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想像力的七個原則,家長須知!

美國靠什麼強大?是發達的科技、完善的制度, 還是牛仔的冒險精神?

美國前總統杜魯門說:“美國是建立在勇氣、想像力和對工作盡職盡責的決心之上。 ”

愛因斯坦把自己的成就主要歸功於想像力:“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因為知識是有限的, 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動著進步, 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

創造學的鼻祖奧斯本指出:“想像力建立了強大的美國。 ”

美國的《父母》雜誌就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給出了幾條原則:

01

鼓勵積極追求, 而不是消極活動

原則一:想像力就像肌肉, 需要鍛煉, 不練就會萎縮。

Advertisiment

讀書、畫畫、在戶外散步, 都是積極的、對想像力有説明的活動, 看電視則是消極的, 因為電視上是別人的形象, 別人的觀點和生活。

媽隊有話說:

家長的行為勝過任何訓斥和責罰。

晚飯後家長看書孩子會比較安靜並且喜歡思考, 相反家長如果沉迷電子遊戲, 孩子也不會有長期看書的興趣。 家長的以身作則勝過任何早教方法!

02

提供各種文具、工具和道具

原則二:比如無毒顏料、筆、折紙、橡皮泥等。

孩子喜歡做飯的, 父母應該提供小廚具、小圍裙。 孩子喜歡玩穿衣遊戲的, 父母則配合準備各種衣服、帽子進行多種搭配。

媽隊有話說:

美國的課堂經常在桌子上放上很多材料:比如紙巾、彩筆、花環、膠水、橡皮泥等, 孩子的任務就是,

Advertisiment
用這些材料做衣服自己的作品。 這通常是他們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03

讓孩子有權選擇喜歡幹的事情

原則三:孩子有權力在一定範圍內, 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或樂器。

家長可以要求:無論是否喜歡, 選擇了就要堅持至少一年。 這樣做會引導孩子理想思考自己的選擇。

媽隊有話說:

家長千萬不要盲目讓孩子選擇, 孩子總會去選擇相對容易的工作, 在選擇前多帶孩子體驗, 比如去畫畫班體驗兒童畫, 或是漫畫, 明確要求以後的練習時間。

家長可以多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 讓畫畫成為家裡的親子活動, 週末和孩子一起畫一幅畫, 提高孩子的繪畫興趣。

04

不怕麻煩和髒亂

原則四:這一條很關鍵。

父母不要總是限制孩子的手腳, 在孩子玩的時候嘮叨“別把地板弄髒了”、“這個不應該放在這裡”之類的話。

Advertisiment

美國一所公立學校的藝術老師說, 她可以輕易地認出來哪個學生是在家長“這不讓幹、那不讓弄髒”的環境下長大的, 因為這樣的學生在創作的時候“猶豫不決, 縮手縮腳”。

媽隊有話說:

衣服髒了可以洗, 桌布壞了可以換, 但是孩子一旦有了過多的顧慮, 就會縮手縮腳, 這是一生都無法修補的陰影。

05

家長積極參與

原則五:過家家這樣的遊戲, 可以充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孩子今天可以編出來, 超人逃亡的故事, 明天就能編出月亮消失的奇聞。 只要家長玩得樂在其中, 孩子會玩得更帶勁兒。

媽隊有話說:

家長要多參與孩子的遊戲, 穿插一些引導和知識的講解。

Advertisiment

比如在談到彩虹, 家長可以簡單解釋:是由於空氣中的小水珠, 遇到光的反射和折射形成的。 不是讓他們記住, 而是通過不斷的重複, 加強對這個知識的敏感度。

06

期望不要太高

原則六:小孩子能創作出來的作品品質總是有限的, 家長不要過於追求完美, 望子成龍。

媽隊有話說:

每個孩子都希望做好, 2歲的孩子希望能做5歲孩子的家務, 5歲孩子希望做10歲孩子能玩的遊戲項目, 10歲的孩子可能希望像家長一樣開車、購物。

雖然他們自己很想做好, 但他們的肌肉、反應速度、體能可能都無法和預想的一樣好, 家長對待孩子更應該寬容。

家長不要逼孩子去模仿某件原作, 即使孩子的作品在你看來很不怎麼樣, 也要表揚鼓勵他, 把他的作品放在書桌或冰箱上。

Advertisiment

07

多鼓勵, 別強迫

原則七:如果孩子不感興趣, 永遠不要強迫他學某項藝術項目。

媽隊有話說:

如果孩子很喜歡一樣東西, 但因為自信心不夠, 不敢去做。 家長就需要多鼓勵孩子。

鼓勵要說出孩子為什麼好: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 家長應該說看, 你用紅色筆劃了一個房子, 後面還有金色的陽光, 我太喜歡這個房子了。 要多說細節!

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賦, 家長要做的就是, 從孩子平時的表現中, 發現孩子的愛好, 給孩子提供豐富的工具, 鼓勵孩子大膽去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