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厭奶期

自從自己可愛的寶寶出生了之後, 作為媽媽的你就要開始給孩子餵奶了, 但是新媽媽們你們知不知道自己的寶寶吃奶到了什麼時候會出現厭奶期嗎?厭奶期又是什麼這些你都瞭解嗎?如果你還停留在一問三不知的階段就要多看看下面的文章了!

什麼是厭奶期

嬰兒在四五個月大時, 不再像前面三個月那樣專注吃奶, 而是吃吃停停, 並且很容易因外界干擾而停止吃奶, 這一時期被稱為厭奶期。

寶寶厭奶的原因

生理因素

當寶寶厭奶時, 首先要觀察一下, 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所導致的。 如果還併發了嘔吐、便秘、腹脹、腹瀉、發燒等症狀,

Advertisiment
應該立刻就醫治療。

心理因素

由於從出生開始, 寶寶每天喝的都是同一種食物, 一段時間後, 可能會產生厭惡喝奶的情況, 這也是寶寶在提醒爸媽, 該給他吃些不同的東西了。 適時給寶寶流質食物, 便會逐漸恢復胃口, 如果寶寶活動力佳、精神也好, 只是食欲稍差, 爸媽並不用太擔心。

其它原因

不喜歡吃奶嘴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 大多數的母乳餵養的寶寶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 在滿足地喂著寶寶的同時, 往往沒有料到讓他接受奶嘴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情。

不喜歡奶粉的味道

嬰兒已習慣了清新淡雅的母乳, 而配方奶卻帶有一股奶腥味, 敏感的寶寶不能很快適應, 因而拒食。

餵奶方式不對

Advertisiment

因為奶瓶的角度不當, 壓到舌頭, 使寶寶喝不到奶, 最好將奶瓶以45度角輕放到寶寶的嘴裡。

注意力分散

有一些好奇寶寶, 只要周圍有聲響、有人走動, 就停止吸奶, 顯然其他事情對他說來, 比吃奶有趣多了。

寶寶病理性厭奶

當嬰兒患有某些疾病時也會出現厭奶, 此為病理性厭奶, 需要與生理性厭奶進行區別。 嬰兒常見的病理性厭奶如下:

慢性疾病

先天性心臟病、代謝性疾病及腫瘤, 長期消耗較多熱量, 但患者卻因貧血或血氧不足而食欲減低, 這樣的嬰兒不能訴說哪裡不舒服, 父母所能觀察到的就是臉色不好、活力減低、食欲不振。 這些孩子需要長期的醫療照顧, 不只針對潛在的疾病, 也要提升營養才能正常發育。

Advertisiment

急性☆禁☆感染

急性咽喉炎、鵝口瘡, 造成口腔疼痛, 使寶寶食量突然變少。 急性呼吸道感染, 導致鼻塞, 寶寶吸奶時無法換氣, 也會厭奶。 還有急性腸胃炎, 尿路感染造成腹痛、發燒, 孩子會哭鬧不安。

敗血症

最嚴重的厭奶狀況, 是敗血症的嬰兒。 人體在兩歲之前, 免疫系統尚未成熟, 任何一個部位的感染, 例如肺部、中耳或腎臟, 由於白血球把關不嚴, 無法將細菌局限在原發部位, 細菌可能藉血液迴圈擴散出去, 併發全身性的感染, 稱為敗血症。 這時孩子會煩躁不安, 或昏昏欲睡, 不愛活動、呼吸急促或喘息, 體溫可能發燒也可能反而低於正常、奶量銳減或嘔吐、腹脹。

如果屬於病理性厭奶期, 那需要即可送醫, 請醫生診斷, 治療。

寶寶厭奶怎麼辦

Advertisiment

第1招不用強迫手段

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喝太少會長不大, 於是採用強迫的方式。 但是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寶寶對吃產生恐懼。 其實只要寶寶身高、體重等發展狀況, 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並不需要強迫他喝奶, 這個時期家長應該思考, 如何協助寶寶接受半流質的輔食, 而非強迫他喝奶。

第2招改變餵食方式

當寶寶出現厭奶的徵兆, 爸媽可以從改善餵食方式做起, 採取較為隨性的方式, 不需要按表作業。 以少量多餐為原則, 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吃。 可以通過遊戲消耗寶寶的體力, 例如按摩、肢體活動等, 當他精力耗盡、感到饑餓時, 進食的狀況也會獲得改善。

