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

1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是上午的九點到下午三點。

因為上午9點和下午3點左右, 是消化吸收能力最強的時段, 也是人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 而且, 這個時間喝中藥也不會影響吃飯。 如果時間不允許, 那把服藥時間改成早飯和晚飯後, 基本上也能保證藥效。

注意:

並不是所有中藥最佳服用的時間都是上午9點和下午3點左右, 有些中藥的服用時間還有特殊的要求。 比如治療消化道疾病和調理腸胃的中藥, 最佳服藥時間是在飯前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2 中藥的服用方法

溫服:一般藥物均宜溫服,

Advertisiment
藥煎好後放一會兒, 待其不冷不熱時服。 如平和補益藥物。

熱服:凡傷風感冒的藥, 宜趁熱服下, 以達到發汗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藥也如此, 以利於祛寒活血。

冷服:在藥液冷卻後服。 一般是指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 均應冷服。

頓服:是指藥性峻烈的小劑量湯藥, 要一次服完。 目的在於使藥物在不傷正氣的情況下, 集中藥力, 發揮其最大效應, 如通便、化瘀血藥等。

頻服:凡咽喉病者、嘔吐病者, 宜採用頻服的方法, 緩緩服下, 能使湯藥充分接觸患部, 較快見效。

注意:

此外, 使用峻烈藥與毒性藥時, 宜從小量開始, 逐漸加量, 見效了就要立即停藥, 千萬不要過量, 以免發生中毒和損傷人體正氣。 總之, 應根據病情、病位元、病性和藥物的特點來決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Advertisiment

3 喝中藥的飲食禁忌

1、忌蘿蔔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 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 特別是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 吃蘿蔔會削弱人參等的補益作用, 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2、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涼, 難以消化。 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 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

3、忌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 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 濃茶裡含的鞣酸更多, 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 減低療效。 尤其在服用 “阿膠”、“銀耳”時, 忌與茶水同服, 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鹼等產生沉澱, 影響人體吸收。

建議:如平時有喝茶習慣, 可以少喝一些綠茶,

Advertisiment
而且最好在服藥 2~3小時後再喝。

4、辛辣

熱性辛辣食物性多溫熱, 耗氣動火。 如服用清熱敗毒、養陰增液、涼血滋陰等中藥或癰瘍瘡毒等熱性病治療期間, 須忌食辛辣。 如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熱性之品, 如若食之, 則會抵消中藥效果, 有的還會促發炎症, 傷陰動血(出血)。

5、忌油膩

油膩食物性多粘膩, 助濕生痰, 滑腸滯氣, 不易消化和吸收, 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從而降低療效。 服用中藥期間, 如進食葷膩食物, 勢必影響中藥的吸收, 故對痰濕較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須忌食動物油脂等油膩之物。

6、忌腥膻

一般中藥均有芳香氣味,

Advertisiment
特別是芳香化濕、芳香理氣藥, 含有大量的揮發油, 賴以發揮治療作用, 這類芳香物質與腥膻氣味最不相容。 若服用中藥時不避腥膻, 往往影響藥效。

如魚、蝦、海鮮腥氣, 牛羊膻味。 對那些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瘡癤、濕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炎患者, 在服用中藥期間必須忌食腥膻之物, 還應少吃雞、羊、豬頭肉、蟹、鵝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發物。 因為這類食物中含有異性蛋白, 部分病人特別敏感容易產生過敏, 從而加重病情。

12 4 中藥用藥的注意事項

1、用藥注意季節

炎熱季節,應少用熱藥;寒涼季節,宜慎用寒涼藥;炎熱季節,發汗藥劑量宜輕;寒涼季節,發汗藥劑量宜稍重。

2、用藥注意物件

如體質強壯的或青壯年能夠耐受較為峻猛的藥物,而年老體弱者則不易耐受。

Advertisiment
婦女月經期不宜過用寒涼藥、破血藥或瀉下藥;妊娠期不宜過用破血、破氣及峻瀉藥物。

3、妊娠用藥禁忌

禁用水蛭、虻蟲、牽牛子、大戟、商陸、芫花、麝香、三棱、莪術等毒性較強或藥性較猛之藥;慎用桃仁、紅花、大黃、枳實、附子、乾薑、肉桂、冬葵子等有破氣、破血、滑利、沉降等作用的藥物。

4、服藥禁忌

服藥期間,一般應禁食生冷、粘膩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如熱證忌食辛辣、油膩;寒證忌食生冷;皮膚病忌食魚蝦。

5、配伍禁忌

主要為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烏頭反貝母、半夏、瓜蔞、白蘞、白芨。 藜蘆反人參、黨參、太子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

12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