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可愛寶寶變身小小“暴力狂”?

麻麻不懂:可愛寶寶怎麼就成了“暴力狂”?

關於寶寶愛打人的苦惱, 不少媽媽都有。 有些媽媽甚至會說, 自己和寶爸明明就是斯文有禮的, 為啥寶寶卻變身小小“暴力狂”了呢?高興的時候他伸手“啪”你一下, 不高興的時候也伸手打一下。 下面就看看媽媽們口中那些愛打人的“暴力寶寶”。


寶寶為啥成了“暴力狂”?

網友小嬌:“小女俠”一次打了5個人

按說, 孩子都遺傳父母, 我和老公都算斯文型的人, 可是我家兩歲半的女兒很喜歡打人, 有一次在早教中心的混齡班, 十幾個小朋友, 小到一歲八個月, 大到五歲, “小女俠”竟然打了5個人!有一個還比她高很多,

Advertisiment
三歲多的小朋友被她抓傷了, 害我給家長打電話道歉。

這次事件之後, 我很嚴肅地教育了女兒, 我說:“你打了妞妞?”然後她卻說:“我沒打花花。 ”小傢伙居然說她沒打另一個人, 用來逃避我所說的妞妞小朋友。 後來我就說:“你不可以打人了, 打誰都不可以。 因為打人是不乖的, 而且打的別人很痛。 如果你再打人我就用衣架打你。 如果再打人 , 我就不要你了。 ”結果她點頭答應了, 但是很快她就轉移話題。

很多時候, 她還喜歡打奶奶, 奶奶還笑嘻嘻的。 我已經是無數次的說, 她打你, 你就不要笑嘻嘻的, 不然小朋友會以為在和她玩呢。

寶寶來解答麻麻的更多困惑:

我會走路為啥還要媽媽抱?
不愛洗澡 可我不是髒小孩!
寶寶說“不”時在想啥?

Advertisiment

網友lydia_win:高興不高興, 他都用打人表示

寶寶現在14個月了, 從幾個月開始就知道伸手打人。 有時候是高興了, 用拍人表示興奮;大多數時候還是心情不好、不如意, 或是沒有滿足他的要求時, 他也會打人, 誰抱著就打誰。 比如是媽媽惹寶寶不高興了, 結果寶寶可能夠不到媽媽, 小手就拍抱著他的爸爸的臉, 越說這樣不對, 不能這樣, 他才不聽, 該打還打。 急了還咬人, 咬上肉使勁拽。


寶寶為啥愛打人?

網友臭臭@媽媽:寶寶以為打人是打招呼

我家寶寶剛三歲, 他以前在樓下玩, 很多阿姨就逗他玩的, 總是拍來拍去的, 搞得寶寶以為跟別人拍來拍去的是打招呼。 現在寶寶經常會用這種方式跟別人打招呼真是好擔心呀。

Advertisiment

一次在地鐵上, 寶寶坐在一位阿姨邊上, 阿姨在逗他玩, 結果小寶就一手拍在阿姨臉上了, 真是氣火我了。 我讓他跟阿姨說對不起, 小寶就差開話題說車車外面今天沒有狗狗……我說:“寶寶媽媽生氣啦, 你這樣做是不對的, 你快跟阿姨說對不起, 要不然媽媽明天就不帶你出來了。 ”後來小寶才跟阿姨講對不起的。

真的很生氣又覺得是不是自已沒教好寶寶呢?但是我經常會跟寶寶講, 他都明白也知道這樣做不對, 他會說“下次不會了媽媽不要生氣”, 但是結果又是這樣啦, 真的很頭痛。

網友realshmily:兒子打人 軟硬兼施他還是改不了

兒子兩歲了, 在和小朋友玩得時候, 如果爭搶一件東西, 他就會動手打人。 有時鄰居家的小孩來我家玩,

Advertisiment
拿了他的玩具, 他就會拼命地保護, 急了也會動手。 對他的這種行為我感到很頭痛, 耐心溫和地說服教育過, 也嚴厲的懲罰過。 有時候會打他一下, 讓他嘗嘗被打的滋味, 但是都不奏效。 我和老公都是性情比較溫和的人, 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暴力。 平時我們也沒打過他, 只是在他犯錯誤時象徵性地懲罰一下, 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滋生這樣的行為。

寶寶來解答麻麻的更多困惑:

我會走路為啥還要媽媽抱?
不愛洗澡 可我不是髒小孩!
寶寶說“不”時在想啥?

寶寶來解答:其實我並不是想打人

看見麻麻對我伸出小手往別人身上“啪”地打過去的行為如此發愁, 我覺得要把我心裡的想法告訴麻麻才能讓她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Advertisiment
麻麻你知道嗎?其實我不是個暴力寶寶, 只是我對打人的含義還不太瞭解, 當我打人的時候, 可能我的小腦袋裡是這樣想的:


寶寶打人時是怎麼想的?

用小手拍打別人會得到誇獎!

當我的小手逐漸有力量的時候, “啪嗒”一次不經意地拍打, 讓我覺得好神奇, 原來小手還可以做這樣的事呢!另外, 爸爸媽媽顯得很高興, 還誇我有進步, 哈哈, 原來伸出小手拍拍別人會得到誇獎呢!這太讓我興奮了!