第3招營造用餐環境

進食的環境儘量柔和、安靜。

Advertisiment
因為此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 用餐時若有人在旁逗弄他, 或出現很多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玩具、聲音, 寶寶會覺得這些事情比吃飯更有趣, 自然就不想吃了。

第4招奶嘴洞大小要適當

有時候寶寶喝奶少, 可能是因為奶瓶上奶嘴的奶洞太小, 使寶寶吸得不順暢, 因此喝的量才減少。 先將奶瓶倒過來, 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的奶洞, 是否能順利流出, 通常最佳的速度是1秒1滴, 滴不出來或滴得太快, 對寶寶都不好。

第5招不要常換奶粉

看到寶寶不愛喝奶, 家長可以更換別的奶粉, 但更換速度不要太頻繁, 寶寶會沒有時間適應。 如果要換新牌子, 也不要一下子全部換, 最好和別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 並觀察一周排便狀況, 若排便正常,表示適應良好,此時才可以更換全新的奶粉。進入厭奶期後,更換奶粉牌子的效果有限,如果試換了一兩次仍沒有起色,就可以放棄使用這個方法了。

第6招適時添加輔食

4個月大左右的寶寶,還是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輔食大約吃一兩餐即可,因此當寶寶感到厭倦,不妨給一點新的嘗試。可從米粉或稀釋的果汁開始,陸續再加入蔬菜泥和果泥。不過記得要遵守1次加1種的原則,從1小茶匙開始,再慢慢加份量。每種輔食可先嘗試3~5天,並觀察寶寶的狀況。

如果不喜歡或是皮膚出現疹子、便便變稀等情形,建議先暫緩添加此種輔食,等過陣子再嘗試。若是有過敏的家庭史,建議餵食母乳或部分水解奶粉到寶寶6個月大,之後再添加輔食,而添加的輔食以低致過敏性為優先。

第7招輕鬆對待厭奶

照顧寶寶的人,其心情和壓力會直接傳達給寶寶,當照顧者焦慮或強迫寶寶喝奶時,他都能感受到,因而產生抗拒。只要寶寶各方面都健康、正常,也沒有生病,家長們就可以放寬心,用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待寶寶的厭奶期,不要和寶寶為了吃展開痛苦的拉距戰。

寶寶厭奶期的特徵

生理性厭奶期的特徵是嬰兒發育正常,活力很好,只是吃奶量暫時減少。“生理性厭奶期”在嬰兒是很常見的現象,常發生在兩個時期。有的新生兒喝奶量一向正常,到二、三個月大,突然喝奶量減少,但活力、體重都正常,無任何病態。這主要是在二、三個月前吸奶是種反射動作,祗要給予奶水就喝,但是之後就會按身體實際需要和食欲來調整奶量,所以食量可能會變少。第二個時期是四--六個月以後,嬰兒的生理發育及感官功能愈來愈成熟,開始對周遭的環境產生好奇並喜歡探索,自然就容易對“吃”分心,這該是厭奶的主要原因。另外,四個月之後可開始替寶寶添加輔食品,寶寶在吃了與牛奶不同的多樣化食物之後,很可能會“喜新厭舊”,變得不再只鍾情於“牛奶”這種單一口味的東西。甚至對吸拇指或玩弄垃圾筒都覺得比喝奶好玩,所以會有厭奶的現象產生。

厭奶的發生並非就代表著寶寶會營養不良,如果寶寶的成長曲線屬於正常,且活動力一如往昔,無其他異常的現象發生,就像有些生理的不適症狀會導致寶寶厭奶(如:剛打完預防針、長牙期間、脹氣等),這種情形通常持續幾天後即恢復正常,父母就毋須過於擔憂。然而如果寶寶食欲仍然不振,且出現活動力變差的情形,則有必要察覺是否有其他的生理疾病了。

厭奶期寶寶輔食的添加

1.麥香奶,適合3個月以上寶寶

麥片富含水溶性纖維素,促進腸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媽媽可以先用量杯量取一些開水,把燕麥片泡開,加入正常配比配方奶粉沖調好。用食品料理食打磨混合即成為香濃可口又適合寶寶月齡的麥香奶。4個月以上的寶寶還可以添加蛋黃一起打磨哦。

