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公共場合如何管教孩子?

如果在購物商場、大超市、飯店, 或者到別人家做客, 孩子突然鬧起來, 讓你措手不及, 怎麼辦?

為了避免“措手不及”, 還是先提前想想辦法吧!

這是一個跟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 焦點就是在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和達到管教目的之間尋找到平衡。

管教策略:

A “備堵”型

☆ 帶孩子出門到購物中心之前, 幫他帶一本他近期最喜歡看的書, 或者最喜歡玩的玩具。 如果你的購物計畫還沒結束, 而孩子已經失去耐心, 你可以拿出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讓他安靜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一段時間。

☆ 到了購物商場, 先讓孩子挑選一樣他想要的東西,

Advertisiment
比如他最喜歡的麥片、薯片、零食等吃的東西(當然果凍或彩色糖果等不健康食品應該禁止), 先付好這些東西的帳, 讓好吃的東西堵著他的嘴, 再慢慢開始你的進程;購物的時候, 可以給孩子規定他最多能給自己挑選購買幾件東西。 擬好這個“君子協定”以後, 不妨再跟他強調一遍:記得自覺遵守。 之後你們再一起挑選著各自的東西。 總之, 要讓他一直有事做著, 而且一直在清楚地計算著自己的幾件事。

☆ 在公共娛樂場所, 孩子經常會“玩興”大發, 你不得不提醒他“該回家了”的時候, 他開始又哭又鬧。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 你可以在玩之前把手錶拿給孩子, 在上面指給他看剩下多少時間可以玩;他點頭以後,

Advertisiment
你就定好鬧鐘, 給孩子自己拿著, 到時鐵面冷酷的鬧鈴就會告訴他:無論正在做什麼都得停下來了!

B “懷柔”型

☆ 在商場購了一半物, 還沒付款, 或在飯店還沒結束飯局, 孩子就是吵著要回家;“講道理”已經無效, 眾目睽睽之下你又不好發脾氣, 這時照顧一下孩子的面子, 帶他馬上離開那裡也是可以考慮的——即使不得不放下挑好的東西, 或者不得不在餐館裡打包把飯菜帶走。

☆ 雖然看孩子已經聽不進你的話, 但別急, 還是要想方設法試試別的辦法——比如溫柔地叫小傢伙轉過臉來, 讓你們四目相對(但不要兇神惡煞), 儘量讓他集中精力聽你講話, 這樣他往往會慢慢從焦躁的“蠻不講理”中平靜下來, 更容易聽進你講的道理。

☆ 如果你的孩子天生愛聽好話,

Advertisiment
“吃軟不吃硬”, 那甚至你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原則來:在公共場合儘量只表揚孩子, 即使比較嚴重的缺點在那時表現了出來, 也把它留到私下裡再去解決。 因為雖然糾正孩子的錯誤, 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的確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這畢竟和其他人無關嘛!而且, 這樣的孩子一般自尊心比較強, 也比較敏感, 如果他感覺在自己重視的人面前丟了面子, 可能會很長時間很低迷, 甚至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C “自治”型

☆ 有時候小傢伙因為一點小事在商店裡大喊大叫, 不妨試試這樣的方法:平靜地給孩子兩個選項——“你現在想要簡單的做法還是複雜的做法?”看著孩子疑惑的眼睛, 你接著說:“簡單的做法就是,

Advertisiment
你好好地講話然後我們繼續開開心心地購物;複雜的做法就是如果你還大喊大叫的話, 我們現在馬上就回家, 但你今天不能看動畫片了!”不出意料的話, 大多數孩子會選擇“簡單的方法”的!

☆ 想要更多地避免口舌, 輕鬆讓他“自治”的話, 還可以軟硬兼施, 嘗試這樣的方法:提前講好, 一年給孩子3次“發洩”機會。 等到小傢伙在公共場合無理取鬧的時候, 你不用做別的, 只輕輕地對他說:“這是一次。 ”並不動聲色地拿來本子記上一帳——他肯定會牢牢記住的!

☆ 還有更節省口舌的呢——運用表情。 當著眾人的面說一些嚴重的話會讓孩子下不來台, 所以有時候運用表情代替說話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平時跟孩子交流就可以注意表情, 讓孩子熟悉你什麼樣的表情是開玩笑,

Advertisiment
什麼樣的是動真格的, 是認真的。 到公共場合矛盾出現的時候, 你可以直接用表情傳遞你的情緒, 孩子讀懂了這些“密碼”, 尷尬可能會在眾人沒察覺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化解了呢!

