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優秀寶寶的6個品質

具備什麼品質和能力才可以稱得上是優秀的寶寶?自信心、好奇心、自製力、同理心、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一個都不能少。 這些必備特質從寶寶0歲時就要留心打造。

一、自信心強
爸媽應如何培養:
1.規律生活
洗完澡, 媽媽會讀故事;睡覺前, 媽媽會唱歌。 每天一些事情都會在大致相同的時間, 以大致相同的形式發生, 什麼事情一定會跟在另一件事之後, “可預見”和“固定”會讓寶寶有安全感, 覺得有信心掌控的自己世界。 生活混亂無序會讓寶寶產生焦慮。
2.讓寶寶帶領你
在玩耍中也能建立自信。 陪玩時, 要讓寶寶帶領你玩耍,

Advertisiment
陪他玩他有興趣的東西, 這會讓寶寶有極大的動力學習相關的新技能。
3.自己解決問題
代勞是不能培養自信的。 寶寶遇到困難時, 特別是那些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的事, 爸媽要做的是鼓勵, 可以通過不斷地提問, 引導寶寶思考, 從而解決問題。 應對挫折是培養自信的黃金機會。
4.讓寶寶承擔一些責任
可以讓寶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覺得自己有用和被其他人需要對寶寶建立自信很重要。
5.成功紀念冊
當寶寶做成什麼事時, 可以用相機記錄這一場景——寶寶和他所“征服”的事情, “慶賀”寶寶的成功。
6.鼓勵寶寶去做他一直不敢做的事情
對寶寶有難度的事情, 可以幫助他分解成幾個相對容易的步驟去完成。
Advertisiment
要讓他知道你相信他能做到, 即便他還沒準備好去做, 你也不會覺得失望。
7.善於利用語言
“寶寶, 你自己倒果汁, 很好啊……哦, 一些灑出來了……不要緊的, 不用難過……用布擦掉就好了……這個果汁瓶子太重了, 所以你會倒出來……下次換個小點的瓶子給你倒。 ”爸媽可以用細節化的語言在一旁敘述寶寶正在做的事情, 這不僅能夠讓寶寶知道爸媽能夠體會自己的感受, 還能把信心一點點灌輸到寶寶的腦子裡。
8.重要的“身教”
寶寶天性☆禁☆愛模仿, 如果爸媽在應對挫折時能夠堅持、不氣餒, 寶寶也會學著做。 當寶寶受挫用不當的方式發洩時, 爸媽要指出這樣做是不對的, 另外還要讓寶寶學會說出自己生氣和憤怒的原因。

二、好奇心強
爸媽應怎樣培養:
1.親身示範
爸媽首先要向寶寶展現出自己的好奇心,

Advertisiment
比如帶寶寶一起外出散步時, 多多表現出對一草一木, 太陽星星及其他事物的興趣和探索願望。
2.尊重寶寶的興趣
寶寶能從那些能夠抓住自己注意力和想像力的東西中學到更多的東西。 如果寶寶喜歡音樂, 就常常放給他聽, 和他一起玩樂器;如果寶寶對昆蟲感興趣, 就陪他一起捉、養昆蟲。
3.簡單、清楚地回答寶寶的問題
同一個問題, 根據不同年齡段寶寶的理解力, 爸媽應該做出不同的回答, 在做出回答前請先問問寶寶是怎麼想的。 如果不知道答案是什麼, 也如實告之。 這能讓寶寶知道人不可能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 也是鼓勵寶寶自己尋找答案的好契機。
Advertisiment

4.提供適合寶寶閱讀的繪本、書籍
書本是每個具有好奇心的寶寶快樂的最好媒介。 小動物繪本也好, 天文類繪本也好, 閱讀什麼類型的書籍並不是十分重要, 關鍵是能夠抓住寶寶的興趣, 寶寶也喜歡讀。
5.開放式提問讓爸媽更瞭解寶寶
“你覺得怎麼樣……”, “幼稚園裡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此類開放式的提問能夠讓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 展現他的愛好和興趣, 為爸媽瞭解寶寶的內心世界打開一扇窗。
6.創設有趣的環境
對於小寶寶來說, 即便只是牆上的一幅畫都能讓他琢磨半天。 創設能夠啟發好奇心的環境很重要, 爸媽要提供寶寶安全、有趣的玩具供其“探索”, 還要經常更新保持新鮮感。
7.可以略做變通, 而不是扼殺好奇心
有時,
Advertisiment
寶寶的“探索”是具有“破壞性”的。 爸媽可以通過一定的引導, 既保護寶寶的好奇心, 又把“探索”活動的破壞性降到最低。 如果寶寶熱衷於把杯子裡的水往外倒, 隨處倒在床上、地板上……的確會令人很頭疼, 但可以換個地方, 比如帶寶寶到浴室, 讓他往洗澡盆裡倒;或者倒在容易清洗的廚房地板上。 有些東西比較危險或者不想讓寶寶玩的, 爸媽則可以找找其他相似的、安全的替代物。
8.提供可以自由創作的素材
水、黏土、盒子、瓶子和一些製作類的素材, 這些和有固定玩法、特別設計的玩具不一樣, 不要告訴寶寶應該怎麼玩, 應該拿這些做成什麼, 讓好奇心引導寶寶自由創意。

