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告別短詞短句 教寶寶完整說話

寶寶學會說話以後, 總是有一個“毛病”, 喜歡用單詞短句來代替完整的句子。 這是因為寶寶的詞彙量和急於表達共同造成的結果,

兩三歲的孩子剛學會說話沒多久, 他們有一個常見的特點, 就是總不能說出一句完整的句子。 兩歲前的孩子說話是不完整的, 他們往往用一兩個詞來表示一句話的意思, 比如寶寶說:“鞋子、鞋子”隨著不同的情境可能表示幾種不同的意思, 如“我腳上的鞋子掉了, ”“我要穿鞋子, ”“太熱了, 我要脫掉鞋子”等等, 而爸媽則要根據孩子說話是的動作和表情才能理解孩子的意思。

Advertisiment

怎樣正確的引導, 寶寶的說話能力

時長:2'20''

播放:13985

來源:QQ播客

怎樣正確的引導, 寶寶的說話能力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

正在播放

科學研究表明, 寶寶到了2歲以後, 不僅有很強的聽覺能力, 理解能力也很強, 能聽明白很多話, 只不過暫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罷了。 生活中, 我們會發現有的寶寶會說話時就能說完整的句子, 甚至是很長的複合句。 跟寶寶說完整句, 實際上是鍛煉孩子思維的一種方式, 會使寶寶的大腦保持機敏和創造力, 對智力發展很有幫助。 培養寶寶完整說話, 爸爸媽媽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寶寶學會說話以後, 總是有一個“毛病”, 喜歡用單詞短句來代替完整的句子。 這是因為寶寶的詞彙量和急於表達共同造成的結果,

Advertisiment

1、引導寶寶完整表達自己意願

如果孩子用“吃飯”二字來表達“我想吃飯”, 家長可以裝不懂地問“‘吃飯’是什麼?你想表達什麼意思呢?”引導孩子把話說完整。 儘管家長能夠很敏感地感知孩子一個眼神、某個動作或者一些簡單詞彙背後想要表達的實際需要, 但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開口說出完整的話, 如果他沒有清楚表達自己, 就先不要理睬他。 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 他肯定會想方設法地向你的要求努力。

2、家長不要用短語和孩子交流

親子之間有著一份不說話也知道你想幹什麼的默契, 所以只要簡單幾個字就能相互理解, 但這種做法並不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特別是在和其他人交流時,

Advertisiment
別人難以理解孩子背後的意思。 所以, 不想孩子說短語, 家長就應該先以身作則, 在和寶寶的日常交流中盡可能說完整的句子。

家長可以用“神奇布袋”遊戲來鍛煉孩子說完整話語的能力。 家長在布袋中放入一些小玩具, 比如小汽車、小球、積木等等, 媽媽和孩子輪流摸, 每摸到一樣玩具就說:“我摸到了什麼了, 我們可以幹什麼。 ”比如, 摸到積木就說:“我摸到了一塊積木, 我們可以搭房子。 ”讓孩子逐漸形成說話完整的思維。

寶寶學會說話以後, 總是有一個“毛病”, 喜歡用單詞短句來代替完整的句子。 這是因為寶寶的詞彙量和急於表達共同造成的結果,

3、給孩子講故事, 讓他複述

講故事可以增強思維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是家長訓練孩子語言的好途徑。

Advertisiment
寶寶年紀小時, 媽媽可以每天晚上都給寶寶睡前講故事, 像這種故事、素材的積累能夠讓寶寶不斷地觀察學習, 積累詞彙句子和根據情景去學習表達情感。 當孩子對某個故事比較熟悉時, 父母可以用提問的方法, 讓孩子說出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父母還可以和孩子表演故事中的情節, 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對話, 培養孩子的講述能力。

待寶寶年紀稍長, 就可以鼓勵寶寶跟爸媽講故事, 比如複述今天老師講的灰姑娘故事, 或者昨晚媽媽講的那個豌豆公主的故事。 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去編一些故事, 或者讓孩子設計故事不同的結局, 這能夠很好地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4、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同齡人交往

Advertisiment

說完整的話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順利地和他人交流,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親戚朋友家串門子, 或者到公園讓孩子有更多機會和同齡小朋友玩耍。 同齡夥伴有共同語言, 說話積極性高, 而且大家在說話上都是“半路子”出身, 他們想要對方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須迫使自己的話說得清除、完整。 所以這也是一種環境壓力給孩子的鍛煉哦!

複製去Google翻譯翻譯結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