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合適的依戀讓寶寶更有成就

寶寶總是喜歡和媽媽在一起, 而當媽媽離開時, 他們的反應也不盡相同, 在這件極其平常的事情下。

依戀行為是怎樣發展的?

0~3個月

這個時期寶寶對人反應的最大特點即是不加區分、無差別的反應。 寶寶對所有人的反應機會都是一樣的, 喜歡所有的人, 喜歡聽到所有人的聲音, 還喜歡注視所有人的臉, 看到人的臉或聽到人的聲音都會微笑、手舞足蹈。 同時所有人對寶寶的影響力也是一樣的, 他們與寶寶的接觸如抱他、對他說話, 都能使他高興, 感到愉快、滿足。 此時的寶寶還沒有對任何人(包括媽媽)的偏愛。

Advertisiment

3~6個月

這時寶寶對人的反應有了區別, 在對著媽媽和他不熟悉的人時, 他們會有不同的表情和動作。 在媽媽面前, 寶寶表現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學語、依偎、接近;而在其他熟悉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員面前這些反應要相對少一些, 對著陌生人時這些反應就更少, 但寶寶這個時候還不知道怯生。

6個月~2歲

從6~7個月起, 寶寶對媽媽的存在更加關心, 他最愿意相處的人就是媽媽, 與媽媽在一起時他們顯得特別高興, 而當媽媽離開時則會哭喊, 其他的人不能輕易哄好寶寶。 當媽媽回來時, 寶寶則能馬上表現出高興的情緒。 同時, 只要媽媽在他身邊, 嬰兒就能安心地玩, 好像媽媽是其安全感的來源。 這個時期, 嬰兒對媽媽表現出明顯的依戀,

Advertisiment
他和媽媽之間形成了特殊的情感聯結。

2歲以后

2歲后, 寶寶能認識并理解母親的情感、需要、愿望, 知道她愛自己, 不會拋棄自己。 這時, 寶寶把母親作為一個交往的伙伴, 并認識到她有自己的需要, 他知道母親不可能每分每秒都在自己身邊, 她有時會離開自己。 比如, 當母親有別的事情需要離開一段時間時, 寶寶表現出理解, 而不會大聲哭鬧, 他可以一個人在家里玩玩具或者干別的事情, 情緒也比較穩定, 并且相信過一會兒母親肯定會回來。

寶寶總是喜歡和媽媽在一起, 而當媽媽離開時, 他們的反應也不盡相同, 在這件極其平常的事情下。

恰到好處的依戀

如果寶寶對媽媽過分依戀, 對他的成長是不利, 因為過分的依戀媽媽,

Advertisiment
會使寶寶探索環境的能力、興趣愛好的發展、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機會減少,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時, 會出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能適應新環境的情況, 甚至會生病, 給照顧者帶來極大的煩惱。 那該如何處理這樣的狀況呢?

不要過分霸占寶寶對自己的依戀

對于0~2歲處于依戀期的寶寶, 媽媽要積極回應寶寶的各種需求, 2歲以后, 媽媽要舍得對寶寶放手, 開始循序漸進地培養他的獨立性, 讓寶寶除了接受媽媽的照顧外, 還樂意并學習跟其他人在一起相處, 這樣寶寶的社會性才能發展得更好。

幫寶寶轉換依戀對象

比較小的寶寶依戀的對象都會是成人, 但在寶寶漸漸長大時, 家長要積極幫助寶寶尋求和建立良好的同齡伙伴關系。

Advertisiment
開始的時候寶寶還不知道要怎么和其他小朋友相處, 媽媽要一點一滴地教寶寶, 例如跟人禮貌地打招呼, 學會等待和與人分享, 有需求時要用語言向他人陳述和求助。

使寶寶對成年人有穩定的依戀是很重要的, 不過這種依戀也要恰到好處, 不能讓依戀變成依賴, 以致寶寶一刻也離不開照料者。 穩定和健康的依戀使寶寶即樂于親近和信賴主要照顧者, 又對其他事務感興趣, 并擴大依戀的人群, 建立廣泛良好的人際關系。

要解決寶寶對媽媽過分依戀, 就要逐漸讓小寶寶與其他人多接觸, 以激發他的好奇心、對其他事物和人的興趣。 慢慢地, 他見到陌生人也不會害怕了,

Advertisiment
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 逐漸克服對媽媽的過分依戀。

依戀與成就

不同的依戀類型對寶寶將來的發展起什么作用呢?

明尼蘇達大學少兒發育研究所的艾倫?索羅夫與伯恩?埃格蘭德及其同事進行了一項全面的長期研究, 以考察早期嬰幼兒與其照顧者形成的依戀形式, 以及這種依戀與其后來的學業和成就之間的關系。 研究者對174名孩子進行了長達16年的考察, 他們考察了孩子們的家庭背景, 還測試了孩子們早期的智商。 然后, 他們又考察了這些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 結果太令人震驚了:一個人的智商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以后的學業成就, 但是在孩子智商相同的情況下, 嬰兒對父母的依戀模式與依戀程度成為影響孩子日后學術成就最明顯的因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