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個因素影響產後恢復

經過漫漫的40周懷孕, 子宮變為原來的數十倍大, 功能和外貌都變得大不相同!產後, 如果子宮恢復不好, 子宮內尚有血塊或者殘留胎盤, 子宮就會被血塊堵塞, 造成子宮收縮不良, 有可能引發大出血。 那麼影響產後子宮收縮不良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原因一:胎盤或胎膜殘留於子宮腔內

胎盤一般是在胎兒從產道娩出以後5—15分鐘左右, 最晚不超過30分鐘娩出體外, 此時如果出現胎盤沒有完全排出而有一部分留存在子宮內部的現象被稱為胎盤殘留。 大部分情況, 留在子宮內的是很難發現的非常細微的胎盤碎片,

Advertisiment
這就是所謂的胎盤殘留。

若是子宮內仍有殘留胎盤或胎膜組織, 或是子宮收縮不良, 會影響子宮復原的速度, 這可從觀察惡露排出的顏色、量與氣味判別子宮的復原狀況。 正常情況下, 惡露的量會愈來愈少, 顏色愈來愈淡, 約3周就會結束, 過多的惡露屬於不正常現象。

臨產後, 必須正確處理胎盤及胎膜的娩出, 應認真仔細檢查娩出的胎盤胎膜是否完整, 並注意檢查胎盤胎兒面邊緣有無斷裂血管, 以便能夠及時發現副胎盤。 若懷疑有副胎盤部分胎盤殘留或大部分胎膜殘留應在嚴密的無菌操作下伸手入子宮腔內取出全部殘留組織。

若檢查胎膜後確認僅有少許胎膜殘留, 產後可及時應用子宮收縮劑及抗生素,

Advertisiment
等待其自然排出及預防感染。

原因二:合併子宮內膜炎或盆腔內炎症

合併子宮內膜炎或盆腔內炎症。 如果分娩後護理不當, 引起子宮或盆腔感染, 也會長期出血。

在正常情況下, 女性陰☆禁☆道呈酸性環境, 宮頸有粘液栓, 這是人體的生理屏障, 可以抵禦細菌的侵入。 但是, 在特殊情況下, 如經期, 分娩, 流產後及各種宮腔操作時, 這種屏障作用減弱甚至消失, 易引起細菌的侵入, 造成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炎治療方式:仍是以抗生素治療為主, 治療過程中, 要特別注意到對盤尼西林有抗藥性的細菌, 如臨床治療效果不彰時, 則需要多方考慮抗生素的使用藥物方向。

新媽媽產後或小產後體質衰弱, 宮頸口經過擴張尚未很好地封閉,

Advertisiment
此時陰☆禁☆道、宮頸中存在的細菌有可能上行感染盆腔;如果宮腔內尚有胎盤、胎膜殘留, 則感染的機會更大。

准媽媽產前應該定期到指定進行產前檢察, 接受孕期衛生指導, 積極治療營養不良、貧血等慢性疾患, 增強體質。 妊娠晚期禁止性☆禁☆生☆禁☆活。 產後注意飲食調養, 進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的營養食品, 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妊娠8個月後由於子宮口慢慢鬆弛, 所以不要洗盆浴, 更不要過性☆禁☆生☆禁☆活, 以免引起感染, 產後要注意衛生。

原因三:子宮過度後傾後屈

產後坐月子期間, 要注意惡露排出與子宮恢復, 以掌握子宮的復原狀況。 想想, 懷孕前的子宮大小有如自己的拳頭一樣(約50克), 為了孕育新生命, 撐到好大(約1000克),

Advertisiment
當胎兒娩出後, 子宮就像泄了氣的皮球, 但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孕前狀況。

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 從生產時不斷的收縮將胎兒擠出, 再將胎盤擠出。 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 即為產後惡露。 子宮經由不斷且強 力的收縮, 將血管的開口壓往, 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 子宮再進一步擠壓, 將血塊不斷排出, 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 約在產後4~6周會恢復成原來大 小。

子宮的收縮恢復是否良好, 可兩項外表的指標來判斷:

1、如果子宮恢復良好, 檢視剛生完的子宮底, 從肚臍可以觸摸得到, 到約兩個星期, 子宮就無法摸到, 除非是長子宮肌瘤。

2、產後惡露的顏色從鮮紅、暗紅、深黑到淡紅色, 最後無色。

Advertisiment
但如果子宮過度後屈, 產後惡露不容易排出, 則影響子宮的恢復。

產婦避免長時間仰臥位, 並鼓勵產婦早期下床活動。 若確診為子宮後傾後屈位, 每天應行胸膝臥位2次, 每次15~20分鐘予以糾正。

原因四:產後排尿不利

在懷孕期, 准媽媽體內的水分主要靠排尿和出汗等排出體外。 但在懷孕晚期, 由於增大了的子宮壓迫膀胱, 使膀胱肌肉的張力降低, 在分娩時, 胎兒的頭 又長時間緊緊地壓迫著膀胱, 使膀胱肌肉的收縮力減弱, 因此, 雖然分娩後子宮對膀胱的壓迫減輕, 但由於膀胱肌肉張力的下降和收縮功能的減弱, 膀胱已無力將其 中的尿液排除乾淨。

另外, 有些產婦在分娩時做了會陰側切術, 小便時尿液刺激傷口引起疼痛, 導致尿道括約肌痙攣,也是產後小便困難的原因,也有些產婦不習慣在床上小便,也會引起小便困難。如果產後5~6小時仍排不出尿液,醫生稱之為產後尿瀦留。

為避免產後尿瀦留,囑產婦于胎盤娩出後4小時內及時排尿。若產後6小時仍不能自行排尿並診斷為尿瀦留時,應及時處理,必要時導尿。

產後小便困難是一件很難受的事,如果產後產生了小便困難可採取以下方法處理:

1、預防產後排尿困難的方法最好在產後6~8小時主動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液再解。排尿時要增加信心,精神放鬆,平靜而自然地去排尿,特別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小便上。

2、如不能排出尿液,可在下腹部用熱水袋敷或用溫水熏洗外☆禁☆陰和尿道周圍,也可用滴水聲誘導排尿。

導致尿道括約肌痙攣,也是產後小便困難的原因,也有些產婦不習慣在床上小便,也會引起小便困難。如果產後5~6小時仍排不出尿液,醫生稱之為產後尿瀦留。

為避免產後尿瀦留,囑產婦于胎盤娩出後4小時內及時排尿。若產後6小時仍不能自行排尿並診斷為尿瀦留時,應及時處理,必要時導尿。

產後小便困難是一件很難受的事,如果產後產生了小便困難可採取以下方法處理:

1、預防產後排尿困難的方法最好在產後6~8小時主動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液再解。排尿時要增加信心,精神放鬆,平靜而自然地去排尿,特別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小便上。

2、如不能排出尿液,可在下腹部用熱水袋敷或用溫水熏洗外☆禁☆陰和尿道周圍,也可用滴水聲誘導排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