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單肩包對孩子頸椎傷害很大

特別是單肩書包, 孩子使用時會不由自主地向另外一邊傾斜, 肩部的肌肉會一直處在緊張狀態, 導致肌肉痙攣, 引發肩痛。 為避免背包滑落, 孩子往往還會習慣性地聳肩, 容易引起頸部肌肉痙攣, 甚至造成高低肩或脊柱側彎。 建議家長最好給孩子選擇寬頻、墊肩的雙肩包, 並且將肩帶調至適當長度, 令書包緊貼背部, 使身體挺直。

孩子書包怎麼選

骨科醫院專家表示, 因為頸椎是脊柱的第一節, 所以往往也會首先受到衝擊。 除了書包重之外, 很多孩子長時間低頭看書或寫作業也會使脖子保持屈曲位過久,

Advertisiment
再加上在放假的時候, 看電視或玩電腦時一直保持一種姿勢, 都會導致頸椎出現問題。 另外, 孩子身高與課桌椅不匹配也是誘因之一。

頸椎病要注意什麼?專家建議, 書包重量不要超過體重的10%至15%,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體重40斤, 書包重量最好別超過6斤。

一般來說, 如果書包較輕, 就可選擇普通的雙肩包。 若書包過重, 那麼不妨選擇帶臀帶或腰帶的, 當然拉杆箱也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 背帶最好是寬一些的或帶墊的。

另外, 看書與寫作業的姿勢也要改變, 看書的時候最好是背靠椅背, 把書捧在手上, 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買個閱讀架, 把書放在上面。 低頭一個小時以後, 應當適當遠眺。 “在課間操的時候, 一定要充分伸展。 另外,

Advertisiment
在課間休息時, 也可多伸伸懶腰或做做擴胸運動。

三階段 將頸椎病遏止在嬰幼兒期

醫學研究表明, 困擾中老年人的頸椎病, 相當一部分歸咎於孩提時代的頸椎損傷。 另外, 頸椎病病人日趨年輕化甚至低幼化, 也給人們敲響警鐘:應將頸椎病的預防提前到嬰幼兒期。 換言之, 從小呵護頸椎, 消除種種“天敵”, 將頸椎病遏止在嬰幼兒期, 可惠及您的一生。

3歲之前

3歲的巍巍老嚷頭暈、脖子痛, 而且症狀越來越嚴重, 脖子發硬不說, 晃動脖子還會發出“嘎巴、嘎巴”的響聲。 到醫院一檢查, 發現他小小年紀竟攀上了頸椎病。 追問病史, 卻與產傷有關。 原來, 巍巍媽當年在一家鄉鎮醫院分娩, 分娩期間曾動用過產鉗。 巍巍出生後頸部皮下有一個小腫塊,

Advertisiment
醫生說是血腫, 過段時間就沒事了, 父母因而沒有在意, 誰知……

醫生點評:第一個“天敵”是產傷, 在0~3歲小兒頸椎“天敵”的黑名單上高居首位。 原因在於, 胎兒的頸椎關節在出生時多處於半脫位狀態, 加上多數胎兒以頭部率先娩出, 餘下的最大關卡就是肩部, 此時助產醫生常常前屈、後伸和左右扭動胎兒頭頸, 以幫助胎兒雙肩及時娩出。 在這期間, 如果助產者缺乏經驗或操作粗暴, 則容易造成胎兒頸部肌肉、韌帶和椎間盤損傷, 甚至頸椎脫位——巍巍的病根就是這樣落下的。 雖然嬰兒出生後經平臥3~4個月, 甚至半年以上, 這種產傷多可修復, 但個別傷重者還是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患, 如造成頸椎小關節錯位, 成為青少年頸椎病的主要原因。

Advertisiment

第二個“天敵”當推“父母或保姆養護失當”, 比如抱姿不當等。 原來, 嬰兒頭部較大, 其重量所占體重的比例較大, 加上出生後半年內頸部肌肉韌帶發育不全, 難以支撐頭頸部的重量。 因此, 大人抱起嬰兒時稍有不慎, 即有可能造成其頭頸過伸過屈, 從而增加頸椎損傷的概率。 再如, 不少家庭都購置了嬰兒車, 年輕父母將寶寶放在嬰兒車內逛大街, 寶寶低頭睡著了, 還一直往前推著嬰兒車, 無疑又給寶寶的頸椎損傷“創造”了機會。

