活潑很多。 所以媽媽與其每天幫寶寶計畫穿什麼衣服, 為什麼不多讓寶寶選擇呢?


 寶寶每天穿什麼樣的衣服似乎都是由媽媽決定的

媽媽可以在寶寶睡前討論一下第二天穿哪件衣服, 剛開始的時候媽媽可以適當地給寶寶2-3件的選擇, 這樣寶寶比較容易做出決定;等到寶寶熟悉了做選擇,

Advertisiment
媽媽就可以放寬選項, 讓寶寶自己在衣櫃裡挑選衣服。 媽媽在為寶寶購置衣物的時候, 也可以帶上寶寶, 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案哦。

5、獨處的地方

媽媽發現寶寶大發脾氣以後, 總是喜歡呆在房間的牆角或者自己的小床上。 寶寶不開心或者思考一些問題的時候, 他會到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去。 原來寶寶也是需要獨處的時間和空間呢!這時家長就不要過多地打擾寶寶了, 尊重寶寶選擇獨處的自主權, 讓他獨自呆在自己的地方整理一下他的思緒吧。

6、允許孩子發洩

寶寶每次吵鬧總是大聲嚷嚷, 要不就是大哭作為抗議父母的手段。 不耐煩的爸爸總是大聲地喝止寶寶“不准哭, 不然我打你屁股!”寶寶的心裡恐懼得更厲害, 但是又不能哭出來,消極的情緒只能憋在心裡面。


寶寶對於某樣東西情有獨鍾

其實當寶寶受到挫折想要發洩的時候,就讓他盡情地發洩哭出來吧。孩子都有哭的權力,家長不要給他任何言語或肢體上的回應或制止,讓他獨處一段時間,停止哭泣後再與他討論:“發生什麼事了?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或者再指出寶寶行為的不當之處。

7、戀物情結

寶寶對於某樣東西情有獨鍾,儘管那個娃娃已經殘舊不已,但是寶寶還是隨身帶上。一些寶寶有戀物的情結,沒有它在身邊就會焦躁不安。部分家長認為寶寶的這些戀物行為是病態的,因而會嚴厲禁止或者糾正。

其實寶寶只是從這些物品身上獲得一份安全感,等到寶寶年紀稍長,這些行為便會逐漸減少、消失,因此家長不必急於改掉寶寶的這個“毛病”。家長可以多瞭解寶寶的想法,要是他喜歡並且堅持,爸媽就多尊重寶寶的選擇吧!

但是又不能哭出來,消極的情緒只能憋在心裡面。


寶寶對於某樣東西情有獨鍾

其實當寶寶受到挫折想要發洩的時候,就讓他盡情地發洩哭出來吧。孩子都有哭的權力,家長不要給他任何言語或肢體上的回應或制止,讓他獨處一段時間,停止哭泣後再與他討論:“發生什麼事了?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或者再指出寶寶行為的不當之處。

7、戀物情結

寶寶對於某樣東西情有獨鍾,儘管那個娃娃已經殘舊不已,但是寶寶還是隨身帶上。一些寶寶有戀物的情結,沒有它在身邊就會焦躁不安。部分家長認為寶寶的這些戀物行為是病態的,因而會嚴厲禁止或者糾正。

其實寶寶只是從這些物品身上獲得一份安全感,等到寶寶年紀稍長,這些行為便會逐漸減少、消失,因此家長不必急於改掉寶寶的這個“毛病”。家長可以多瞭解寶寶的想法,要是他喜歡並且堅持,爸媽就多尊重寶寶的選擇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