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化解因缺陷帶來的自卑

化解因缺陷帶來的自卑

由李亞鵬、王菲夫婦發起、專為援助貧困的唇齶裂的兒童而設立的“嫣然天使”專項救助基金近期啟動, 包括蔣勤勤、劉嘉玲、趙薇等在內的20多位明星紛紛慷慨解囊, 這讓人心生感慨, 如今社會是需要更多愛心人士伸出援手, 幫助有殘疾的兒童。 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如何幫助這些孩子以健康樂觀的心態面對自己的缺陷。

正視現實淡化特殊對待

因為懷孕的時候過分操勞, 陳小姐的兒子八個月就出生了。 因為先天不足, 孩子生下來身體瘦弱, 眼睛還有點對眼。 小時候, 孩子不太懂事,

Advertisiment
也就過去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 小學三年級的兒子經常會和那些身材高大的同學比, 越比越自卑, 加上又有些對眼, 孩子還總是被班裡的一些同學取笑。 看到孩子活得那麼不開心, 陳小姐經常責備自己, 覺得自己對不起孩子。

即使明星李亞鵬, 也曾經在自己的搏客中寫道:從期待女兒出生, 到發現、接受女兒唇齶裂事實的六個月期間, 日子“很不好過”。 面對這一痛苦, 他就像大多數唇齶裂的兒童家庭父母一樣, 對女兒有明顯的逃避心態, “我很怕她被歧視, 想把她藏起來, 不想讓人知道”。 甚至去美國就醫時, 他都先去看了房子、學校, 覺得那裡有比較好的人文環境, 能讓女兒好好成長。

專家建議:

教育專家金老師說, 面對身體有缺陷的孩子,

Advertisiment
要有一顆愛護的心,從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是應該的, 但父母最容易出現的情緒就是自責、擔心、緊張, 他們害怕自己的一舉一動會觸動到孩子纖細的神經, 因此他們縮手縮腳、小心翼翼、周到細緻地替孩子擋掉一切有可能造成傷害的因素。 殊不知, 這樣的做法反倒令逐漸長大的孩子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 他們為自己的缺陷而感到自卑、沮喪, 他們覺得自己拖了父母的後腿, 開始變得孤僻內向、內心世界也逐漸複雜敏感。 別人一個不經意的表情、動作, 都有可能引起他們的疑慮。

其實孩子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是承接了父母的反應而來的, 父母大可不必過分自責, 不要老是想著孩子的狀況或外表而感到羞愧傷心,

Advertisiment
尤其要知道, 憐憫是不能幫助你的孩子的。 應當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去迎接孩子的問題, 對孩子的狀況報以實事求是的態度, 讓孩子從小就融入到同齡人的圈子中去, 享受身為孩子應有的快樂。

雖然提倡儘量弱化孩子的身體缺陷, 不要給予過分關注, 要孩子自如生活, 不過一些同齡人或鄙視或憐憫的目光, 孩子還是依然難免會遇到, 這個時候家長要教育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陷, 明白人無完人, 對於身體上的某些不足, 樂觀面對比只是自卑難過好。

培養技能增強孩子自信

9歲的婷婷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姑娘, 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小時候不太注意, 婷婷走路的時候有點羅圈腿, 下肢朝外側有點彎曲。

Advertisiment
剛上小學沒多久, 婷婷就發現周圍的小夥伴們經常對她指指點點地說她的腿奇怪, 最初婷婷很難接受, 回家就和媽媽哭鬧, 可是耐心的媽媽告訴她,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 但一定也會有自己出色的引以為豪的某個方面, 就像你鍾愛的鋼琴一樣, 只要用心練, 你就可以做得比別人好。

於是, 以往需要催促的婷婷每天回到家就主動去練鋼琴, 如今的她已經擁有了鋼琴7級的證書。 每次班裡要出節目, 同學們第一個想到的鋼琴高手就是婷婷, 婷婷也由此贏得了一大幫朋友的喜愛。

專家建議:

某教育機構的湯老師告訴記者, 身體存在某些缺陷的孩子並不意味著他在其他方面不如同齡人,

Advertisiment
但是周圍的環境往往會讓他的自信心受挫, 影響其在很多方面的發展。 父母這個時候應當有意識地讓孩子多接觸學校學習之外的更多東西, 培養其在鋼琴、書法、繪畫、舞蹈等方面的興趣, 並由此鼓勵孩子發現並欣賞自己的能力, 在各種體驗的成功中增強自信、提高獨立自主的能力、教會孩子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人生和世界, 使其在同齡的孩子中出類拔萃, 這樣能為孩子的成功開闢一條蹊徑。 一技之長在孩子成長中的價值並不在於技能本身, 而在於它能給予孩子自信心, 使其從內心感受到自己是強者。 一旦孩子的自信心建立起來, 必將很好地面對現實的各種挑戰, 正確處理生活道路上的各種挫折。 同時, 眼界的開拓也更有利於淡化孩子因為身體缺陷所受的影響。

另外,父母在平時生活中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並給予孩子盡可能多的鍛煉機會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放手讓孩子進行各種活動。在活動中不僅能促使孩子的身體和各種能力的發展,而且能使之產生對環境的控制感並獲得成功的歡樂,從而增強自信。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限制在狹窄的空間,或事事包辦代替,什麼都不讓孩子去做,無疑是剝奪了孩子通過活動樹立自信心的機會,並容易導致其能力低下、依賴、膽怯和自卑。

不過,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對孩子的期望要恰如其分。“望子成龍”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天底下並非個個孩子都能成才的。要善於認清孩子的天資和潛力,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要切合實際。孩子經過努力達到的,要讓孩子在行動中獲得滿足、成就感,讓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結果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使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樹上的蘋果”,而不是看到高高掛在樹上的蘋果可望而不可及。同時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在嘗試做事情時,難免犯錯誤,讓孩子從錯誤、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告訴孩子,犯錯誤不代表失敗、無能。

後記:

生出來就有殘疾,並不可怕,怕的是社會周遭的眼光和態度。我們在給予這些孩子關愛的同時,更應致力於在整個社會營造一個不受歧視、平等對待的良好環境,這樣才能讓身有殘疾的孩子健康成長。

另外,父母在平時生活中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並給予孩子盡可能多的鍛煉機會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放手讓孩子進行各種活動。在活動中不僅能促使孩子的身體和各種能力的發展,而且能使之產生對環境的控制感並獲得成功的歡樂,從而增強自信。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限制在狹窄的空間,或事事包辦代替,什麼都不讓孩子去做,無疑是剝奪了孩子通過活動樹立自信心的機會,並容易導致其能力低下、依賴、膽怯和自卑。

不過,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對孩子的期望要恰如其分。“望子成龍”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天底下並非個個孩子都能成才的。要善於認清孩子的天資和潛力,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要切合實際。孩子經過努力達到的,要讓孩子在行動中獲得滿足、成就感,讓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結果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使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樹上的蘋果”,而不是看到高高掛在樹上的蘋果可望而不可及。同時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在嘗試做事情時,難免犯錯誤,讓孩子從錯誤、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告訴孩子,犯錯誤不代表失敗、無能。

後記:

生出來就有殘疾,並不可怕,怕的是社會周遭的眼光和態度。我們在給予這些孩子關愛的同時,更應致力於在整個社會營造一個不受歧視、平等對待的良好環境,這樣才能讓身有殘疾的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