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走神:學習困難
有些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不專心聽講, 看似認真地坐在那裡, 但是仔細看, 你會發現他的眼神沒有正視老師, 如果讓他回答問題, 他就答非所問或是愣在那裡。 而在操作練習中, 之前沒有專心聽講的幼兒就會做錯好多, 或是乾脆空著不做, 完全不能理解題目的意思。
2. 易分心:有始無終
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 通常不能專心做一件事, 做事常有始無終。 比如做值日生, 幼兒拿著抹布擦桌子, 擦了好幾遍, 桌上仍然有幾顆飯粒, 結束後, 抹布就隨意地扔在桌子上。 但是在幼兒的意識裡,
Advertisiment
3. 易變化:衝動任性
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 情緒往往不太穩定, 常常不假思索就行動, 行為不顧及後果。 如畫畫的時候, 幼兒發現自己的蠟筆少了一支, 就會毫不猶豫地去旁邊的幼兒那裡拿一支, 或是向老師告狀說旁邊的幼兒拿了他的蠟筆, 有時甚至直接"武力解決", 等老師問清楚幼兒打架、吵鬧的原因後, 再幫忙尋找, 才發現蠟筆不是掉在地上, 就是放在盛放蠟筆的筐裡。
4. 易搗亂:活動過多
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可能有坐不住的現象, 在任何場合下都無法安靜下來, 活動時喜歡插嘴、干擾其他幼兒, 平時走路也較急促, 經常無目的地亂跑, 不聽勸阻。
5. 易犯規:自控力差
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
Advertisiment
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
1. 外因
(1)無視幼兒興趣
幼兒年齡小, 注意力集中時間短, 如果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 無視幼兒的興趣, 就可能造成幼兒注意力的分散。 比如"晨間談話"環節, 有的教師並沒有事先計畫好話題, 而是即興地拋出一個話題讓幼兒談論, 由於沒有預設, 教師的回應也比較隨意、針對性不強。 這直接影響了幼兒談話的興致與品質。 再如有些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 對教學內容不熟悉, 也沒有製作適宜的教具, 一味地灌輸知識, 枯燥的活動過程使幼兒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
Advertisiment
(2)教學活動的組織缺乏針對性
幼兒的天性都是活潑好動的, 他們有著對未知事物的探求欲望, 但是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性不強, 很難像成人那樣長時間專注地學習。 幼兒因為長時間的探索學習而感到枯燥乏味, 就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 從而出現交頭接耳、嬉笑打鬧等現象。 所以,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該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 注意活動的探索學習時間不宜過長, 一節活動的知識點也不宜過多。 另外, 有的幼兒能力較強, 對教師佈置的任務能很輕鬆地完成, 這時也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現象。 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幼兒的能力水準制定階梯型的活動目標,
Advertisiment
(3)教師高度控制
為了保持教學活動的秩序, 一些教師會對幼兒提很多要求, 不許幼兒幹這個, 不許幼兒做那個, 要求幼兒一切按照教師的指揮行事。 在這樣的高壓之下, 或許短時間內班級的秩序會變好, 但是幼兒的自主性得不到發揮, 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能力發展都有不好的影響, 幼兒也容易因為受到管制而表現出強烈的排斥和反抗, 出現衝動、任性、搗亂的現象。
2. 內因
(1)前庭感覺統合失調
個別幼兒注意力不集中, 是前庭感覺統合失調造成的。 前庭感覺統合失調是幼兒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之一。 具體表現是:多動不安, 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 調皮任性, 興奮好動, 粘人,
Advertisiment
輕度前庭感覺統合失調的矯治, 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配合, 對幼兒進行旋轉、搖晃、平衡、跳躍等運動訓練。 如幼兒症狀比較嚴重, 就需到感覺統合訓練中心進行系統訓練與治療。
(2)聽覺記憶廣度不足
聽覺記憶廣度是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瞬間記憶時所能接受的句子或位元組的範圍。 聽覺記憶廣度和人的注意力的集中性有密切的關係。 一般來說, 注意力集中的幼兒的聽覺記憶廣度範圍較大。 聽覺記憶廣度嚴重不足的幼兒經常會出現不能重複他人說的話, 老師交代的任務記不全等情況。教師可通過背電話號碼、複述句子等方式訓練幼兒的短期記憶能力,從而提高幼兒的聽覺記憶廣度。
(3)抗干擾能力弱
有些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只要旁邊有人玩或說話,就無法繼續手中的事情。而家長經常說自己的孩子能很專注地做某件事,但是需要"真空"的環境。可是幼稚園是一個大集體,我們必須培養幼兒的抗干擾能力,進而加強幼兒的注意力,才能讓幼兒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三、策略第一階段:從興趣入手,萌發幼兒的注意力
