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司馬光父母的家教

幼時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 千百年來被人們視為慧光早現的“神童”。 其實, 司馬光的成長與他父母對他得當的家教是分不開的。
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是一位胸懷大志的知識份子, 他沒有沉湎於幾十萬家產之中, 而是專心讀書, 銳意進取。 在成家立業之後, 以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質樸作法, 來待人處事, 事政治家, 培養子女。 司馬光的母親聶氏, 也是一位知書達理, 才德俱佳的女子。 宋天禧三年, 司馬光就誕生在這個書香門第和貴胄之家, 在嚴父慈母的直接影響和教育下, 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Advertisiment

司馬光六歲開始讀書。 起初, 他對所學的東西不能理解, 背書也記不住, 往往都是同窗們都背會了, 他還沒背出來。 父親知道了, 就告訴他:讀書不能只是機械地背誦, 還要勤於思考, 弄懂意思, 誦讀與理解並重。 於是, 別人做遊戲時, 他不去, 一個人找個清靜的地方苦苦攻讀, 直到把書背得滾瓜爛熟為止。 很快, 他的學業進步了。 對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第二年, 他開始學習《左氏春秋》, 書不離手, 句不離口, 剛聽完老師的課, 他就能夠明白書的大意, 便講給家裡的人聽。 漸漸地像著了迷一樣, 常常因學習忘了吃飯睡覺。 父親不僅關心他的學業, 而且在做人上嚴格要求, 以培養他的優秀品格。 司馬光五六歲時,
Advertisiment
一天, 他想吃青核桃, 姐姐替他剝皮, 卻怎麼也剝不開。 姐姐走開後, 一個女僕把青核桃放在開水裡燙了一下, 皮就很容易剝了下來。 姐姐回來一看, 便問是誰剝下來的, 他說是自己剝的。 這個過程恰巧被父親知道了, 見他撒謊, 就嚴厲地訓斥他:“怎麼能這樣撒謊!”這件事雖然很小, 但卻給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從此, 無論是為人處事, 還是學習, 他總是十分誠實, 不敢有半點虛假。
在父母的教誨下, 司馬光到了15歲, 便“於書無所不通, 文辭醇深, 有西漢風”。 而且, 學到的知識都很扎實, 以至“終身不忘”。 後來, 他經過去時19年的嘔心瀝血, 終於完成了篇幅浩翰、紀事廣博的編年巨著《資治通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