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像音樂家一樣靈敏的耳朵

良好而靈敏的聽力, 既是專業從事音樂的人必備的條件, 也可以提高孩子的音樂鑒賞力, 對他未來生活品質的提高不可或缺。 今天, 小編將從不同的視角給家長提出一些建議, 告訴家長, 怎樣從小保護好孩子的聽力, 讓他能有一雙靈敏的耳朵。

寶寶耳朵的發育和特點:

聽力的發展像抛物線

孩子剛出生時, 聽力並不敏感, 他的聽力與最靈敏的時候相比, 要差20~30分貝, 如果我們小聲說話, 他可能聽不見。 孩子的聽力在出生後還在不斷地生長發育, 發育成熟大概要經過2~3年時間, 也就是說, 孩子到3歲左右,

Advertisiment
聽力已經到了一個很靈敏的階段了, 基本和年輕人的聽力是相等的。 此後, 孩子一直處於聽力高度靈敏的階段, 直到30歲以後, 聽力會逐漸下降, 開始走向老化。 她很形象地將聽力的發展路線形容成一條抛物線, 從低到高再到低。

對噪音的承受力, 孩子更差

正因為小寶寶的聽力還在發育中, 所以他聽不清比較小的聲音, 如悄悄話, 聲音的細微變化孩子也感覺不到。 而對於雜訊, 孩子卻比大人更為敏感, 承受力要比成年人差一些。 她說, 好的聲音, 孩子的敏感性比成人的要差, 但對雜訊, 他又比成人更為敏感。

新生寶寶不需要靜悄悄面對剛出生的寶寶, 很多家長都是小心翼翼地, 連說話都輕聲細語, 生怕吵著小寶寶。 其實沒必要這麼做,

Advertisiment
寶寶對於悄悄話常常是聽而不聞, 因為他的聽力還沒那麼敏感。 而且, 正常的聲音對於他的聽力發育是有好處的。

聽有聲讀物和音樂時間的太長會影響聽力的敏感性

現在有聲讀物和電腦、電視及手機的音樂很多, 家長也願意給孩子聽。 這些東西能給孩子聽嗎?如果孩子的聽力正常, 這些有聲讀物和音樂的音量也在正常範圍內, 給孩子聽是沒問題的。 但她提醒家長, 聽一段時間, 就要休息一會兒, 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因為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 如果長時間聽的話, 就會產生疲勞感, 長期如此, 小耳朵慢慢地就會對聲音不靈敏了。 她打了個形象的比方:聲音的敏感性就像彈簧一樣, 過度拉伸後, 它就回不到原來的狀態了。

Advertisiment

像音樂盒、搖鈴之類能發聲的玩具給孩子玩是沒問題的, 因為這些玩具的響度不會特別大, 通常達不到雜訊的程度。 但是要注意聽它的音質如何, 如果聲音很粗糙, 還是儘量不要讓孩子玩。

比起機器的聲音, 爸爸媽媽的聲音更吸引小傢伙

對於小寶寶來說, 你給他放再好聽的音樂, 也比不過爸爸媽媽的聲音動聽, 孩子尤其喜歡聽媽媽的聲音, 因為他在媽媽肚子裡時, 媽媽說話的聲音和媽媽的心跳聲都是他最好的安寧器。 電子產品的聲音和媽媽的聲音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而且, 爸爸媽媽和他說話是有交流、有互動的, 孩子會更喜歡這種互動。

給他唱唱歌吧

有的媽媽擔心自己唱歌不好聽, 或者說話說得不標準,

Advertisiment
更多的是給孩子放錄音。 其實, 同樣一首歌, 媽媽給他唱他更喜歡。 所以, 經常跟孩子說說話, 給他唱唱歌, 他會很敏銳地去捕捉媽媽的聲音, 聽力的發展也比只聽錄音的效果好。

耳機:讓耳朵沒有選擇地接受

看到我們耳朵的形狀了嗎?它長成這樣是有目的的, 耳朵的形狀有助於它收集聲音, 很有意思的是, 它會將它喜歡的那些聲音收集進來, 而對那些對它不利的聲音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 而且耳朵還有使聲音產生共鳴的效果。 而耳機是直接塞到耳朵裡的, 越過了耳朵這一道把關的屏障, 聲音的能量直接作用到耳膜上, 容易對耳膜造成損害。 所以, 她建議最好不要給孩子用耳機, 尤其是3歲以下的孩子。

Advertisiment

耳罩式耳機好於入耳式耳機

耳機有很多種, 相比較而言, 那種大大的罩在耳朵上的耳機, 要比小小的塞進耳朵裡的耳機對耳膜的傷害小。 因為耳機越小, 塞得越靠裡, 就越靠近耳膜, 對耳膜的傷害也越直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