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 嘮叨教育要不得

育兒應避免的“嘮叨教育”

你是否經常對自己寶貝嘮嘮叨叨、喋喋不休地說教?不知你是否意識到這種教育方式的危害?其實說得越多, 效果未必越好, 有時甚至適得其反。

爸爸媽媽兩面夾擊的嘮叨 ——讓孩子產生自卑心

陽陽為了看動畫片拖延了洗澡時間。 媽媽開始對著陽陽喋喋不休地“攻擊”:“陽陽你怎麼又不聽話了?忘了上次老師在幼稚園為什麼批評你了?就是因為你不遵守時間。 老是這樣犯錯誤, 以後你該怎麼辦啊?”接著, 爸爸也煽風點火:“陽陽, 快去洗澡。 昨天不好好畫畫, 今天又不聽話, 想挨揍啊?”終於,

Advertisiment
陽陽, 含著眼淚去洗澡了。

專家解析:陽陽的爸爸媽媽習慣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 他們認為自己說得越多, 盡得職責就越大, 對孩子的教育成果就越好。 因此, 每當陽陽出了“小狀況”, 他們便會拿以往的過失教訓他, 並固執地認為這樣會督促洋洋不斷地進步。 在這種情況下生活, 久而久之, 陽陽的自信心會不斷受到打擊, 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 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巧媽媽對策:寬容面對, 切勿新帳舊帳一起算

★當孩子犯一些小錯誤時, 儘管家長很生氣, 但也應盡力克制情緒, 做到就事論事, 不要翻舊賬。 因為孩子犯錯通常不是故意的, 若家長一味地抱怨、訓斥, 甚至揪住以往的錯誤不放, 對孩子的情緒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Advertisiment
拿陽陽來說, 他只不過是想看完動畫片再去洗澡, 卻引來父母的“狂轟亂炸”。

★其實, 父母完全可以把這件事當孩子一個簡單的請求答應他。 這樣陽陽會非常感激父母的理解和信任, 並使自己以後用實際行動來“將功補過”。 但是, 父母在答應孩子請求的同時, 還應對孩子做出相應的提醒, 告訴他, 並不是每次都能得到這樣好的機會, 平時應該嚴格要求自己。

橫加指責的嘮叨——讓孩子產生敵對情緒

上中班的貝貝, 聰明又淘氣。 他非常喜歡玩打仗遊戲, 但每次玩後都會把“大將軍”“小士兵”丟得到處都是而不主動去收拾。 每每遇到這種情況, 媽媽很是生氣, 總是一邊指責一邊幫他收拾東西:“跟你說過多少遍了, 怎麼就不長點記性呢?成心氣我是不是?你這孩子……”儘管媽媽總是嘮叨,

Advertisiment
但貝貝依然我行我素。

專家解析:嘮叨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反復的、單調的刺激, 無異於精神的“疲勞轟炸”。 對孩子進行沒完沒了的、重複性的批評只會使他們厭煩, 產生不滿甚至敵對情緒。 貝貝的媽媽沒有站在貝貝的角度考慮問題, 也沒有嘗試其他的教育方法進行有效的引導, 只是對其一味的指責, 致使貝貝產生抵觸情緒, 出現逆反行為。

巧媽媽對策:因勢利導

★及時指出, 不能操之過急。 日常生活中, 孩子犯一些小錯是正常的。 作為家長, 既要及時指出, 幫其改正, 也不能操之過急, 允許孩子有一個改正的過程。

★當孩子犯錯誤時, 家長不妨用平和的態度對其正確引導,

Advertisiment
讓他們在輕鬆的氛圍中認識到錯在哪。 如, 當貝貝再次把“大將軍”“小士兵”丟得到處都是, 媽媽可以對他說:“貝貝, 把你的將軍、士兵集合起來, 我們一起玩打仗遊戲吧。 ”當貝貝東找西找也找不到玩具時, 媽媽可以因勢利導地問他:“貝貝, 如果你不把‘部隊’管理好, 怎麼當常勝將軍呢?”短短的幾句話, 也許就能讓貝貝的毛病改正。

催促的嘮叨——讓孩子身體產生“免疫力”

城城的性子有點慢, 而媽媽是個急脾氣, 所以城城總是跟不上媽媽的節拍。 就拿每天起床來說吧, 不催個十遍八遍的, 媽媽是不會甘休的。 “快點!快點!你怎麼這麼磨蹭啊﹗”媽媽急得大聲嚷嚷起來。 但奇怪的是, 儘管媽媽每天不停地“催催催”, 可城城的慢性子一點也沒變,

Advertisiment
而且反應更加遲緩了。

專家解析:當重複性的說教積累到一定程度時, 孩子就會對這種刺激產生“免疫力”。 使說教只能產生較小甚至負面影響。 而在家長嘮叨聲中成長的孩子, 往往會表現出較明顯的心理和行為惰性, 導致一件事叫上十次八次, 孩子壓根置若罔聞, 而這樣的結果又促使家長再次嘮叨、催促, 從而形成教育的惡性循環。

巧媽媽對策:遇事冷靜, 多給孩子一些時間

城城的媽媽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 改用其他的教育方式。 如當城城再次發生賴床時, 媽媽可以先提醒一次, 和他約好起床的時間, 並告訴他“違約”後的處理結果。 關鍵是, 如果城城沒有按時起床, 那麼說過的“處罰”一定要及時執行, 不可妥協。 相信幾次下來, 媽媽不再嘮叨,城城也會按時起床了。

溫馨提示:

嘮叨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孩子的輕視,是一種最低級的教育方式,其教育結果也是往往是失敗的。家長應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扮演著嘮叨家長的角色。如果是,那麼從現在起,對你的嘮叨家教緊急刹車,改用更為適合的教育方式才更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長。

媽媽不再嘮叨,城城也會按時起床了。

溫馨提示:

嘮叨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孩子的輕視,是一種最低級的教育方式,其教育結果也是往往是失敗的。家長應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扮演著嘮叨家長的角色。如果是,那麼從現在起,對你的嘮叨家教緊急刹車,改用更為適合的教育方式才更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