第三個“天敵”則要算外傷了, 如寶寶會爬、會走時, 不慎從床上掉下而損傷頸椎等。 更為糟糕的是, 寶寶掉下床時如果頭部著地, 多數父母甚至醫生都只會想到並注重應對腦外傷,

Advertisiment
卻疏忽了頸椎的損傷。 殊不知, 頸椎外傷的情況遠比腦外傷要多。 道理很簡單, 腦部有堅硬的顱骨保護, 而頸椎卻沒有, 因而嬰兒常在頭著地時受到間接暴力的衝擊, 形成壓縮傷。

3-6歲

退休工人王師傅去醫院作脊椎檢查, 拍片顯示頸韌帶骨化、椎間盤陳舊性突出。 後經多方排查並追蹤病史, 發現可能是他4歲時練習翻滾運動留下的舊傷所致……

醫生點評:王師傅的遭遇可提示各位父母, 3~6歲的孩子比起3歲以前的嬰幼兒, 運動能力已大大提高, 活動範圍與方式進一步擴展, 頸椎的“天敵”也起了新的變化。

這裡首推“不當遊戲”。 遊戲歷來最為孩子們所青睞, 適當的遊戲無疑對孩子的體格乃至智力發育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遊戲方法必須恰當, 否則就有可能成為頸椎損傷的禍首。以男孩子喜歡的“頂牛”遊戲為例,其玩法是兩個孩子彎腰,頂著對方的頭,並互相用力,這樣的遊戲其實是很容易使頸椎“兩敗俱傷”的。此外,頭倒立、翻跟頭、騎駱駝、騎兵戰等,都有可能傷及孩子稚嫩的頸椎。

其次是錯誤運動,如仰臥起坐、墊上運動等。先說仰臥起坐,孩子用雙手抱頭,反復做抬頭、臥下的動作,可是,兩手抱頭時,雙手的力量移到頸椎上,若不注意安全,很容易招致損傷。學齡前的孩子不太懂得保護自己,頸椎乃至整個脊柱受傷的概率無疑會大大增加。至於墊上運動(包括前滾翻、後滾翻等)造成的頸椎損傷更是屢屢可見,王師傅的經歷可謂“前車之鑒”。

再次是疾病作祟,如感冒、扁桃腺炎等。從解剖上看,頸椎與咽部僅一“壁”之隔,故咽部一旦出事,往往會殃及頸椎。比如小兒感冒,其咽部炎症即可能波及頸椎的寰樞關節,導致椎骨充血、韌帶和關節囊鬆弛,本來穩定性就較差的寰樞關節,穩定性更趨低下。這時候,如果孩子做頸部伸屈扭轉動作,或頭部處於一側過度旋轉位,則可能損傷頸椎,甚至引起頸椎脫位。

6歲以後

就讀小學一年級的玲玲,一邊學習文化課,一邊練習小提琴,父母規定她每天練琴不得少於一小時。誰想,半年後,玲玲出狀況了,經常喊困,還頭暈。到醫院拍片檢查,發現她的頸椎出了問題。

與玲玲同年級的瑞瑞,參加了少年宮書畫班,每逢週末都要參加半天的書畫學習。這段時間,他也頻頻抱怨脖子酸痛,大人按摩也不奏效。一檢查,也是頸椎有毛病。

醫生點評:孩子的骨骼尚未發育完全,過度勞累加上長時間從事同一種姿勢的活動,往往容易導致頸部肌肉勞損。比如玲玲長期練琴,致使左頸部肌肉處於收縮狀態,右頸部肌肉處於牽拉狀態,違背了肌肉有張有弛的生理節奏,容易引發頸部肌肉勞損,繼而株連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引起頸椎動脈供血不足,出現頭暈。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更可能引發骨質病變,成為頸椎病。同樣道理,長時間進行書法、繪畫、樂器等練習,也可能造成頸部損傷,埋下頸椎病的禍根。由此可見,過度勞累堪稱學齡期兒童頸椎的“天敵”之一。

另外,孩子正式入學了,多種與學校生活相關的因素,也可能成為頸椎的“天敵”。比如:

