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千萬不要對寶寶做的十件事有哪些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這麼這樣笨啊!”每當這類話脫口而出時, 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

不要恐嚇孩子

採用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也會減弱他的自我觀念。 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 就要你好看!”每當孩子聽了這些話, 他們會惶恐難過, 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父母許諾孩子, 如果讀書成績好, 就給買什麼東西, 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 這不是個好辦法。 這樣的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 這樣不利於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

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Advertisiment

孩子犯了錯誤, 媽媽氣極地說:“好, 現在你要答應我, 你再也不敢這樣了。 ”可不一會兒, 老毛病又犯了, 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 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 怎麼又不乖啦?”媽媽應該知道, 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 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 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 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 即使孩子不太敏感, 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過度保護和監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 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養。 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 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 絕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 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Advertisiment

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 久而久之, 孩子會產生厭惡不快的感覺。 其實, 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 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 聽你的話做別的事, 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 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 等一會兒要他做什麼, 同時, 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 比方說:“喔, 媽媽, 我非要現在進來嗎?”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 對撫育出獨立而自我調節的人, 這種做法是無效的。

不要過分縱容孩子

縱容孩子並不利於孩子本身。 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

Advertisiment
要走上社會, 有些在家裡行得通的事, 到外面就很難說了。 因此, 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 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 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 有時由他去。 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 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他。

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

假如你希望一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一樣循規蹈矩, 只會使他自覺無能。 因為你期望於他的, 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準, 這對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

育兒問答:
友紫箬愛書翰問:國外的育兒方式是跟孩子做朋友, 可是國內自古以來好像名人小時候都是家教嚴厲的,

Advertisiment
現在應用哪種方式教育孩子?
特聘專家Apple(向她提問)解答:父母不能將家庭弄成第二個文化課學習課堂, 家庭不是學校的延伸, 更不能把學校的全部功能平移到家庭中來, 讓孩子在家裡繼續充當裝知識的容器。 在家庭裡要培養孩子優良的個性, 創新精神、開拓能力、開發智力, 增長智慧, 接觸生活, 體驗生活, 培養良好習慣。 家長還要使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 鼓勵孩子的每一個小的創造。 學習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父母不能將提高學習成績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務, 而應把發展孩子的素質和能力置於首位, 不應為了學習而學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