1. 有目的地觀察
興趣是幼兒觀察的動力。首先教師要從幼兒感興趣的動植物、圖畫、玩具等入手,在幼兒感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幼兒觀察的有效性、提高注意力。一些幼兒喜歡東張西望,觀察時抓不住重點,所以教師要説明幼兒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如教師讓幼兒觀察班級中自然角裡的植物的變化,因為自然角裡的植物都是幼兒自己帶到班級中來的,幼兒本來就對其有一定的關注度。教師再對其提出具體的觀察要求,比如記錄高度、觀察花瓣有幾片等。在提出觀察要求時,教師應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 優化過渡環節
(1)早操
以往的早操比較呆板、枯燥,幼兒只需跟著音樂做固定的動作,時間長了,就會對固定的動作失去新鮮感,出現動作雖然是對的,但卻有氣無力、眼睛四處亂看、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在早操動作的編排上,教師應加強幼兒間的互動以及隊形的變換,將體育活動中的"一字花瓣""雙圈隊形""相背隊形"等融合進早操中。這樣的早操不僅增加了趣味性,也能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2)點名
通常點名都是教師按照數位順序(幼兒的學號),從"1"開始往下報,幼兒聽到自己的學號,起來說聲"到"就行了。長期用這樣的方式點名,幼兒就形成了思維定式——等教師快點到自己的時候注意聽一會兒,其他時間都與其無關。這造成了點名環節中,很大一部分幼兒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場面也變得混亂起來。為此,教師可以設計新的點名形式,促使幼兒集中注意力。如指定某一小組自報學號,教師在點名冊上做記號,如教師發現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可報該幼兒的學號,或是報該幼兒的名字,讓其報學號。
(3)聽錄音
在幼稚園一日生活中,可以穿插"每日播報"環節。每天通過教師指定或自由報名的方式選出3~5名播報員,錄製自己想對好朋友說的話,或者今天發生的趣事等,然後在第二天的"每日播報"環節中播放給全體幼兒聽,讓大家猜猜播報的人是誰,並複述播報的內容。由於是幼兒自己說的話,大家都會集中注意力聽幼兒到底說了什麼,在這樣的自主、自樂中,幼兒的傾聽力、注意力都得到了提高。
第二階段:讓幼兒在任務中培養注意力1. 在生活環節中對幼兒提出自理要求
平時幼兒在家中習慣被包辦,家長幫幼兒做了很多幼兒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在幼稚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可以從幼兒力所能及的小事入手,對幼兒提出要求。比如要求幼兒準時午睡、起床;按時吃飯,碗裡不留飯;玩具用過要整理好等。這些小事對幼兒習慣的養成、注意力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意義。如幼兒午餐後的整理打掃環節,以往教師會安排給值日生做,其他幼兒自由活動。這樣大部分幼兒都自然地認為收拾餐具和自己無關。教師應支持並鼓勵所有幼兒參與餐具整理,以培養良好的行為傾向。此外,教師還可以準備幼兒喜歡的打掃工具,如卡通兒童掃帚、卡通小拖把、小熊圍裙、彩色抹布等。整理完畢後,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評價。教師將原本"浪費"的餐後整理環節,充分地利用起來,讓所有幼兒都有自己的任務,在任務中提高自理能力,培養專注力。
2. 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自控力
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經常會遇到困難、干擾或不感興趣的內容,迫使幼兒放棄任務。這時,僅靠提高注意力是不夠的,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自控能力,使注意力服從於活動的目的和任務。我們可以通過讓幼兒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如繪畫、手工、下棋、拼圖等,來培養幼兒的自控能力,並固定活動的時間和地點。如讓幼兒進行區角活動,最好鼓勵並支持幼兒在自己選定的區角中堅持玩20~30分鐘,以期讓幼兒形成心理定向。
第三階段:用遊戲的形式,加強幼兒的注意力通過前兩個階段,幼兒的注意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師需繼續鞏固成果,讓幼兒形成穩定、持久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將幼兒喜歡的遊戲融入生活環節中,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同時,加強專注力。如在幼兒午餐環節中,我們提出自助式分餐管理,讓幼兒按自己的需要取用餐具、確定用餐量。首先幼兒自由分組,保教人員將飯、菜、湯分別盛在大碗裡,分到每組後,幼兒拿取自己的餐具,自助分餐。若幼兒因爭搶座位而發生衝突,可以用遊戲的形式解決問題。如玩"石頭、剪刀、布"遊戲,勝者入座;比身高、體重,高的、重的幼兒讓給矮的、輕的幼兒;摸獎遊戲等。為避免幼兒自助分餐時擁擠,保教人員可以巧妙介入一些提示,如先第一、三組,後二、四組,第二天再調換過來;先女孩子後男孩子等。這種自助分餐方式不僅激發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了自理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傾聽能力、注意力。
老師交代的任務記不全等情況。教師可通過背電話號碼、複述句子等方式訓練幼兒的短期記憶能力,從而提高幼兒的聽覺記憶廣度。(3)抗干擾能力弱