四、同理心強
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 同樣時間、地點、事件, 把當事人換成自己,設身處地去感受、體諒他人。
爸媽應怎樣培養:
1.讓寶寶體會和其他人互動的快樂
真心對寶寶正在玩的事情感興趣和及時表揚寶寶一樣重要。讓寶寶帶著你一起玩,和寶寶互動,會讓寶寶體會“有來有往”玩耍的樂趣,這會讓他重視發展和其他人的關係。
2.鼓勵寶寶表達感情和理解其他人的感情
學習恰當地表達感情和認可其他人的感情對寶寶來說很重要。教寶寶用合適的方式發洩情緒,比如可以用畫一幅畫、在院子裡跑一圈、打沙包等來表達怒氣。
還要讓寶寶知道爸媽和他一樣都是有感情的,但是你們能很好地處理自己不好的情緒。爸媽可以把自己的心情也告訴寶寶,比如:“我很高興,你幫我做家務”,“我好朋友走了,我很難過”等等。
3.尊重寶寶的感情
這樣寶寶也會尊重別人。一直認可他的感情,即便是那些沒有道理、沒有意義的情緒。長此以往,寶寶就會把爸媽當作可以開誠佈公交流的朋友,隨著成長,會和你們分享更多的想法和心情。
4.玩角色扮演遊戲
用玩偶扮演的形式讓寶寶演繹自己遇到的一些典型性挫折,比如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和喜歡的人分別。讓寶寶表演另一方,比如,讓寶寶扮作要上班出門的媽媽,他就能借此慢慢克服分離焦慮,更加明白和體會其他人。
5.提供機會讓寶寶和其他人一起玩耍
寶寶需要機會和其他寶寶一起練習分享、輪流、體會友誼的樂趣。一起玩耍能夠提供寶寶解決和其他寶寶衝突的機會。幾個寶寶一起玩時,爸媽要陪同在一邊,當發生問題時,寶寶需要爸媽的指導。

六、合作能力強
有時按照別人的意願行事是順從而不是合作,合作是平衡自己需要和別人需要的一種能力。要發展寶寶的合作精神,首先要讓寶寶明白爸媽的要求或定下的規則對每個人都有好處的。
爸媽應怎樣培養:
1.教寶寶輪流
到6~9月齡,寶寶就能明白“來來回回”的意思,之後就可以開始學習“輪流”了。爸媽示範把一塊積木放進桶裡,讓寶寶模仿你,就這樣輪流把積木放進再倒出。等寶寶再大些可以和他玩“你放一塊,我一塊”的拼圖遊戲或者形狀填充,讓寶寶體驗團隊合作的樂趣。
2.做出解釋
一般來說,3歲的寶寶對語言的理解已經很好了。對寶寶提出要求或規定時,爸媽要做出解釋,讓寶寶明白這麼做的原因和對大家的好處。比如,“我們把玩具都收拾好,這樣一來玩具就不會丟了,下次玩時一找就能找到。”
3.和寶寶一起解決問題的步驟
教2~3歲寶寶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教會他們合作。
陳述問題:“你想在牆上畫畫,但媽媽不許。”
用提問進行引導:“那還有其他地方可以畫畫嗎?”
提出解決方案:提供兩個可行的方案——在紙上畫或小黑板上畫。如果寶寶不同意,還提出要畫在冰箱上,就要對他進行限制,“除非我們對在哪裡畫畫達成一致,否則我就沒收你的畫筆。”
改變寶寶的心意:一旦有其他替代方案,很多寶寶都會改變他的心意,“你可以往冰箱上貼磁鐵。”
4.早早讓寶寶加入到家務中來
讓寶寶在“和爸媽合作家務共同達成某一目標的快樂經驗”中成長起來。可以和寶寶一起佈置碗筷、收拾整理玩具。還要向寶寶指出合作的好處。比如,“看我們一起佈置桌子速度多快,這樣一來我們在吃飯前還有時間玩點別的。”
5.對合作成功的事情進行較細緻的分析和表揚
要對寶寶講解這樣做的原因和具體的做法,這樣他會更重視學習這些方法。
6.提出建議,而不是命令
建議促成合作,命令引發反抗。
7.相互尊重也能促成合作
給寶寶選擇權就是一種尊重。比如睡前要刷牙的事,就可以讓寶寶選:“你是想在聽故事前刷呢還是之後刷?”