打人不是表達高興和喜歡的意思嗎?

爸爸和媽媽有時候在我面前, 總會笑著相互拍打, 這一定是表達喜歡和高興的意思吧?而且有時候媽媽帶我出去, 叔叔阿姨也會笑著拍拍我, 嗯, 我知道這是在跟我打招呼呢。 而且,當奶奶抱著我和我玩的時候,我拍了她,她還會笑嘻嘻地繼續都我呢。所以我伸手拍拍他們,是高興和喜歡的意思哦。

媽媽說打人不對 打人為什麼不對呢?

有一次我伸手拍在了媽媽身上,媽媽很嚴肅地跟我說,打人是不對的。可是為什麼打人不對呢?打人了會怎麼樣呢?所以我就想伸手打打看,有一次我把一個小弟弟打哭了,啊,怎麼會這樣!於是我也跟著哭起來了。

我很著急 我要表達我的不滿情緒!

家裡來了客人,爸爸媽媽都不理我了;我想吃糖,媽媽不給我吃;媽媽,你為什麼把我的小熊放到那麼高的地方,我拿不到啊……哎呀,你們這樣做我不高興,可是我說不出那麼多話啊,好著急,怎麼辦呢?我伸手拍你們就是想讓你們關注一下我的感受。

寶寶來解答麻麻的更多困惑:

我會走路為啥還要媽媽抱?
不愛洗澡 可我不是髒小孩!
寶寶說“不”時在想啥?

你們走開 我要保衛我的玩具!

小哥哥走過來了,他說要跟我一起玩,還想拿走我心愛的玩具熊。不行,不行!你們快走開,別來哪我的玩具。我又喊又叫不管用,於是就只好伸手去拍他們了。

大人和電視裡都是這麼做的!

要問我為什麼伸手去拍打別人,我可是通過模仿學會的哦。爸爸很生氣的時候會伸手打我一下,動畫片裡的那只大狼經常會被另一隻狼又拍又打的,看起來好有意思啊,我也要試試看!


寶寶打人 切莫以暴制暴

小編視角:孩子打人 哪些行為不可取?

伸手打人,幾乎大部分寶寶都會有過這樣的階段。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有些爸媽的處理方式卻不夠妥當,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暴力”。爸爸媽媽們,當心踩到雷區哦。

雷區一:以暴制暴

而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寶寶打人的行為很不對,同時也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地步。於是,為了糾正寶寶的行為,就打了寶寶。其實這種以暴制暴的行為,往往適得其反。這個階段的寶寶對社交概念還不是非常清晰,社交行為還處於模仿和探索階段。如果家長“以暴制暴”,寶寶會模仿大人,同時把"以暴制暴”理解成為一種正常的社交手段。同時,過多的暴力教育會造成對孩子以後的性格膽小或是暴戾兩個極端。

雷區二:忽視管教

有些爸爸媽媽因為知道打人是寶寶的探索行為或遊戲手段,也有的爸媽認為寶寶還小不懂事才會動手拍人,於是這些父母對寶寶的這種行為便不加制止,覺得等他長大懂事了就會變好的。其實不然,對寶寶打人行為不予理睬,會讓她形成錯誤觀念--這種行為不會受到爸媽的責駡,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即使後來他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也很難改掉陋習了。

寶寶來解答麻麻的更多困惑:

我會走路為啥還要媽媽抱?
不愛洗澡 可我不是髒小孩!
寶寶說“不”時在想啥?

該如何對待愛打人的“暴力寶寶”?

剛才說到,當寶寶打人時,有些做法是不可取的。那麼該如何正確對待還打人的“暴力寶寶”呢?爸爸媽媽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該如何教育打人寶寶

家人保持一致態度

和寶寶親密接觸的家人們要有一致的認識--寶寶打人的壞習慣是一定要糾正的。在達成一致後,就不會出現寶寶打奶奶,媽媽很生氣,奶奶卻笑嘻嘻的情況。這樣,當寶寶打人時,全家就可以齊心協力地糾正他了。

關注被打者的感受

如果寶寶打了小朋友,媽媽就當著寶寶的面去哄小朋友,問問他疼不疼。同時,可以告訴寶寶,這樣做小朋友會覺得很疼的。如果寶寶伸手打了自己,有聰明的媽媽就假裝很疼哭了起來,要寶寶來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就會發現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轉移寶寶注意力

對於較小的寶寶,媽媽可以嘗試在寶寶伸手打人時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當他伸手拍向自己的時候握住他的小手說:“你好,你好,我們握握手。”或者也可以和寶寶玩拍拍手的遊戲,這種遊戲不僅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還能用另一種方式讓寶寶感受到拍手的樂趣。

適當的懲罰

對於已經懂道理的寶寶,當他因為發洩不滿而“大打出手”時,媽媽首先要通過比較平和的方式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別人都不喜歡這種行為。如果孩子仍不聽從,就要採取懲罰的手段。例如,不允許他去他喜愛的一次遊玩或不給他買他喜歡的玩具。明確地告訴他,就是因為打人,媽媽才這樣做的。

寶寶來解答麻麻的更多困惑:

我會走路為啥還要媽媽抱?
不愛洗澡 可我不是髒小孩!
寶寶說“不”時在想啥?

