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努力培養孩子的合群性格

在如今重視人際交往的社會, 人與人的關係顯得特別重要。 可是卻有著不少孩子出現了不合群的現象,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與其他人合作, 也很難適應今後社會發展的需要。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是什麼?如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與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家庭環境有重要關係。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切, 事事代為安排, 往往令孩子失去發展合群性的機會。 例如當孩子學習自己玩的時候(約六個月大), 父母常過分注意他, 拿東西給他、抱他,

Advertisiment
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發展自己的興趣。 這樣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 因為總是父母先開口, 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 父母常喜歡拿他來向人炫耀, 次數多了則令孩子感到尷尬。 孩子生病時, 父母總是不眠不休的細心照顧, 同樣, 當孩子頑皮時, 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嚴重, 以致小題大做。 凡此種種, 使孩子太少練習出口得其樂之道, 不懂如何合群與討人喜歡。

入學以後, 這類孩子也難以適應學校生活, 不容易結識朋友。 與同齡的夥伴玩耍時, 也不能相安無事, 不是爭吵打架, 便是畏縮, 最後被群體孤立。 正因為以上原因, 使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能力普遍發展較緩慢。 如果不能及時輔導, 孩子便逐漸養成孤僻、內向、軟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

Advertisiment
沒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潑氣息。 另一方面, 也會造成做事非常認真, 追求完美, 以至容易鑽進“牛角尖”。

努力培養孩子的合群性格

另一項使孩子不善於交際的原因, 便是父母過於嚴肅, 尤其是一些初為人父母者, 由於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 望子成龍之心亦過於急切, 便常有管教過嚴的情形出現。 就像一個初學騎馬的人, 心情緊張, 不懂得如何配台馬的動作, 而對待馬的方式也常常過於霸道。 在這情形下, 馬和騎士兩方面都非常吃力。 然而, 有經驗的騎士, 便知道應如何放鬆自己去順應馬的運動, 怎樣才能坐得穩, 以及怎樣溫和地指揮馬。 帶孩子與騎馬當然是兩回事, 但是在精神上, 兩者是相同的。 因此,

Advertisiment
父母應該放鬆心情, 表現出和靄、友善的態度與孩子接近。

如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

要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 父母應該主動進行教育, 而不應等到孩子不合群後才被動進行糾正:

父母要擠出時間親近孩子, 每天有一定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交談。 節假日帶孩子去公園或親朋好友家走走, 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 開始時父母可陪伴在旁與他們一起做遊戲, 當熟悉之後可讓他們自己玩。 每次遊戲後父母都應比較誇張地表揚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 使孩子在玩樂中感受到小夥伴的可愛以及集體的歡快。

父母要又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給孩子一些單獨一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

Advertisiment
鼓勵孩子與別人合作完成, 或向父母求援完成, 增加他與別人交往的機會。 教孩子懂得一個人的力量很小, 有些事情辦不到, 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辦了。

讓孩子學會交朋友。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 在孩子與小朋友的交往中, 父母要教育孩子嚴于律己, 寬以待人, 互相信賴, 彼此尊重, 以培養孩子團結合作的精神。 對於愛搗亂、愛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 父母要糾正他們的行為, 慢慢地孩子就會融入集體之中。

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體育是一種直接與人正面接觸和競爭的群體活動。 不論是棋類還是球類, 不論是田賽還是徑賽, 它總是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參與才有意義。 更重要的是, 體育活動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

Advertisiment
而且需要膽量。 這膽量, 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 鼓勵孩子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既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有利於培養興趣, 也有利於提高交際能力。 孩子一旦愛上體育, 就會主動尋找對手, 這種尋找, 就是交際;合適的對手, 往往就是友誼的夥伴。

小編總結:與人交往是所有孩子必經之路, 善於與別人交往的孩子會對他的成長道路非常有幫助。 相反, 不合群的孩子則會錯過交往朋友的好機會。 因此, 家中有不合群寶寶, 一定要及時發現, 耐心地教導孩子, 用正確的方式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