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嗟來之食的成語故事

1 嗟來之食的故事

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 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 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 有個饑餓的人用衣袖蒙著臉, 腳步拖拉, 兩眼昏昏無神地走來。

黔敖左手端著食物, 右手端著湯, 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抬起頭看著他, 說:“我正因為不吃被輕蔑所給予得來的食物, 才落得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 他仍然不吃, 最終餓死了。

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恐怕不用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 當然可以拒絕, 但他道歉之後, 仍然可以去吃。 ”

2 嗟來之食的材料

【注音】jiē lái zhī shí

【出處】《禮記·檀弓下》:“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

Advertisiment
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 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

【解釋】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分句;含褒義。 常與“韓信將兵”連用。

【近義詞】盜泉之水

【例句】貧病交加的朱自清, 寧肯餓死, 也決不吃~的骨氣, 永遠值得讚揚。

3 嗟來之食的點評

不食嗟來之食是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捨, 哪怕是餓死。 也諷刺了當時富人的傲慢和無禮, 警示我們要尊重他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做人就要有骨氣有志氣, 不應當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別人的施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