而且,當奶奶抱著我和我玩的時候,我拍了她,她還會笑嘻嘻地繼續都我呢。所以我伸手拍拍他們,是高興和喜歡的意思哦。

媽媽說打人不對 打人為什麼不對呢?

有一次我伸手拍在了媽媽身上,媽媽很嚴肅地跟我說,打人是不對的。可是為什麼打人不對呢?打人了會怎麼樣呢?所以我就想伸手打打看,有一次我把一個小弟弟打哭了,啊,怎麼會這樣!於是我也跟著哭起來了。

我很著急 我要表達我的不滿情緒!

家裡來了客人,爸爸媽媽都不理我了;我想吃糖,媽媽不給我吃;媽媽,你為什麼把我的小熊放到那麼高的地方,我拿不到啊……哎呀,你們這樣做我不高興,可是我說不出那麼多話啊,好著急,怎麼辦呢?我伸手拍你們就是想讓你們關注一下我的感受。

寶寶來解答麻麻的更多困惑:

我會走路為啥還要媽媽抱?
不愛洗澡 可我不是髒小孩!
寶寶說“不”時在想啥?

你們走開 我要保衛我的玩具!

小哥哥走過來了,他說要跟我一起玩,還想拿走我心愛的玩具熊。不行,不行!你們快走開,別來哪我的玩具。我又喊又叫不管用,於是就只好伸手去拍他們了。

大人和電視裡都是這麼做的!

要問我為什麼伸手去拍打別人,我可是通過模仿學會的哦。爸爸很生氣的時候會伸手打我一下,動畫片裡的那只大狼經常會被另一隻狼又拍又打的,看起來好有意思啊,我也要試試看!


寶寶打人 切莫以暴制暴

小編視角:孩子打人 哪些行為不可取?

伸手打人,幾乎大部分寶寶都會有過這樣的階段。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有些爸媽的處理方式卻不夠妥當,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暴力”。爸爸媽媽們,當心踩到雷區哦。

雷區一:以暴制暴

而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寶寶打人的行為很不對,同時也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地步。於是,為了糾正寶寶的行為,就打了寶寶。其實這種以暴制暴的行為,往往適得其反。這個階段的寶寶對社交概念還不是非常清晰,社交行為還處於模仿和探索階段。如果家長“以暴制暴”,寶寶會模仿大人,同時把"以暴制暴”理解成為一種正常的社交手段。同時,過多的暴力教育會造成對孩子以後的性格膽小或是暴戾兩個極端。

雷區二:忽視管教

有些爸爸媽媽因為知道打人是寶寶的探索行為或遊戲手段,也有的爸媽認為寶寶還小不懂事才會動手拍人,於是這些父母對寶寶的這種行為便不加制止,覺得等他長大懂事了就會變好的。其實不然,對寶寶打人行為不予理睬,會讓她形成錯誤觀念--這種行為不會受到爸媽的責駡,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即使後來他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也很難改掉陋習了。

寶寶來解答麻麻的更多困惑:

我會走路為啥還要媽媽抱?
不愛洗澡 可我不是髒小孩!
寶寶說“不”時在想啥?

該如何對待愛打人的“暴力寶寶”?

剛才說到,當寶寶打人時,有些做法是不可取的。那麼該如何正確對待還打人的“暴力寶寶”呢?爸爸媽媽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該如何教育打人寶寶

家人保持一致態度

和寶寶親密接觸的家人們要有一致的認識--寶寶打人的壞習慣是一定要糾正的。在達成一致後,就不會出現寶寶打奶奶,媽媽很生氣,奶奶卻笑嘻嘻的情況。這樣,當寶寶打人時,全家就可以齊心協力地糾正他了。

關注被打者的感受

如果寶寶打了小朋友,媽媽就當著寶寶的面去哄小朋友,問問他疼不疼。同時,可以告訴寶寶,這樣做小朋友會覺得很疼的。如果寶寶伸手打了自己,有聰明的媽媽就假裝很疼哭了起來,要寶寶來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就會發現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轉移寶寶注意力

對於較小的寶寶,媽媽可以嘗試在寶寶伸手打人時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當他伸手拍向自己的時候握住他的小手說:“你好,你好,我們握握手。”或者也可以和寶寶玩拍拍手的遊戲,這種遊戲不僅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還能用另一種方式讓寶寶感受到拍手的樂趣。

適當的懲罰

對於已經懂道理的寶寶,當他因為發洩不滿而“大打出手”時,媽媽首先要通過比較平和的方式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別人都不喜歡這種行為。如果孩子仍不聽從,就要採取懲罰的手段。例如,不允許他去他喜愛的一次遊玩或不給他買他喜歡的玩具。明確地告訴他,就是因為打人,媽媽才這樣做的。

寶寶來解答麻麻的更多困惑:

我會走路為啥還要媽媽抱?
不愛洗澡 可我不是髒小孩!
寶寶說“不”時在想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