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奶減少就是“厭奶期”嗎?

XIXI不好好吃奶3天了, 媽媽急:孩子這幾天吃奶量明顯減少, 會不會是厭奶期啊?

小朋友3個多月, 胖乎乎的, 出生體重3300克, 現在8100克, 3個月長了4800克, 平均每個月長了約1600克。 雖然肉肉的很可愛, 但孩子前三個月的體重增長明顯超標。 追問家長, 孩子的大便多, 奶瓣也多, 經常肚子脹, 有時還漾奶。 結合孩子的體重超長, 考慮孩子是吃奶吃的太多了。

媽媽說:我們是按需餵養啊。 我問:你是不是孩子一哭就餵奶啊?那不是按需餵養, 是按哭餵養。 孩子哭鬧有很多原因:餓了、渴了、大小便了、不高興了, 但一看到孩子哭我們常常本能的給孩子餵奶。

Advertisiment
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喂, 孩子胃腸功能弱可能就出現腹瀉、吐奶, 有的孩子胃腸功能好, 一直努力消化, 會表現體重增長過多, 大便量多, 累積到一定程度, 就會出現吃奶量減少, 有時減少的還很多。 小朋友長時間進食過多, 出現“厭奶”, 實際是消化不良的表現。 並不是一般理解的“厭奶期”。

所謂厭奶期是:嬰兒在4-6個月大時, 不再像前面三個月那樣專注吃奶, 而是吃吃停停, 並且很容易因外界干擾而停止吃奶, 這一時期稱為厭奶期。

“厭奶”的表現是吃奶量的減少但其他基本正常, 有些孩子奶量減到原來的2/3或3/4, 有的只喝到原奶量的一半。 雖然孩子喝奶量明顯減少, 但往往不伴有其他不適:沒有生病發燒、沒有咳嗽腹瀉,

Advertisiment
精神狀態、玩耍、睡眠沒有什麼變化。 會有1-2個月體重增長不滿意, 每個月由原來增長600-700克以上掉到每月增長300-400克。

“厭奶”發生的原因實際並不非常確切。 考慮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添加輔食不適應

寶寶4-6個月後, 一般開始添加輔食。 輔食是一種半流質食物, 在胃內的消化排空時間比牛奶長, 而且對一種新的食物胃腸需要時間接受和適應。 因此在添加輔食的初期, 寶寶的喝奶會受到影響, 表現在喝奶量的減少和喝奶時間的後延, 即呈現為“厭奶”的表現。 另一方面, 隨著寶寶對新鮮食物的逐漸接受, 會對新鮮多樣的食物產生更多的興趣, 而對奶的興趣會降低而造成“厭奶”。

換奶

母乳換配方奶, 或配方奶換品牌、換階段都可能造成孩子不適應,

Advertisiment
不接受, 出現“厭奶”。

環境分心

孩子到6個月, 對外界環境的感知越來越多, 充滿好奇和打量, 外界的聲響、人員走動都可能讓他停下吃奶去看看, 碰到感興趣的, 就忘記了吃奶。 或由於從出生開始, 寶寶每天喝的都是同一種食物, 一段時間後, 可能會產生厭惡喝奶的情況。

只要寶寶身高、體重在同齡兒的25百分位之上, 能玩能睡能長(可能少些), 沒有其他異常, 就不必過於擔心。 並不需要強迫他喝奶, 用順其自然的輕鬆心態面對待寶寶的厭奶期, 1-2月後寶寶厭奶期大都會自然渡過, 隨後體重身高又會重新達到理想生長。

但也不要簡單的將吃奶不好都歸為“厭奶期”, 有些情況還要考慮的多一些:

過度餵養導致消化不良

Advertisiment

如我在文章開始所舉的例子, 當過度餵養後出現吃奶減少不僅不要再強迫孩子喝奶, 在喝奶的量上, 還要適當節制。

食物過敏

如果純母乳餵養而媽媽最近吃了什麼之前一直沒吃的美食, 而之後孩子吃奶量就減少了, 一是可能媽媽進食過多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造成母乳難消化孩子吃奶量減少, 或者媽媽吃了什麼可能引起孩子過敏的食物, 孩子胃腸不舒服導致吃奶減少。

而如果母乳更換為配方奶後出現奶量減少, 不僅要考慮孩子對新食物的不適應, 還應該考慮到是不是對牛奶不耐受, 或者過敏。

患病後較長的恢復期

寶寶6個月後開始容易患病, 患病期間和患病後寶寶的食欲和消化功能會受到損傷,

Advertisiment
這期間可能都會表現出“厭奶”。 此時, 儘快治療原發病, 同時適當減少進食。 寶寶的胃腸功能比較弱, 患病後食欲的恢復有時需要很長時間, 有時原發病都好了, 吃奶還遲遲不增多。 此時不要急著增奶量, 慢慢的增加才是最快的方式。

當孩子出現“厭奶”, 先考慮除外一些疾病因素, 如都沒有, 可能孩子是進入了“厭奶期”, 家長不要糾結緊張, 輕鬆應對, 等待這一時期過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