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噪音會不會影響胎寶的聽力?

我們身邊的噪音對孕媽媽腹中寶寶的聽力發育有沒有影響?寶寶的小耳朵最怕什麼?瞭解胎寶寶的聽力發育過程, 關注胎寶寶“聽力”健康, 為胎寶寶打造動聽世界。

胎寶寶發育到一定時期後, 就開始憑藉聽覺器官與外界環境保持密切聯繫了。 但胎寶寶耳蝸及其他結構還沒有發育成熟, 對強雜訊非常敏感, 若發育時遭受外界噪音侵擾, 極易影響內耳的正常發育, 從而導致聽力受損。 加拿大近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 曾經接受過超過85分貝以上強雜訊影響的胎兒, 在出生前就已經喪失了聽覺敏銳度,

Advertisiment
這種影響隨著雜訊強度的增加還會更加嚴重。

噪音的種類

生活中常見的噪音來源主要有三種:一種是交通噪音如喇叭聲;一種是工業噪音建築工地等;還有一種就是生活噪音, 如裝修、過大的電視音響聲等。

孕媽媽日常接觸的噪音, 會不會影響胎寶的聽力?

案例1

笑笑懷孕3個月了, 最近參加婚宴坐在音響附近, 當時音樂聲很大, 這種大聲音會影響寶寶的聽力嗎?

解釋真相

一般情況下, 短時間接觸強雜訊不會對胎寶寶聽力造成明顯傷害, 所以孕媽媽不必過分緊張, 但以後應儘量減少接觸強雜訊, 以便為胎兒創建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

案例2

孕媽媽小芸聽朋友說有給胎寶寶播放胎教音樂CD, 結果導致寶寶出生後聽力受損的事情發生。

Advertisiment
這是真的嗎?

解釋真相

胎教音樂CD為避免高頻音對胎兒造成傷害, 通常會把2000赫茲以上的高頻音降到聽不到的程度, 對寶寶的聽力不會造成傷害。 可現實是市場上有許多不合格的胎教音樂CD, 不合格的產品有可能不知不覺中損傷寶寶聽力。 所以孕媽媽選擇胎教音樂時, 一定要選擇有品質保證的產品, 同時還要注意不使用揚聲器, 每次聽胎教音樂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

案例3

孕媽媽譚譚工作環境常有噪音, 為了不影響胎寶寶的聽力, 工作時戴上護耳是不是就沒事了?

解釋真相

有些人如孕媽譚譚一樣認為胎兒接受噪音的影響是通過母親的聽覺系統傳播的, 事實上, 胎兒接受的噪音是通過母親腹壁傳播的,

Advertisiment
母體腹壁的各種組織, 如子宮、羊水以及其他組織結構可以對胎兒的聽力起到一定保護作用, 會將外面的聲音降低大約20分貝。 但如果孕媽咪長期處於強雜訊中, 其腹壁的保護作用就很有限了。 尤其對於低頻的聲音, 幾乎沒有減弱功能, 就相當於胎寶寶的聽覺系統直接接觸強雜訊。 而孕媽媽戴不戴耳罩與寶寶的聽力沒有關係。

胎寶寶的“聽世界”

瞭解胎寶寶的聽覺發育過程對孕媽媽來說十分必要。 一般來說胎寶寶的聽覺器官從發育到較成熟要經過4個時期。

2個月末時:雛形期

在孕媽媽懷孕第2個月末時, 胎寶寶的外耳、中耳及內耳便已具雛形, 有了最基本的形態結構, 但是這個時候胎寶寶還沒有聽覺功能,

Advertisiment
不能聽到聲音。 這時期孕媽媽不需要做什麼, 安安靜靜就好。

4個月時:共鳴期

當胎寶寶長到4個月時, 對外界的聲音會漸漸有所感覺, 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血液泵出、正在消化的食物和胎盤活動時發出的低沉響聲, 也能聽到媽媽每次講話時引起的腹腔共鳴。 這時期媽媽可以開始每天跟寶寶輕柔地說話聊天, 讓寶寶熟悉媽媽的聲頻。

6個月時:反應期

當胎寶寶長到6個月時, 大腦的聽覺皮質區形成許多通路, 能聽到較為複雜範圍內的音調和響度, 此時的他們不但可以清楚地聽到聲音, 還會根據所聽到的聲音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 如眨眼、打呵欠、心率加快、轉頭等等。 每天在固定時間給胎寶寶聽舒緩的音樂有助於寶寶的發育成長,

Advertisiment
時間15分鐘為宜。

7個月時:記憶期

胎寶寶成長到7個月時, 聽力發育得更為成熟了, 不僅能辨別媽媽的聲音, 還能辨別經常播放的音樂, 每每聽到熟悉的聲音, 不僅能跟上節奏, 還會在聲調、旋律中放鬆自己。 在他們的小腦袋瓜裡, 因為聲音所產生的一系列複雜的聯繫會漸漸形成, 這使他們能夠把自己聽到的和做到的聯繫起來;不僅如此, 胎寶寶聽到的這些資訊會被大腦統統儲存起來構成記憶。 9個月時胎寶寶的聽力就基本接近于成人了。 這時更需小心呵護胎寶寶的聽力啦。

遠離噪音, 保護寶寶的“動聽世界”

建議:

孕媽媽儘量避免接觸高強雜訊(85分貝是安全閾值), 避免在雜訊強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環境中工作。

平常看電視、聽音樂時要保證音量適度;且時間不宜過長。

使用胎教音樂要符合頻率、音強等方面的要求,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

有意識地避開歌舞廳、建築工地等雜訊強度大的場所。

與鞭炮聲、汽車喇叭聲等保持遠距離。

平時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可提高人體對雜訊的耐受力。

平常看電視、聽音樂時要保證音量適度;且時間不宜過長。

使用胎教音樂要符合頻率、音強等方面的要求,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

有意識地避開歌舞廳、建築工地等雜訊強度大的場所。

與鞭炮聲、汽車喇叭聲等保持遠距離。

平時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可提高人體對雜訊的耐受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