有些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只要旁邊有人玩或說話,就無法繼續手中的事情。而家長經常說自己的孩子能很專注地做某件事,但是需要"真空"的環境。可是幼稚園是一個大集體,我們必須培養幼兒的抗干擾能力,進而加強幼兒的注意力,才能讓幼兒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三、策略第一階段:從興趣入手,萌發幼兒的注意力
1. 有目的地觀察
興趣是幼兒觀察的動力。首先教師要從幼兒感興趣的動植物、圖畫、玩具等入手,在幼兒感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幼兒觀察的有效性、提高注意力。一些幼兒喜歡東張西望,觀察時抓不住重點,所以教師要説明幼兒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如教師讓幼兒觀察班級中自然角裡的植物的變化,因為自然角裡的植物都是幼兒自己帶到班級中來的,幼兒本來就對其有一定的關注度。教師再對其提出具體的觀察要求,比如記錄高度、觀察花瓣有幾片等。在提出觀察要求時,教師應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 優化過渡環節
(1)早操
以往的早操比較呆板、枯燥,幼兒只需跟著音樂做固定的動作,時間長了,就會對固定的動作失去新鮮感,出現動作雖然是對的,但卻有氣無力、眼睛四處亂看、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在早操動作的編排上,教師應加強幼兒間的互動以及隊形的變換,將體育活動中的"一字花瓣""雙圈隊形""相背隊形"等融合進早操中。這樣的早操不僅增加了趣味性,也能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2)點名
通常點名都是教師按照數位順序(幼兒的學號),從"1"開始往下報,幼兒聽到自己的學號,起來說聲"到"就行了。長期用這樣的方式點名,幼兒就形成了思維定式——等教師快點到自己的時候注意聽一會兒,其他時間都與其無關。這造成了點名環節中,很大一部分幼兒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場面也變得混亂起來。為此,教師可以設計新的點名形式,促使幼兒集中注意力。如指定某一小組自報學號,教師在點名冊上做記號,如教師發現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可報該幼兒的學號,或是報該幼兒的名字,讓其報學號。
(3)聽錄音
在幼稚園一日生活中,可以穿插"每日播報"環節。每天通過教師指定或自由報名的方式選出3~5名播報員,錄製自己想對好朋友說的話,或者今天發生的趣事等,然後在第二天的"每日播報"環節中播放給全體幼兒聽,讓大家猜猜播報的人是誰,並複述播報的內容。由於是幼兒自己說的話,大家都會集中注意力聽幼兒到底說了什麼,在這樣的自主、自樂中,幼兒的傾聽力、注意力都得到了提高。
第二階段:讓幼兒在任務中培養注意力1. 在生活環節中對幼兒提出自理要求
平時幼兒在家中習慣被包辦,家長幫幼兒做了很多幼兒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在幼稚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可以從幼兒力所能及的小事入手,對幼兒提出要求。比如要求幼兒準時午睡、起床;按時吃飯,碗裡不留飯;玩具用過要整理好等。這些小事對幼兒習慣的養成、注意力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意義。如幼兒午餐後的整理打掃環節,以往教師會安排給值日生做,其他幼兒自由活動。這樣大部分幼兒都自然地認為收拾餐具和自己無關。教師應支持並鼓勵所有幼兒參與餐具整理,以培養良好的行為傾向。此外,教師還可以準備幼兒喜歡的打掃工具,如卡通兒童掃帚、卡通小拖把、小熊圍裙、彩色抹布等。整理完畢後,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評價。教師將原本"浪費"的餐後整理環節,充分地利用起來,讓所有幼兒都有自己的任務,在任務中提高自理能力,培養專注力。
2. 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自控力
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經常會遇到困難、干擾或不感興趣的內容,迫使幼兒放棄任務。這時,僅靠提高注意力是不夠的,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自控能力,使注意力服從於活動的目的和任務。我們可以通過讓幼兒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如繪畫、手工、下棋、拼圖等,來培養幼兒的自控能力,並固定活動的時間和地點。如讓幼兒進行區角活動,最好鼓勵並支持幼兒在自己選定的區角中堅持玩20~30分鐘,以期讓幼兒形成心理定向。
第三階段:用遊戲的形式,加強幼兒的注意力通過前兩個階段,幼兒的注意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師需繼續鞏固成果,讓幼兒形成穩定、持久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將幼兒喜歡的遊戲融入生活環節中,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同時,加強專注力。如在幼兒午餐環節中,我們提出自助式分餐管理,讓幼兒按自己的需要取用餐具、確定用餐量。首先幼兒自由分組,保教人員將飯、菜、湯分別盛在大碗裡,分到每組後,幼兒拿取自己的餐具,自助分餐。若幼兒因爭搶座位而發生衝突,可以用遊戲的形式解決問題。如玩"石頭、剪刀、布"遊戲,勝者入座;比身高、體重,高的、重的幼兒讓給矮的、輕的幼兒;摸獎遊戲等。為避免幼兒自助分餐時擁擠,保教人員可以巧妙介入一些提示,如先第一、三組,後二、四組,第二天再調換過來;先女孩子後男孩子等。這種自助分餐方式不僅激發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培養了自理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傾聽能力、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