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吐奶溢奶不一樣 嬰兒吐奶了怎麼辦

吐奶是嬰兒中比較常見的現象, 一般是在哺乳後, 但是嬰兒吐奶和溢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很多媽媽會弄混淆, 那是因為對吐奶和溢奶沒有足夠的瞭解。

做媽媽的都知道, 嬰兒吐奶、溢奶是很常見的現象, 多是嬰兒生理原因。 但其實吐奶和溢奶是不一樣的, 你知道嗎?

寶寶吐奶溢奶不一樣 別傻傻分不清

吐奶多是噴射性地從嘴裡、甚至鼻子裡湧出的, 是由於嬰兒的消化器官受到某些異常的刺激而引起的神經性反射。 吐出的奶量大於喂進量, 顏色異常, 有酸臭味。

嬰兒在吸吮母乳時, 會或多或少的吸入一些空氣,

Advertisiment
當嬰兒身體被翻動時, 胃中的空氣上升從氣管裡跑出, 由於胃部的肌肉控制力較弱, 奶會隨著空氣一起出來, 就出現了吐奶的現象。

溢奶是嬰兒食道或胃內的食物被不由自主地逆流到口腔外的情況, 溢出物為寶寶剛剛吃的奶, 溢出量與喂入量基本相同。

三個月的嬰兒, 胃容量很小, 呈水準位, 胃部肌肉也很薄弱, 支配胃部的神經調節功能發育不夠成熟, 加上胃上端賁門的閉鎖能力較弱, 所以嬰兒吃飽奶後, 常常會向口裡回奶, 這就是溢奶。 隨著胃肌肉功能和神經調節功能的逐步加強, 溢奶現象會自行消失。

怎樣幫助吐奶的寶寶?

儘管很多媽媽都知道嬰兒的輕微吐奶或溢奶屬於生理現象, 但一看到自家寶寶吐奶時,

Advertisiment
還是緊張得不知所措。 為預防寶寶吐奶, 媽媽在餵奶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餵奶時讓寶寶45度左右傾斜

餵奶時, 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 有利於奶水流入寶寶的胃部, 餵奶時不要太急太快, 避免仰臥時給寶寶餵奶。

2. 奶瓶餵奶時開孔要適中

給奶瓶開孔時, 孔口大小要適中。 孔口太小, 寶寶需要大力吮吸, 嘴角容易吸入空氣;開孔太大, 容易嗆到寶寶, 倒灌入呼吸道。 此外, 用奶瓶餵奶時, 應注意整個奶嘴保持有奶的角度, 不要讓寶寶吸入空氣。

3. 餵奶後幫寶寶拍嗝

嬰兒吐奶、溢奶多是因為吸入了空氣, 讓寶寶豎直趴在大人肩上, 輕拍寶寶後背數分鐘, 直到寶寶把吃奶時吸入胃內的空氣打嗝排出,

Advertisiment
這樣便會有效減少寶寶溢奶的情況。

4. 餵奶後坐一坐

在餵食完畢後不要急著逗寶寶玩耍, 也不要立即搖晃寶寶讓寶寶睡覺。 先讓寶寶上身挺直坐一會兒, 並輕拍其背部。 在躺下時也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 躺下時採取右側臥, 這樣胃中的食物不易溢出, 且可避免溢出物進入寶寶氣管或鼻腔。

如果孩子吐奶了怎麼辦?

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

在孩子躺著時要把孩子頭部墊高, 或者索性把孩子豎著抱起來。 吐奶後, 孩子的臉色可能會不好, 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 另外, 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補充水分要在吐奶後30分鐘進行

孩子吐奶後, 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 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

Advertisiment
因此, 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 先用勺先嘗試著給孩子少喂點。

吐奶後, 每次餵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寶寶吐後又想吃奶時, 應減少到平時一半左右的量, 餵奶次數可以增加。 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 只能餵奶, 不能喂其他食物, 包括輔食。

一般來說, 母乳餵養的孩子吐奶情況比奶瓶餵養的孩子少, 這是因為寶寶的嘴和媽媽的乳☆禁☆頭形成一個真空吸附, 空氣不容易侵入。

輕微吐奶和溢奶並沒有太大區別, 也不用採取特別的治療方式, 父母不用過於擔心。 但如果寶寶吐奶時伴隨發熱、大便異常等情況就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