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單親家庭何處話淒苦


一看到“單親家庭”的字樣, 我馬上想到的是“淒苦”。 在我剛開始記事的時候, 離異還是很稀少的現象, 因此所見到的單親家庭基本都是喪偶的, 記憶最深的就是同學阿明的家。 那曾經是非常幸福的一家五口, 丈夫厚道, 老婆溫柔, 孩子聰明, 聽話, 夫妻感情好象也不錯, 常看到他們在一起行走, 還有就是她上班誤餐了, 他提著飯盒送飯的情景。 可在一個清晨, 隨著一聲撕心裂肺的哭聲, 這一切都成了往事, 他突然病亡。 後來的日子, 她把對他的所有感情都用在三個孩子的拉扯上了, 她用半輩子的幸福換作孩子生活的鋪墊,
Advertisiment
欲哭的面孔代替了曾經總是笑盈盈的臉。 那時他們最小的孩子才剛上小學, 她一個人苦苦地把他們都送上大學, 中專, 她也從一個讓人喜, 讓人憐的三十來歲的年輕女子, 變成了一個年近五十的中年女人了, 等孩子都走了, 她很快地嫁了個年長他不少的男人, 經歷了很短的時間, 她就得了不治之症, 再又是很快地, 她終於在另一個世界與疼她, 愛她的第一個丈夫團圓了。 這是個淒苦, 善良, 有軔性的女人, 因為她, 我對單親家庭有的只是同情。
再後來就到了改革開放, 單親家庭已不僅僅是自然力量導致的了, 更多的是社會問題產生的, 離異家庭在各大城市的比例逐年在增加, 應當說這其中也有著積極的一面,
Advertisiment
結婚和離婚都應當是自由的, 離婚與結婚也一樣是很自然的。 但在初期, 那些最早離異的家庭, 還是要承受不少的社會壓力。 八十年代初, 我的一個大學老師就是這樣一個苦命的女人, 她就住在我的隔壁, 一個人帶著個八九歲的兒子, 日子過的十分清苦, 每天清茶淡飯, 外加飯後的Vc, 我好象從來沒聽到過他們的笑聲, 自從那個男人出國跟她離婚之後。 再後來的事情, 我就不清楚了。
到了現在, 可能每個人的親朋好友中, 總能遇上個離異的, 大家都習以為常, 他們的家庭也不再讓我們去同情, 讓我們去好奇了。 據統計, 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 離婚的比例就越高, 因為她們相對獨立, 她們在社會的地位相對的高,
Advertisiment
她們對個人生活要求也較高。 雖然單身本身, 男女面對的問題不同, 男性相對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但若為自由故, 困難也不怕, 既然合不如分, 不如離了算數。 我周圍就有幾位這樣的單身女性, 基本都帶著一個孩子, 她們普遍認為現在的生活更自由, 更快樂。 而當初吵鬧要跟她們分手的男人, 普遍日子過得不如從前, 必定揭發之妻對他們更瞭解, 更寬容。
我不贊成把單親家庭看做是有問題的家庭, 雖然缺少父母的相守, 但父母的愛還在, 況且與其讓孩子生活在充滿火藥味的雙親家庭, 還不如一人帶著孩子, 在寧靜的單親家庭中生活。 我更不贊成把離婚當兒戲, 一有衝突就輕言分手, 必定那樣要傷及家庭中每個成員,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孩子, 他們會由於父母離異, 或者雙親不和而形成自私, 自卑, 自負, 感情脆弱等樣的毛病, 而且容易心理成長不健全, 成為戀父戀母的問題少男少女, 之所以他們性格乖戾, 因為單親必定不能給予孩子成長過程的全部, 從小缺少愛的教育的緣故。 除卻孩子的原因, 夫妻雙方也會因離異而元氣大傷, 要怎樣的緣分雙方才能走到一起, 又需要怎樣的緣分才能得到修復?再說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多一點包容, 多一點坦誠, 多一點理解, 少一點固執, 少一點衝動, 我想就會少一點單親家庭, 少一點孤獨的孩子。
既然選擇了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 還是堅持, 堅持, 再堅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