2.果味優酪乳,適合12個月以上寶寶

優酪乳可以用作口味的調劑,但是不能給小寶寶當主食。媽媽們選擇優酪乳的時候,儘量選擇原味的,因為絕大部分果味優酪乳,都添加人工色素或者香精之類。如果要吃果味的,可以自己添加家裡做的果泥、果粒,這樣做既新鮮營養,又安全健康。一般的研磨組合都可以把水果處理得很適合調優酪乳,也可以用搖搖杯,一個小杯原味優酪乳,加半條切段的香蕉,一起加到杯子裡,嘩啦嘩啦一陣搖,運動了自己,娛樂了寶寶,又做出了好吃的優酪乳哦。

3.炒鮮奶,適合15個月以上寶寶

常溫鮮牛奶中加入一定量的澱粉,調勻後倒入不粘鍋中。用小火加溫,邊加熱邊攪拌,至牛奶成黏稠狀時,可加入其他配料,炒均勻即可。這款輔食可甜可鹹,配菜很隨意,可以依據寶寶的咀嚼能力調整配菜硬度和精細度,媽媽的創意空間很大呢。

辨別寶寶是否厭奶的方法

寶寶進入厭奶期之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吃的奶量變少了,因此可以計算寶寶每天所喝的奶量,如果低於所需的奶量,沒有生病發燒,且到了4~6個月大,寶寶就可能已經進入厭奶期。

一般而言,4個月內的寶寶,計算奶量的公式是以寶寶的體重和每天的餐次來計算。

(體重×120~150毫升)÷餐次/(天)=一餐的奶量

例如:4個月大的寶寶,體重大約6千克,一天大約喝6餐。

(6千克×120~150毫升)÷6=120~150毫升/每餐

寶寶的身心動作發展,像是頭部控制及肌肉張力、人際互動若都符合其年齡,代表他的發展是正常的。至於身高、體重和頭,本來就是因人而異,不需要跟別的寶寶比較。每次帶寶寶看健兒門診時,醫護人員都會測量並記錄,不妨將這些資料,對應兒童健康手冊上的生長曲線,觀察一下是否在正常範圍中,若是數值都正常,爸媽就可以放心。

假設寶寶的生長曲線一直都在50%左右,到了厭奶期,剛開始並不會有太大變化。正常來說,在25%~75%之間都屬於可接受的範圍。但如果寶寶吃得很少,又沒有額外添加營養食品或輔食,生長曲線就會下降,可能從50%掉到10%,這就表示厭奶已經對寶寶造成生長上的影響。

好了,新媽媽們你們現在已經看完了文章,對寶寶的厭奶期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對不對?但是嬰兒的成長過程是一個漫長的歷程期間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作為剛剛成為新媽媽的你一定要努力的學習相關的知識才可以成功的走完全程哦!

若排便正常,表示適應良好,此時才可以更換全新的奶粉。進入厭奶期後,更換奶粉牌子的效果有限,如果試換了一兩次仍沒有起色,就可以放棄使用這個方法了。

第6招適時添加輔食

4個月大左右的寶寶,還是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輔食大約吃一兩餐即可,因此當寶寶感到厭倦,不妨給一點新的嘗試。可從米粉或稀釋的果汁開始,陸續再加入蔬菜泥和果泥。不過記得要遵守1次加1種的原則,從1小茶匙開始,再慢慢加份量。每種輔食可先嘗試3~5天,並觀察寶寶的狀況。

如果不喜歡或是皮膚出現疹子、便便變稀等情形,建議先暫緩添加此種輔食,等過陣子再嘗試。若是有過敏的家庭史,建議餵食母乳或部分水解奶粉到寶寶6個月大,之後再添加輔食,而添加的輔食以低致過敏性為優先。

第7招輕鬆對待厭奶

照顧寶寶的人,其心情和壓力會直接傳達給寶寶,當照顧者焦慮或強迫寶寶喝奶時,他都能感受到,因而產生抗拒。只要寶寶各方面都健康、正常,也沒有生病,家長們就可以放寬心,用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待寶寶的厭奶期,不要和寶寶為了吃展開痛苦的拉距戰。

