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培養孩子承認錯誤的好習慣

孩子的成長, 是一個不斷犯錯, 不斷改善的過程。 孩子有時并不知道自己所認識的東西是錯誤的, 也未必明白自己做錯了事。 他用他的眼光去看, 用他的頭腦去想, 難免不受到限制。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認真學習。 父母會說:“孩子, 只要你念好了書, 什么你都不用管。 ”其實, 喚醒孩子內心的責任心, 才能讓孩子在心理、思想上起深層次的變化。 父母要有意識地教會孩 子學會發現錯誤。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能力、愛好、性格及少兒所特有的心態, 這樣, 才能對孩子循循善誘, 使他們能認清方向, 少走彎路, 早日成功。

Advertisiment

父母要培養孩子自己反省自己的錯誤, 比父母或他人指出其錯誤再改正, 效果更好。

臺灣作家三毛生長在一個經濟并不寬裕的家庭里。 每個孩子每月只給一塊錢零用。 而且這一塊錢也沒有完全支配的自由, 還得由大人監督著使用。 過年得的壓歲錢, 大人要收去做學費和書錢。 三毛的這種經濟狀況, 遠遠滿足不了她在上述游戲中永遠取勝的需要。 有個星期天, 三毛走進媽媽的臥室, 看見五斗柜上躺著一張耀眼的紅票子——5元錢, 她的眼睛一下子直了。 5塊錢在當時相當于一個小學教師月薪。 有了它, 能夠買多少糖紙啊?三毛的腳一點點地向票子挪去。 當她挪到能夠抓住那張票子時, 突然像聽到有人吼了一聲, 嚇了她一跳。

Advertisiment
她很快定下心來, 目光掃視了房門口后, 猛地伸手一抓, 將紅票子抓到手里, 雙手將它捏成紙球, 裝進了口袋。

吃中午飯時, 媽媽自言自語地說:“奇怪, 剛才擱的一張5元錢怎么不見了呢?”姐姐和弟弟只顧吃飯, 像沒聽見。 三毛有點坐不住了。 她搭腔道:“媽媽, 是不是你忘了放在什么地方呢?”這一關過去了, 但到晚上脫衣服睡覺時, 三毛害怕了, 她怕媽媽摸她的褲袋。 當媽媽伸手拉她的褲子時, 三毛機靈地大叫:“頭痛!頭痛!我頭痛呀!”三毛的這一手還真靈, 媽媽顧不上拉她的褲子了, 趕快找到溫度計讓她夾在胳肢窩里。 當她和父親商量著帶三毛看醫生時, 只見三毛半斜著身子, 假裝呼呼地睡著了……

過了一天, 三毛被拉去洗澡, 媽媽要脫她的衣服,

Advertisiment
這一次三毛應付的方法是哭。 媽媽見三毛不讓自己給她脫衣服, 便叫傭人來侍候三毛。 在換衣之際, 三毛迅速把5塊錢從褲子口袋轉移到手心里。 洗澡的整個過程中, 她都死死地捏著那5塊錢。 三毛一面洗澡, 一面在腦子里策劃如何扔掉這個弄得自己坐立不安卻又不能繼續背下去的包袱。 在她轉動小心眼的時候, 時間不斷地流逝, 外面等著洗澡的人把門敲得咯咯響。 管它呢, 就這樣辦了。 浴室門一開, 三毛箭一般地跑進了母親的臥室, 不等穿好衣服, 便將手里那塊燙嘴的小排骨, 扔進了五斗柜和墻的夾縫里。

次日早晨, 三毛像發現新大陸一樣, 驚訝地大叫一聲:“哎呀, 媽媽!你的錢原來掉在夾縫里了!”全家人相對一笑。

Advertisiment
媽媽給三毛找了個臺階下, 她說:“大概是風吹的吧。 找到了就好!”后來姐姐和弟弟向三毛透露了一個秘密——我們都偷過家里的錢, 爸爸媽媽也都知道。 這一次爸爸媽媽也是在等著你自己拿出來。 三毛好后悔, 原來大家一直在觀看自己演戲。

每個人都會犯有過失, 但過失可以教給你的, 卻是你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學到的。 然而, 惟恐犯錯的心理往往使人們不去嘗試新事物或承擔風險。

怎樣教會孩子們對待過失, 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父母應及時的進行教育。 孩子做錯了事應及時進行教育, 今天的事今天辦完。 事過境遷再進行教育, 會使孩子失去真實感。

●父母應以理服人。 孩子做錯了事, 在進行教育時, 必須“曉之以理”,

Advertisiment
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為什么不對。

●父母的批評不應重復。 孩子做錯了事, 應當避免多次重復地教育。 如父親說過了, 母親又接著說;今天說過了, 明天又接著說, 這樣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對感受性比較敏感的孩子應當特別注意。

●父母的教育應前后內外一致。 教育必須保持一貫性。 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時候, 見孩子做了錯事也不進行教育, 心情不好時則進行責備、訓斥。 教育又必須保持一致性。 如果對一種行為表現, 母親說對, 父親說錯;今天說錯, 明天又說對, 這會使孩子無所適從, 只有看父母的臉色行事。

●父母應注意家丑不外揚。 孩子做錯了事, 能在家里進行教育的, 不必拿到外面去。 有的父母常嚇唬孩子說:“明天我到學校去告訴你的老師。 ”這樣使孩子產生恐懼或不信任感,其結果并不理想。

●父母的教育要掌握分寸。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如果批評過于嚴厲,會挫傷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反抗;而如果批評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靈,他就會覺得無所謂。因此,父母必須從愛護孩子出發,一語道破地嚴肅而又中肯地指出其錯誤所在、錯誤性質和危害,徹底揭穿其借口抵賴的心理,并幫助他找出今后改正的辦法。這樣做,一般就可以達到批評的目的。

”這樣使孩子產生恐懼或不信任感,其結果并不理想。

●父母的教育要掌握分寸。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如果批評過于嚴厲,會挫傷其自尊心,甚至引起反抗;而如果批評不力,平平淡淡又不能震撼其心靈,他就會覺得無所謂。因此,父母必須從愛護孩子出發,一語道破地嚴肅而又中肯地指出其錯誤所在、錯誤性質和危害,徹底揭穿其借口抵賴的心理,并幫助他找出今后改正的辦法。這樣做,一般就可以達到批評的目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