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媽媽少用止疼藥物

現在的醫學比較發達, 許多媽媽也會選擇剖腹產, 這樣可以減少分娩時的痛苦。 但是剖腹產的媽媽往往要比順產的媽媽們脆弱的多, 順產的媽媽恢復的很快, 而剖腹產的媽媽們會出現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的情況尤為嚴重。 因此在生產過後要特別注意護理。 那有關產後恢復的知識, 小編就來為准媽媽們及其家裡人一起總結一下, 幫助大家在孕婦產後能夠及時做好護理工作。

Advertisiment

少用止痛藥物

剖腹產的媽媽在手術過後, 麻醉藥的藥效逐漸減退。 一般在術後數小時, 媽咪的傷口開始出現疼痛。 此時, 為了讓媽咪能很好地休息, 醫生在手術當天或當天夜裡會用一些止痛藥物。 當然, 在此之後最好不要再用止痛藥物, 因為它會影響媽咪的身體健康, 尤其是影響腸蠕動功能的恢復。 所以, 媽咪要做好一定的思想準備, 對疼痛做些忍耐。

術後多翻身

Advertisiment

麻醉藥對媽媽們的腸道有刺激的作用, 所以媽咪在產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脹氣, 會感到腹脹。 如果多做翻身動作, 幫助產後媽媽促進麻痹的腸肌蠕動, 腸道會恢復得更快, 腸道內的氣體就會儘早排出, 可以解除腹脹。

宜取半臥位

一般正常分娩的媽媽在產後一天就可以起床活動活動了, 方便惡露的排泄, 所以身體恢復的很快。 而剖腹產的媽咪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 不能馬上下床活動, 惡露就不容易排出。 如果採取半臥位。 同時配合多翻身, 就可以促使惡露排出, 促進子宮復舊。

產後盡力排尿

在手術前後, 醫生會在媽咪身上放置導尿管。 導尿管一般在術後24-48小時、待膀胱肌肉恢復收縮排尿功能後拔掉。 拔管後, 媽咪要儘量努力自行解小便,

Advertisiment
否則, 再保留導尿管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另外, 只要體力允許, 在導尿管拔除後儘早下床活動, 並逐漸增加活動量, 這樣不僅可促進腸蠕動和子宮復舊, 還可避免術後腸粘連及血栓性靜脈炎形成。

雖然剖腹產的媽咪們恢復的很慢, 但是只要注意產後的護理, 在盡可能的範圍內幫助身體活動, 促進腸道的蠕動, 排泄多餘氣體, 幫助排除體內的惡露。 一般, 產後的媽媽消化的都不好, 在飲食營養上也要注意多吃些綠色蔬菜及水果, 補充膳食纖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