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寶寶說話有條又有理

導讀:寶寶在學說話的早期, 往往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意思, 只說出一兩個詞, 家長就忙著補全, 不讓寶寶有更多機會去進行獲得邏輯思維語言。 因此,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培育孩子邏輯思維語言的表達能力。

父母要想培育孩子良好的邏輯思維語言基本表達能力, 應該合理借用人類普遍存在著圍繞著“得”與“失”而進行“目的性邏輯思維”的複製和編織, 這一邏輯思維的社會本能特性。

因為在1-2歲成長階段的孩子僅僅是處於複製採集、收集和儲存資訊以及複製邏輯思維的階段, 還沒有開始自主編織“目的性邏輯思維”,

Advertisiment
所以, 父母只要是圍繞著“得”與“失”對孩子進行邏輯思維語言外在表現的培育, 就是在培育孩子邏輯思維語言基本表達能力。

要想真正培育好孩子邏輯思維語言基本表達能力, 可能每天拿出一段相對長的時間來刻意地進行培育, 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培育效果。

下面我們舉例說明如何圍繞孩子的“得”與“失”進行培育, 希望父母能夠舉一反三地運用到孩子邏輯思維基本結構創建和豐富成長過程所依賴的客觀存在的生存資訊環境中去。

第一階段:

在家裡, 孩子想向媽媽要勺子, 媽媽明白了孩子意思,

媽媽(媽媽拿著勺子):勺子。

孩子:勺子。

媽媽(媽媽舉著勺子不斷重複地鼓勵孩子說出):對, 寶貝,

Advertisiment
再說一次勺子。

孩子:勺子。

媽媽:勺子。

孩子:勺子, 給!

媽媽:哦, 寶貝要勺子, 真棒, 寶貝會說勺子了, 說對了, 給。

第二階段(在經過一段時間):

在家裡, 孩子 想向媽媽要勺子 , 她用手指著勺子,

媽媽:寶貝你要什麼?

孩子(她用手指著勺子):哦~。

媽媽:什麼?寶貝你要什麼?

孩子:勺。

媽媽(媽媽可以任意拿勺子旁邊的東西):這個嗎?

孩子:不, 那個, 勺子。

媽媽:(媽媽舉著勺子):這個, 這是什麼?

孩子:勺子。

媽媽(鼓勵孩子說出“勺子”兩個字後再把勺子給孩子):對, 勺子, 真棒!

以此類推, 當孩子想要食品、飲品的時候媽媽也可以應用這樣辦法對孩子進行培育, 還包括媽媽帶孩子在超市購物等。

再看下面一個案例:

孩子:要/餓/渴

媽媽:我要/餓/渴

孩子:我要/餓/渴

媽媽:我餓了(我渴了、我想要……。

Advertisiment
)

孩子:我餓了(我渴了、我想要……。

媽媽:我餓了, 我想吃餅乾……。

通過上面這個案例我們想表達的就是, 在幫助孩子很好實現語感驅動的基礎上, 根據孩子在邏輯思維 基本結構創建相對的時間段, 把孩子所能夠運用邏輯思維語言外在表現方式表現出的最基本的語言單位(也就是所能夠表達出的最少的字數, 如“要”、“吃”、“渴”等等)作為相對標準, 針對這個相對標準, 父母不斷豐富資訊, 直到達到這段時間的培育目標。

然後, 根據孩子邏輯思維語言外在表現方式所呈現的表現現象, 不斷地加大提供給孩子聽覺資訊的基本量, 使孩子邏輯思維基本結構能在創建中不斷地豐富和完整, 又能在豐富和完整中不斷地創建,

Advertisiment
只有這樣, 孩子未來才能很好地實現邏輯思維高效, 良好而豐富成長, 同時在邏輯思維豐富成長過程中使邏輯思維得到良好、通暢的“直線”延伸和“縱向”延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