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非親生父母的相處

有這麼一句歇後語:“蠍子的尾巴——後娘的心。 ”“後娘”, 在人們的印象裡多半是一個可憎、可怕的形象。 其實, 這是非常片面的認識和印象。
首先,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後娘”並不都是一副面孔, 一副心腸。 就其主要的特點粗略地劃分一下有這樣三類:一是心地不善, 面目可憎, 對不是她親生的子女百般虐待, 我們姑且稱其為“虐待型”;二是對待非親生子女雖然感情上不一定融洽, 但理智能夠控制感情, 因而還是能夠正確對待非親生子女的, 我們姑且稱其為“理智型”;三是, 心地很善良, 對非親生子女和親生子女一樣同情和慈愛,
Advertisiment
這一類我們稱其為“感情型”。 如果留心觀察一下, 不難發現, 屬於“虐待型”的為數極少, 因為這類人在我們國家, 從法律、紀律以至社會輿論等方面都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制約。 “感情型”也不占多數, 因為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這樣, “理智型”恐怕就是多數了。 不管是少數還是多數, 對一些青少年來說總有可能遭遇到其中的一類, 所以都有一個正確對待的問題。
遇到“虐待型”的後母怎麼辦?這也要有分析並區別對待。 先講個故事:晉劇有一齣戲叫《蘆花》, 就是寫後母的事。 劇中的後母對親生兒子加倍愛護, 對丈夫前妻留下的兒子則多方虐待, 數九寒天她給大孩的棉衣裡不是絮棉花而是絮蘆花, 既不隔風又不保暖,
Advertisiment
孩子受凍受罪的情景可想而知了。 直到父親對孩子因誤會而鞭打時, 才從打破的棉衣裡發現了“真象”。 父親心痛兒子, 一怒之下就把這位後母給休了。 但是, 大孩子對後母的虐待並不在意, 他愛弟弟, 敬母親, 在父親休後母時, 又為後母求情。 最後終於感動了後母, 她知錯、改錯, 一家人和和善善地生活了。 這雖然是一齣戲, 但卻是真實生活的折射。 在所謂“虐待型”的後母中, 多數人也還是可以感化、教育過來的。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只要做子女的以德報怨, 恭敬孝順, 加上社會的教育, “虐待型”轉化為“理智型”或“感情型”是完全可能的。 當然, 對於極少數“虐待狂”, 我們絕不提倡讓孩子當“小綿羊”, 而應當訴諸社會輿論, 訴諸紀律, 訴諸國法,
Advertisiment
以保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
對待“理智型”的後母是不是來個“禮尚往來”, 你對我客客氣氣, 我對你也不失體面就行了呢?當然, 能做到這一點已經不錯了, 但這僅僅是“低水準”的。 我們知道, 維繫人際關係、特別是家庭關係, 除了政治的因素外, 最重要的就是感情, 一個客客氣氣的家庭和一個親親密密的家庭的區別是十分明顯的。 生活在一個客客氣氣的家庭裡, 雖然沒有由於經常衝突而帶來的那種緊張、壓抑的心情, 但也沒有擺脫拘束呆板的心境;雖然沒有由於互相損傷而造成的煩惱和痛苦, 但互不妨礙並不等於互相促進, 少有煩惱和痛苦, 還是難說就愉快舒暢。 相反, 生活在一個感情融洽, 親密無間的家庭裡,
Advertisiment
各自得到的卻是溫暖、愉快、舒暢、輕鬆和力量, 是一種“內燃”的動力, 于個人、於事業都是非常有益的。 “理智”與“感情”, 並沒有什麼不可逾越的鴻溝, “關心”是建立感情的基石, 只要能奉獻出一片丹心、“理智型”的後母轉化為“感情型”的後母, 只不過是功夫和時間問題。
能遇到“感情型”的後母當然是很大的幸福了。 但是也不能因此便疏忽大意, 隨心所欲。 親生父母尚有鬧翻以至成仇的, 何況非親生。 所以, 一定要珍惜母親的感情, 要小心翼翼地、誠心誠意地去愛護發展這種感情。 能做到這一點, 得到的將是終生的幸福。
說到這裡, 有人可能會問, 題目是怎樣對待繼父繼母, 怎麼只談繼母問題呢?是的, 我們著重談的是繼母問題。 俗話說“只有後媽沒有後老子”。
Advertisiment
意思是說, 有了後媽, 親生父親也可能變成“後老子”;只要親媽在, 後老子的問題要好解決一些。 這當然是就一般情況說的, 不見得準確。 但是, 不論對待繼母還是繼父, 情和理都是一樣的。 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對待繼母, 也就懂得了正確對待繼父的道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