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喝母奶會引起黃疸?黃疸兒可以繼續喝母奶嗎?

黃疸知多少

常碰到有些產婦因為寶寶黃疸而詢問「聽說喂母奶會引起黃疸, 怎麼辦呢?」「我應該要停喂母奶2、3天讓寶寶黃疸退一下嗎?」「還是我應該讓孩子去照X光?」

其實臺灣新生兒出生4到5天有黃疸的人數達5成以上, 此時期發生黃疸, 主要是生理性, 與母乳並無關連。

生理性黃疸的發生原因主要是母乳不足, 胎糞排出延遲, 容易增加腸、肝迴圈, 使得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增加而出現黃疸。 這時只要依寶寶需求, 逐漸增加母乳哺喂次數。 當寶寶進食充足的奶水, 就能增加排尿及排便量, 進而減少血中「非結合膽紅素」,

Advertisiment
黃疸自然逐漸改善。

切記!持續讓寶寶吸吮, 刺激分泌是唯一方法。

如果是病理因素造成的黃疸稱為「病理性黃疸」, 這些病理因素包括新生兒血液方面的疾病, 如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先天性溶血疾病等導致紅血球破壞, 使膽紅素代謝增加。

還有肝臟疾病如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等, 導致膽紅素無法排出。 還有感染, 導致紅血球破壞、肝功能降低。

Advertisiment

聽說喂母奶會引起黃疸, 怎麼辦呢

如果生產過程導致新生兒頭皮淤血, 淤血內的紅血球破壞而產生膽紅素。 病理性黃疸的黃疸指數通常大於15, 不但需要治療, 而且若不注意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寶寶是否有黃疸?

首先, 需注意寶寶是否有黃疸。 可將嬰兒置於明亮處, 觀察嬰兒皮膚及眼白的部分, 若比前一天觀察到的黃或比其他嬰兒黃, 就可能有黃疸。

同時觀察不同的部位, 若只有臉部泛黃, 表示黃疸程度並不是很嚴重;若泛黃的情形向下延伸至腹部或以下時, 則黃疸可能已經到達需要照光治療的程度了。

Advertisiment

喝母奶會引起黃疸?黃疸兒可以繼續喝母奶嗎?

喝母奶可能引起黃疸。 若黃疸出現時間在第2~4天, 稱為「早發性母乳性黃疸」, 原因和餵食不足, 導致排便量減少(隨糞便排出之膽紅素因而減少)有關, 所以需給予足夠的餵食。

若黃疸在出生後10~14天才出現, 則稱為「晚發性母乳性黃疸」, 可能持續2~3個月才會完全消退, 原因和母乳內所含的物質有關。 一般而言, 母乳性黃疸極少引起嚴重的病情, 不需因怕黃疸而停止哺喂母乳。

重要的是必須確認寶寶能吃能睡、活動力很好, 並持續追蹤肝功能、黃疸指數在安全範圍內, 一般並不需要過於擔心。

不過, 有些新生兒出現嚴重的脫水, 為了避免電解質不平衡造成嚴重併發症, 還是需要打點滴補充體液。

Advertisiment
若黃疸指數經治療仍無法下降, 甚至達到需要換血的標準, 則會建議暫時停止哺喂母乳2至3天, 等到黃疸值逐漸下降後, 再繼續哺喂母乳。

絕大多數新生兒黃疸會漸漸退去, 之後繼續哺喂母乳, 黃疸值也不會再上升。

但母親停喂期間仍須定時以手擠乳,

Advertisiment
或藉由吸奶器將母乳擠出, 以確保乳汁持續分泌。 這段期間一定要擠奶, 不然容易乳腺阻塞, 哺乳期間吃卵磷脂能治療及預防哺乳乳腺阻塞及乳腺硬塊。

其實只要早期發現、積極處理, 大多數的黃疸都可以經簡單的照光治療, 讓膽紅素轉化成另一種化學結構物, 從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 但是父母可別貿然把寶寶放到太陽底下「照光」, 以免曬傷皮膚。

寶寶黃疸看似小問題, 實則有大學問, 父母在照顧上應特別注意寶寶的餵食情形, 例如吸吮力好不好?含乳姿勢正確嗎?奶量夠不夠?一天換幾次有重量的尿片?皮膚有彈性嗎?體重有增加嗎?以及觀察膚色的變化及糞便的顏色, 早期發現適當治療, 就能避免黃疸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