●學習姿勢不正確。如上課聽講或寫作業時,頭部過低、歪頭、頸部過分前伸和前彎等。

●肩背負荷過重。如書包過於沉重,容易造成椎間隙水腫。

●亂用枕頭。枕頭過高或過低,或平躺睡覺時頸部落空,都會對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脊髓、神經根及椎體等造成不良影響。

此外,在學前和中小學時期頸椎損傷,更多以戲耍運動和意外造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動量較大,遊戲和體育活動中喜歡玩“頂牛”、頭倒立、翻跟頭等;中小學開展墊上運動等體育活動,如果準備不充分、技術不熟練,也容易造成頸椎損傷。如果從單杠、雙杠、高低杠摔下,應引起高度重視。

否則就有可能成為頸椎損傷的禍首。以男孩子喜歡的“頂牛”遊戲為例,其玩法是兩個孩子彎腰,頂著對方的頭,並互相用力,這樣的遊戲其實是很容易使頸椎“兩敗俱傷”的。此外,頭倒立、翻跟頭、騎駱駝、騎兵戰等,都有可能傷及孩子稚嫩的頸椎。

其次是錯誤運動,如仰臥起坐、墊上運動等。先說仰臥起坐,孩子用雙手抱頭,反復做抬頭、臥下的動作,可是,兩手抱頭時,雙手的力量移到頸椎上,若不注意安全,很容易招致損傷。學齡前的孩子不太懂得保護自己,頸椎乃至整個脊柱受傷的概率無疑會大大增加。至於墊上運動(包括前滾翻、後滾翻等)造成的頸椎損傷更是屢屢可見,王師傅的經歷可謂“前車之鑒”。

再次是疾病作祟,如感冒、扁桃腺炎等。從解剖上看,頸椎與咽部僅一“壁”之隔,故咽部一旦出事,往往會殃及頸椎。比如小兒感冒,其咽部炎症即可能波及頸椎的寰樞關節,導致椎骨充血、韌帶和關節囊鬆弛,本來穩定性就較差的寰樞關節,穩定性更趨低下。這時候,如果孩子做頸部伸屈扭轉動作,或頭部處於一側過度旋轉位,則可能損傷頸椎,甚至引起頸椎脫位。

6歲以後

就讀小學一年級的玲玲,一邊學習文化課,一邊練習小提琴,父母規定她每天練琴不得少於一小時。誰想,半年後,玲玲出狀況了,經常喊困,還頭暈。到醫院拍片檢查,發現她的頸椎出了問題。

與玲玲同年級的瑞瑞,參加了少年宮書畫班,每逢週末都要參加半天的書畫學習。這段時間,他也頻頻抱怨脖子酸痛,大人按摩也不奏效。一檢查,也是頸椎有毛病。

醫生點評:孩子的骨骼尚未發育完全,過度勞累加上長時間從事同一種姿勢的活動,往往容易導致頸部肌肉勞損。比如玲玲長期練琴,致使左頸部肌肉處於收縮狀態,右頸部肌肉處於牽拉狀態,違背了肌肉有張有弛的生理節奏,容易引發頸部肌肉勞損,繼而株連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引起頸椎動脈供血不足,出現頭暈。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更可能引發骨質病變,成為頸椎病。同樣道理,長時間進行書法、繪畫、樂器等練習,也可能造成頸部損傷,埋下頸椎病的禍根。由此可見,過度勞累堪稱學齡期兒童頸椎的“天敵”之一。

另外,孩子正式入學了,多種與學校生活相關的因素,也可能成為頸椎的“天敵”。比如:

●學習姿勢不正確。如上課聽講或寫作業時,頭部過低、歪頭、頸部過分前伸和前彎等。

●肩背負荷過重。如書包過於沉重,容易造成椎間隙水腫。

●亂用枕頭。枕頭過高或過低,或平躺睡覺時頸部落空,都會對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脊髓、神經根及椎體等造成不良影響。

此外,在學前和中小學時期頸椎損傷,更多以戲耍運動和意外造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動量較大,遊戲和體育活動中喜歡玩“頂牛”、頭倒立、翻跟頭等;中小學開展墊上運動等體育活動,如果準備不充分、技術不熟練,也容易造成頸椎損傷。如果從單杠、雙杠、高低杠摔下,應引起高度重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