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吳彥祖因女兒咬人上癮要修理女兒

男神吳彥祖最近發火啦!吳彥祖近日在Instagram上放了一張受傷照片, 揚言要修理女兒!原來是女兒咬人咬上癮, 竟然對爸爸下狠手, 看來粑粑要好好管教管教了……

吳彥祖近日在Instagram上放了一張受傷照片, 並附文 When your kid thinks it's fun to bite you. I almost clipped her.(當小孩覺得咬人是一種樂趣, 我差點就修理她了!)原來是女兒咬人咬上癮, 竟然對爸爸下狠手, 看來吳彥祖要好好管教管教了……

從照片上看, 吳彥祖的皮膚上驚見一圈黑青, 黑青裡面還有一個深約1公分的齒痕, 整片傷口不僅紅腫, 似乎還有點見肉, 嚴重的傷痕讓不少網友嚇了一跳, 這小姑娘的咬也太狠了吧……

Advertisiment

想想這根本不算事兒啊, 哪個娘親, 粑粑, 沒有被親生兒女咬過, 感同身受哇。 那孩子為毛喜歡咬人呢?

寶寶攻擊行為是指孩子經常發怒、興奮並產生攻擊行為。 發怒針對的對象不定, 有時是父母, 有時是玩伴, 甚至是動物;發怒表現形式可以為打、咬、抓、踢等。  

孩子咬人的生理性原因

1. 孩子長牙發癢而引起的咬人行為

2—3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生理發育的高峰期, 這種快速增長的生理因素, 有時會給孩子帶來生理上的不適, 如關節痛、肌肉酸等。  

對策:給寶寶一個可以滿足咬的需要的替代品。 可以採用讓孩子吃餅乾棒、五香豆、蘭花豆和青蘋果等方式, 來緩解孩子們的這一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  

2. 語言貧乏所致

2歲的孩子早已經學會了走路,

Advertisiment
但是, 由於這個年齡段幼兒的語言還比較貧乏, 無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要, 所以他們常常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來引起同伴的注意, 以此實現交往和表達意願的目的。  

對策:應讓孩子學會使用語言來表達意願。 當孩子因為心理不滿而咬人時, 要讓他明白, 當他生氣和不安時, 有比咬人更好的表達方式。 他可以說, “我不要。 ” 

 孩子咬人的心理性原因

1. 孩子咬人是一種發洩

比如, 在幼稚園裡, 孩子認為沒有得到老師足夠的關注, 他就有一種不滿的情緒要發洩。 於是, 當他的這個情緒沒有得到舒緩, 他就會用咬人來向老師宣洩。  

對策:讓寶寶多玩安靜的遊戲, 或者盡可能保證孩子睡眠的充分。 研究證明:強度刺激是引起咬人的最常見的因素之一,

Advertisiment
一個擁有安靜的睡眠, 並且睡眠充足的孩子一般較少用牙齒咬人。  

2. 孩子咬人是模仿或需求刺激

有的孩子可能只是看到過其他的小朋友咬人, 在整個過程中, 被咬的孩子會大聲哭鬧, 孩子會比較好奇, 並且認為在整個過程中得到刺激或滿足感, 他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舉動會讓被咬的孩子感到疼痛。  

對策:父母應該很明確地告訴孩子, 咬人是不好的行為。 家長要特別注意, 不能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當做遊戲或者一笑帶過。 當看到孩子有咬人的傾向時, 就要用話語或眼神嚴厲地制止, 讓他明白, 我們不希望他這樣做。 必要的時候, 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咬一下自己, 讓他感受到疼痛,

Advertisiment
再告訴他, 這個感覺就是他咬其他孩子的感覺, 孩子就會有一種切身的感受。 孩子咬人咬上癮, 家長們一定要仔細分析原因, 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也讓寶寶瞭解咬人會帶來的不好影響, 家長們一定要耐心點, 不要分不清楚狀況就責備寶寶, 找到原因很重要, 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心理學家認為, 咬人(或物)和吸吮一樣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 咬人的本能深深地埋藏在下意識中, 如有的成年人在激動的時候會咬嘴唇、指甲, 思考問題的時候會咬筆頭、橡皮, 這都是咬人反射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