寶寶厭奶期的特徵

生理性厭奶期的特徵是嬰兒發育正常,活力很好,只是吃奶量暫時減少。“生理性厭奶期”在嬰兒是很常見的現象,常發生在兩個時期。有的新生兒喝奶量一向正常,到二、三個月大,突然喝奶量減少,但活力、體重都正常,無任何病態。這主要是在二、三個月前吸奶是種反射動作,祗要給予奶水就喝,但是之後就會按身體實際需要和食欲來調整奶量,所以食量可能會變少。第二個時期是四--六個月以後,嬰兒的生理發育及感官功能愈來愈成熟,開始對周遭的環境產生好奇並喜歡探索,自然就容易對“吃”分心,這該是厭奶的主要原因。另外,四個月之後可開始替寶寶添加輔食品,寶寶在吃了與牛奶不同的多樣化食物之後,很可能會“喜新厭舊”,變得不再只鍾情於“牛奶”這種單一口味的東西。甚至對吸拇指或玩弄垃圾筒都覺得比喝奶好玩,所以會有厭奶的現象產生。

厭奶的發生並非就代表著寶寶會營養不良,如果寶寶的成長曲線屬於正常,且活動力一如往昔,無其他異常的現象發生,就像有些生理的不適症狀會導致寶寶厭奶(如:剛打完預防針、長牙期間、脹氣等),這種情形通常持續幾天後即恢復正常,父母就毋須過於擔憂。然而如果寶寶食欲仍然不振,且出現活動力變差的情形,則有必要察覺是否有其他的生理疾病了。

厭奶期寶寶輔食的添加

1.麥香奶,適合3個月以上寶寶

麥片富含水溶性纖維素,促進腸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媽媽可以先用量杯量取一些開水,把燕麥片泡開,加入正常配比配方奶粉沖調好。用食品料理食打磨混合即成為香濃可口又適合寶寶月齡的麥香奶。4個月以上的寶寶還可以添加蛋黃一起打磨哦。

2.果味優酪乳,適合12個月以上寶寶

優酪乳可以用作口味的調劑,但是不能給小寶寶當主食。媽媽們選擇優酪乳的時候,儘量選擇原味的,因為絕大部分果味優酪乳,都添加人工色素或者香精之類。如果要吃果味的,可以自己添加家裡做的果泥、果粒,這樣做既新鮮營養,又安全健康。一般的研磨組合都可以把水果處理得很適合調優酪乳,也可以用搖搖杯,一個小杯原味優酪乳,加半條切段的香蕉,一起加到杯子裡,嘩啦嘩啦一陣搖,運動了自己,娛樂了寶寶,又做出了好吃的優酪乳哦。

3.炒鮮奶,適合15個月以上寶寶

常溫鮮牛奶中加入一定量的澱粉,調勻後倒入不粘鍋中。用小火加溫,邊加熱邊攪拌,至牛奶成黏稠狀時,可加入其他配料,炒均勻即可。這款輔食可甜可鹹,配菜很隨意,可以依據寶寶的咀嚼能力調整配菜硬度和精細度,媽媽的創意空間很大呢。

辨別寶寶是否厭奶的方法

寶寶進入厭奶期之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吃的奶量變少了,因此可以計算寶寶每天所喝的奶量,如果低於所需的奶量,沒有生病發燒,且到了4~6個月大,寶寶就可能已經進入厭奶期。

一般而言,4個月內的寶寶,計算奶量的公式是以寶寶的體重和每天的餐次來計算。

(體重×120~150毫升)÷餐次/(天)=一餐的奶量

例如:4個月大的寶寶,體重大約6千克,一天大約喝6餐。

(6千克×120~150毫升)÷6=120~150毫升/每餐

寶寶的身心動作發展,像是頭部控制及肌肉張力、人際互動若都符合其年齡,代表他的發展是正常的。至於身高、體重和頭,本來就是因人而異,不需要跟別的寶寶比較。每次帶寶寶看健兒門診時,醫護人員都會測量並記錄,不妨將這些資料,對應兒童健康手冊上的生長曲線,觀察一下是否在正常範圍中,若是數值都正常,爸媽就可以放心。

假設寶寶的生長曲線一直都在50%左右,到了厭奶期,剛開始並不會有太大變化。正常來說,在25%~75%之間都屬於可接受的範圍。但如果寶寶吃得很少,又沒有額外添加營養食品或輔食,生長曲線就會下降,可能從50%掉到10%,這就表示厭奶已經對寶寶造成生長上的影響。

好了,新媽媽們你們現在已經看完了文章,對寶寶的厭奶期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對不對?但是嬰兒的成長過程是一個漫長的歷程期間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作為剛剛成為新媽媽的你一定要努力的學習相關的知識才可以成功的走完全程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