D “強硬”型

☆ 一天在超市排隊結帳時, 我前面的一位媽媽跟她3歲左右的兒子站在一起, 男孩手裡拿著個玩具汽車在哭鬧:“我就要這個!”媽媽哄了一會, 但似乎沒什麼效果, 於是就嚴厲地對他說:“聽清楚了沒有, 媽媽說不可以。 ”孩子發現媽媽的態度實在是太堅定, 就乖乖地自己回去把玩具汽車放回了貨架。

☆ 有一次到一個朋友家吃飯, 我剛好坐在她兒子想坐的位置上了。 小傢伙於是就開始鬧:“我要坐那裡, 那是我的位子!”媽媽過來勸他, 他卻一點不讓步;這時爸爸走過來,嚴肅地對兒子說:“把位子讓給客人,再跟阿姨道個歉!”我趕緊說沒關係,爸爸卻說:“不行,這樣會寵壞他。” 小傢伙一氣之下跑到自己房間去了,爸媽也不理他;過了一會兒,他自己又出來了,爸爸問:“準備好道歉了嗎?”兒子點點頭,低頭向我道歉,這時爸媽又馬上表揚了他。看來平時他們家就是這麼做的,效果也還不錯哦!

選擇原則:

1.適合

可能你已經感覺到了:這些“策略” 其實看不出孰優孰劣,甚至是表面看起來對立的兩種類型也是這樣。關鍵是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個性特點選擇適合的方式;另外就是也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即使一種方法曾經很有效,但一旦發現它不起作用了,也不妨馬上嘗試另一種。

2.周圍人的熟悉程度

選擇的時候,也要看所謂的“公共場合”周圍的人是什麼樣的人,跟孩子的關係是熟悉還是陌生。一般情況下,當著越熟悉的人訓孩子,越容易讓孩子感到尷尬,越容易給他留下心理陰影。

3.事件的性質輕重

媽媽要根據對自己孩子的瞭解和以往的經驗,判斷現場孩子的表現是什麼程度,從而選擇恰當的方式,比如如果孩子只是鬧點小情緒,就要扮演細心耐心的形象,採用“備堵”或“懷柔”即可;而一般的原則是:按照前面“A→B→C→D“的順序試下來,分別出了“A”、 “B”、“C”的牌無效,再亮出“D”牌。儘量避免“小題大做”或者“大題小做”。

4.做法內在一致

公共場合管孩子應該跟平時在家的時候自己的一些原則相對一致,如果平時一味縱容孩子,當著眾人的面卻突然來了個180度的轉彎,一下子“強硬”起來,會讓孩子很不適應,造成更大傷害;反過來也一樣。

5.管教者統一戰線

如果幾個人一起帶孩子外出,那在選擇合適的“策略”之前,幾個大人要商量好,否則到時你一言我一語,甚至拉著周圍的人參與進來,效果會非常差!

需要提醒的是,“智勇”策略只是針對孩子的心理因素作怪才適合的哦!在這之前,一定要先排除孩子身體上的不適或疲乏,考慮一下孩子是不是“餓了”“累了”“困了”或者是“空氣太悶了”等等,如果發現是這樣,就不要講什麼“策略”了——當機立斷解決問題。

他卻一點不讓步;這時爸爸走過來,嚴肅地對兒子說:“把位子讓給客人,再跟阿姨道個歉!”我趕緊說沒關係,爸爸卻說:“不行,這樣會寵壞他。” 小傢伙一氣之下跑到自己房間去了,爸媽也不理他;過了一會兒,他自己又出來了,爸爸問:“準備好道歉了嗎?”兒子點點頭,低頭向我道歉,這時爸媽又馬上表揚了他。看來平時他們家就是這麼做的,效果也還不錯哦!

選擇原則:

1.適合

可能你已經感覺到了:這些“策略” 其實看不出孰優孰劣,甚至是表面看起來對立的兩種類型也是這樣。關鍵是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個性特點選擇適合的方式;另外就是也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即使一種方法曾經很有效,但一旦發現它不起作用了,也不妨馬上嘗試另一種。

2.周圍人的熟悉程度

選擇的時候,也要看所謂的“公共場合”周圍的人是什麼樣的人,跟孩子的關係是熟悉還是陌生。一般情況下,當著越熟悉的人訓孩子,越容易讓孩子感到尷尬,越容易給他留下心理陰影。

3.事件的性質輕重

媽媽要根據對自己孩子的瞭解和以往的經驗,判斷現場孩子的表現是什麼程度,從而選擇恰當的方式,比如如果孩子只是鬧點小情緒,就要扮演細心耐心的形象,採用“備堵”或“懷柔”即可;而一般的原則是:按照前面“A→B→C→D“的順序試下來,分別出了“A”、 “B”、“C”的牌無效,再亮出“D”牌。儘量避免“小題大做”或者“大題小做”。

4.做法內在一致

公共場合管孩子應該跟平時在家的時候自己的一些原則相對一致,如果平時一味縱容孩子,當著眾人的面卻突然來了個180度的轉彎,一下子“強硬”起來,會讓孩子很不適應,造成更大傷害;反過來也一樣。

5.管教者統一戰線

如果幾個人一起帶孩子外出,那在選擇合適的“策略”之前,幾個大人要商量好,否則到時你一言我一語,甚至拉著周圍的人參與進來,效果會非常差!

需要提醒的是,“智勇”策略只是針對孩子的心理因素作怪才適合的哦!在這之前,一定要先排除孩子身體上的不適或疲乏,考慮一下孩子是不是“餓了”“累了”“困了”或者是“空氣太悶了”等等,如果發現是這樣,就不要講什麼“策略”了——當機立斷解決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