把當事人換成自己,設身處地去感受、體諒他人。
爸媽應怎樣培養:
1.讓寶寶體會和其他人互動的快樂
真心對寶寶正在玩的事情感興趣和及時表揚寶寶一樣重要。讓寶寶帶著你一起玩,和寶寶互動,會讓寶寶體會“有來有往”玩耍的樂趣,這會讓他重視發展和其他人的關係。
2.鼓勵寶寶表達感情和理解其他人的感情
學習恰當地表達感情和認可其他人的感情對寶寶來說很重要。教寶寶用合適的方式發洩情緒,比如可以用畫一幅畫、在院子裡跑一圈、打沙包等來表達怒氣。
還要讓寶寶知道爸媽和他一樣都是有感情的,但是你們能很好地處理自己不好的情緒。爸媽可以把自己的心情也告訴寶寶,比如:“我很高興,你幫我做家務”,“我好朋友走了,我很難過”等等。
3.尊重寶寶的感情
這樣寶寶也會尊重別人。一直認可他的感情,即便是那些沒有道理、沒有意義的情緒。長此以往,寶寶就會把爸媽當作可以開誠佈公交流的朋友,隨著成長,會和你們分享更多的想法和心情。
4.玩角色扮演遊戲
用玩偶扮演的形式讓寶寶演繹自己遇到的一些典型性挫折,比如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和喜歡的人分別。讓寶寶表演另一方,比如,讓寶寶扮作要上班出門的媽媽,他就能借此慢慢克服分離焦慮,更加明白和體會其他人。
5.提供機會讓寶寶和其他人一起玩耍
寶寶需要機會和其他寶寶一起練習分享、輪流、體會友誼的樂趣。一起玩耍能夠提供寶寶解決和其他寶寶衝突的機會。幾個寶寶一起玩時,爸媽要陪同在一邊,當發生問題時,寶寶需要爸媽的指導。

六、合作能力強
有時按照別人的意願行事是順從而不是合作,合作是平衡自己需要和別人需要的一種能力。要發展寶寶的合作精神,首先要讓寶寶明白爸媽的要求或定下的規則對每個人都有好處的。
爸媽應怎樣培養:
1.教寶寶輪流
到6~9月齡,寶寶就能明白“來來回回”的意思,之後就可以開始學習“輪流”了。爸媽示範把一塊積木放進桶裡,讓寶寶模仿你,就這樣輪流把積木放進再倒出。等寶寶再大些可以和他玩“你放一塊,我一塊”的拼圖遊戲或者形狀填充,讓寶寶體驗團隊合作的樂趣。
2.做出解釋
一般來說,3歲的寶寶對語言的理解已經很好了。對寶寶提出要求或規定時,爸媽要做出解釋,讓寶寶明白這麼做的原因和對大家的好處。比如,“我們把玩具都收拾好,這樣一來玩具就不會丟了,下次玩時一找就能找到。”
3.和寶寶一起解決問題的步驟
教2~3歲寶寶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教會他們合作。
陳述問題:“你想在牆上畫畫,但媽媽不許。”
用提問進行引導:“那還有其他地方可以畫畫嗎?”
提出解決方案:提供兩個可行的方案——在紙上畫或小黑板上畫。如果寶寶不同意,還提出要畫在冰箱上,就要對他進行限制,“除非我們對在哪裡畫畫達成一致,否則我就沒收你的畫筆。”
改變寶寶的心意:一旦有其他替代方案,很多寶寶都會改變他的心意,“你可以往冰箱上貼磁鐵。”
4.早早讓寶寶加入到家務中來
讓寶寶在“和爸媽合作家務共同達成某一目標的快樂經驗”中成長起來。可以和寶寶一起佈置碗筷、收拾整理玩具。還要向寶寶指出合作的好處。比如,“看我們一起佈置桌子速度多快,這樣一來我們在吃飯前還有時間玩點別的。”
5.對合作成功的事情進行較細緻的分析和表揚
要對寶寶講解這樣做的原因和具體的做法,這樣他會更重視學習這些方法。
6.提出建議,而不是命令
建議促成合作,命令引發反抗。
7.相互尊重也能促成合作
給寶寶選擇權就是一種尊重。比如睡前要刷牙的事,就可以讓寶寶選:“你是想在聽故事前刷呢還是之後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