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屢創“新低”,
冬季的嚴寒讓不少孩子成了“宅寶寶”。
邊看電視邊吃飯、坐在沙發上吃零食這些不良習慣,
一個個都變成了“沙發土豆”。
家長對於兒童肥胖有不少困惑:是不是吃的多動的少就一定會長胖?家裡人肥胖比例高會影響孩子嗎?兒童肥胖是“短期效應”還是會為以後的健康埋下隱患?
Q:為什麼月齡小的寶寶吃多動少卻不胖?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
月齡小的寶貝肥胖的並不多,
多數寶寶都是從3、4歲開始逐漸圓乎起來的。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吃的多動的少反而長不胖?其實,
月齡小的孩子雖然每天吃的多、睡的多,
Advertisiment
但他從食物中吸收的營養主要是為骨骼和肌肉輸入“能量”,
並且小寶寶各個器官功能還在發育,
所以即使吃的多也很難囤積為脂肪。
而且年齡小的孩子,
家長照顧的更加精細、涉及的高熱量食物會相對少一些。
反而是到了3、4歲以後,
孩子在食物的選擇上有了自己的偏好,
特別是對一些脂肪量高的肉類及熱量高的“洋速食”情有獨鍾。
不良的飲食習慣加之不愛運動,
熱量的攝入量遠高於消耗量,
所以肥胖的幾率大大提高。
Q:父母雙方肥胖對孩子會有多大的影響?
雖然以上說到的3、4歲時孩子如果不注意飲食很容易誘發肥胖,
但每個寶寶還是存在個體差異的,
這和脂肪細胞數量的個體差異及遺傳都有一定關係,
Advertisiment
孩子父母雙方如果都胖,
子女長大後的肥胖率有70%—80%;如果父母有一方肥胖,
孩子長大後的肥胖率有40%—50%。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三個肥胖的“危險期”需要家長格外注意,
如果孩子在這個三個階段出現肥胖,
長大後肥胖就比較難糾正,
三個危險期分別是:孩子出生後的三個月、出生後的第一年及11—13歲年齡段。
Q:“米其林寶寶”會隨著年齡增長誘發哪些疾病?
不少小寶寶從幾個月就開始出現了藕節胳膊、藕節腿,
外加肚子上幾層肉,
白白胖胖就像個“米其林”。
這種肥胖類型的寶寶,
由於皮膚皺褶度深,
更易誘發皮膚濕疹;隨著月齡的增長,
胖寶寶的呼吸容易受到影響,
肺活量不太好,
還容易引起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到了孩子生長發育期,
Advertisiment
肥胖還會造成孩子的性☆禁☆早☆禁☆熟,
特別是肥胖的女孩,
月經初潮提前對於身高會有著直接的影響;“需要提醒家長的是,
肥胖孩子的心理疾病不容忽視。
特別是學齡後肥胖兒童需要家長的心理關懷。
年齡小的胖寶寶對於自己的體型還沒有主觀上的意識,
但當胖寶寶進入了幼稚園或是小學以後,
班級裡其他孩子會起“小胖墩”、“胖豬”等外號,
這會大大加大孩子心理上的負擔。
Q:寶貝狼吞虎嚥吃飯香更有助於成長?
肥胖寶寶減肥主要還需通過飲食治療,
在吃飯的時候家長要培養孩子細嚼慢嚥的習慣。
不少家長在飯桌上看到孩子狼吞虎嚥吃的香就很高興,
但這其實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
吃飯速度太快,
Advertisiment
吃的太猛不僅對孩子的胃腸功能有損傷,
也不利於孩子“減重”。
孩子在飲食上要控制。
在食物的選擇上,
低糖高蛋白的食物最佳。
同時,
家長要培養孩子每天運動的習慣,
冬季也要堅持每天至少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