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合群性格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有很多媽媽發現自己的寶寶不合群, 很難和其他小朋友在一塊玩、學習、做遊戲, 經常單獨活動, 媽媽都覺得這樣很不好, 但卻不知道怎麼辦?其實, 幼兒性格培養不是很難的問題, 要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 父母應該主動進行教育, 而不應該等到孩子不合群後才被動進行糾正。

爸媽應該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主動來培養其合群的性格:

一、父母要擠出時間親近孩子, 每天有一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交談。

節假日帶孩子去公園或親朋好友家走走, 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 開始時父母可陪伴在旁邊與他們一起做遊戲,

Advertisiment
當熟悉之後可以讓他們自己玩。 每次遊戲後父母都應該比較誇張地表揚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 使孩子在玩樂中感受到小夥伴的可愛以及集體的歡快。

二、父母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給孩子一些單獨一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 鼓勵孩子與別人合作完成, 或向父母求援完成, 增加他與別人交往的機會, 教孩子懂得一個人的力量很小, 有些事情辦不到, 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辦了。

三、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 在孩子與小朋友的交往中, 父母要教育孩子嚴于律己, 寬以待人, 互相信賴, 彼此尊重, 以培養孩子團結合作的精神。 對於愛搗亂、愛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父母要糾正他們的行為, 慢慢地孩子就會融入集體之中。

四、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

體育是一種直接與人正面接觸和競爭的群體活動, 不論是棋類還是球類, 不論是田賽還是徑賽, 它總是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參與才有意義。 更重要的是, 體育活動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 而且需要膽量。 這膽量, 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 鼓勵孩子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既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有利於培養興趣, 也有利於提高交際能力。 孩子一旦愛上體育, 就會主動尋找對手, 這種尋找, 就是交際;合適的對手, 往往就是友誼的夥伴。

五、利用節假日與孩子一起走出家門外出旅遊、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

Advertisiment
可以增長見識, 陶冶性情, 也可以培養興趣、開放胸襟。

旅遊是一種開放性活動, 交際也是開放性的, 兩者是相通的。 交際需要坦露自己, 需要主動和熱情, 一個沉默寡言、性格內向, 不愛活動、自我封閉的人, 怎麼會有很強的交際能力呢?在旅遊中, 有的要買車票、住旅館、進飯店、購門票, 假如父母有意識地要孩子去做這些事, 那麼, 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觸到一些新的物件, 瞭解新的交際內容, 旅遊結束, 見識廣了、談資多了, 這又給以後的交際增加了話題。

六、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 有意識地要他們進行小件物品的購買活動。

年齡較小的, 八九歲的, 可以叫他們買油鹽醬醋;年紀稍大的, 十四五歲, 可以叫他們買魚、肉、米等,

Advertisiment
也可以讓他們買自己穿用的鞋、襪、手套之類; 家中有什麼舊報紙、舊衣服、空酒瓶等, 可以叫他們去收購站賣。 商品交易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特例, 在交易中, 它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 有利於豐富交際物件和加深對人的瞭解和認識, 從而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 孩子由於缺乏經驗, 在初次交易中可能會吃虧或出現差錯, 對此, 父母不要過多指責, 以免影響他們交際的信心。

七、有意識地讓孩子獨自做客待客。

到同學或鄰居家去串門, 到親戚家去做客, 讓孩子獨自去, 這都是緞煉孩子交際能力的機會。 串門做客, 需要寒暄和問候, 也需要交談和有關禮物的收送。 與父母一道去, 孩子是附帶的, 不用應付, 沒有壓力, 應酬的主角是父母;讓孩子一個人去,

Advertisiment
自己成了主角, 與對方的一切接觸都得由自己來應酬, 這無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線, 促使其考慮如何交際。 家裡來了客人, 有時不妨讓孩子去接待, 特別是與孩子年齡相仿的客人或朋友, 父母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八、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

有人說, 口語是社會生活的入場券, 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交際能力的核心是說話能力, 因為交際的最直接形式是說, 不會說, 說不好, 怎麼交際?會說, 說得巧, 答得妙, 其交際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 父母可時常出些模棱兩可的辯論題與孩子辯辯;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確或片面的觀點, 讓孩子據理反駁;對孩子平時話語中的差錯, 父母也可作必要的挑剔, 説明其認識。平時,也要鼓勵孩子參加演講賽,鼓勵孩子上課或開會時積極發言。

九、對於能力低下的孩子,父母和老師更要特別注意。

要特意為其安排交往的環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麼樣的動作來參加活動,千萬不能因他“不會”或“不懂”而將其棄之一邊。

説明其認識。平時,也要鼓勵孩子參加演講賽,鼓勵孩子上課或開會時積極發言。

九、對於能力低下的孩子,父母和老師更要特別注意。

要特意為其安排交往的環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麼樣的動作來參加活動,千萬不能因他“不會”或“不懂”而將其棄之一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