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告訴孩子用錢可以做的五件事

對理財教育越來越重視的今天, 很多父母準備開始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但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教, 怎麼去教, 其具體操作都沒有明確的概念。

教導孩子“金錢”知識, 絕對不是經濟學裡那些令人頭痛的“概念”、“術語”或“研究報告”, 而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到的實體。 金融教育不是抽象的理論, 而是通過實際生活體驗得到的“體驗教育”和“生活教育”, 所以我們需要轉變觀念。 只要轉變觀念, 就馬上清楚了該教孩子什麼內容。

在這裡要特別介紹“用錢可以做的五件事:賺錢――攢錢、分享財富、消費、借錢。

Advertisiment
孩子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碰到的所有關於錢的問題, 總結起來不外乎以上五種。 賺錢、攢錢、分享財富、消費、借錢, 這五項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不賺錢就不可能投資或存錢, 人人只顧自己花錢不分享財富, 社會就會變得冷漠。 還有, 生活中遇到不得不借錢的時候, 因此要學會如何借錢。

五項重要內容中每個人最重視的一項由於人生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不過共同的出發點是理財要從“如何正確認識錢”這個基礎開始。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 “責任”伴隨著金錢出現, 唯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才能圓未來的成功“夢”。 父母要教導孩子分辨什麼是可以用金錢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

金錢能讓我們照顧自己的生活, 並且享受美好的未來,

Advertisiment
但是金錢卻買不到愛情和友情。 還有, 人的價值不能用他所擁有的金錢多少來衡量。 當孩子對金錢有了客觀的認識, 長大後不被金錢奴役, 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過著他們的人生。

接下來, 就是要教孩子如何“賺錢”。 想擁有錢就得去賺錢, 只要看得見就能賺得到, 賺到錢才能存錢、投資。 我們在理財教育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 在教孩子如何花錢之前, 先教他們如何賺錢。 如果自己不賺錢就無法體會金錢的可貴。 這麼說並不是要把孩子推出門外讓他們去賺錢, 而是要讓他們明白金錢是靠辛苦努力換來的代價。

理財教育的核心內容是“零用錢教育”和“前途規劃”。 零用錢是孩子收入的最重要的途徑, 也是開始學理財的道具,

Advertisiment
由此看來零用錢教育顯得格外重要。 另外, 前途規劃能使孩子對自己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懷有夢想, 也是教他們如何賺錢裡不可缺少的主題。

“賺錢”之後就是增值, 即“存錢、投資”教育。 重要的是讓孩子平時養成儲蓄的習慣, 而不是在特別的日子或是賺大錢時才有的行為。 在這個低利率時代, 對孩子灌輸“投資”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財富”是讓孩子懂得金錢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懂得這個道理, 孩子會願意把自己的時間和金錢與他人分享, 並成為“真正的富翁”。 “納稅”和“捐贈”是“分享財富”的主要內容, 如果說納稅是被動行為, 那麼捐贈則是自發行為。

正確的“消費”是指在儲蓄和捐贈之後, 把剩餘的金錢有計劃地合理使用。

Advertisiment
消費行為是孩子最先接觸的金錢問題。 任何事情都要打好基礎, 要把握好消費的結構和原理, 才有可能達到有效的生產。 一個不會合理花錢的孩子不可能會賺錢和管理錢, 必須引導他們“合理、有計劃地消費”, 以及“以正確的心態對待廣告宣傳”, 這是花錢的核心內容。

最後就是“借錢”。 “借錢”教育能使孩子成為信用時代的合格分子, 是融入這個社會的必經過程。 要讓孩子牢記, 借錢時要經過深思熟慮, 要慎重看待借錢行為, 並且讓孩子瞭解信用概念、信用卡債務有多可怕以及正確的信用管理方法。

理財教育就是把這五項基本的概念好好地學習, 並把它們習慣化。 如果你還在為理財教育而苦惱, 只要想想“用錢可以做的五件事”就能找到答案。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