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到底該不該幫孩子選擇玩伴?這個研究父母們最好重視

玩伴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該幫孩子選擇玩伴嗎?

兒子剛上幼稚園的時候, 有一天早上他自己穿鞋子, 因為剛學會穿鞋, 他費了很大勁才穿好。 臨出門時我發現他左右腳穿反了, 我提醒說鞋子穿反了, 兒子賭氣地駁斥:“就是這樣穿的!”我便不理會。 放學的時候, 我發現他左右腳上的鞋子換過來了。 我問是不是老師幫忙穿的, 他說不是, 他自己穿的。 他說他的好朋友小春(同班同學)教他的, “小春說我的鞋子穿錯了, 她還教我怎麼分左右腳……”呃, 看來媽媽的魅力還真不如小玩伴啊!

有位媽媽跟我說過她兒子大朋的經歷。

Advertisiment
大朋上二年級之前經常由於早上不願起床而遲到, 大朋媽媽想了很多辦法也沒用。 有一天早上孩子突然“變性”了, 鬧鐘還沒響就在洗手間刷牙。 媽媽心裡高興, 但還是忍不住問怎麼回事。 大朋說最近幾個同學在打賭誰成為“大蟲和壯男”的遊戲, “不遲到”是一項考察指標。 大朋媽媽暗喜, 困擾自己長時間的難題這麼輕易就解決了。

美國心理學家J.R. Harris(中文名裘蒂絲·裡奇·哈裡斯, 經常閱讀幼兒說文章的父母一定記得他, 在“擇校”一文中有介紹過他的研究)是兒童玩伴方面的專家, J.R. Harris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 在孩子們成年前的成長過程中, 大部分時間是與他們的玩伴、同學或朋友一起度過而不是父母。 一般來說, 孩子5,

Advertisiment
6歲後, 便慢慢趨向於跟玩伴在一起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 越大的孩子越是如此(該結論跟美國臨床心理學家Albert Ellis對1~12歲兒童研究結論一致),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還小, 別再抱怨拖兒帶女太累了, 孩子粘你的時間不會太長。

在Harris的研究結論中,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 影響一個孩子的因素, 50%來自基因, 而40%-50%來自孩子們的玩伴!很多美國家庭受這個研究的影響, 不得不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孩子們的玩伴和朋友上。

玩伴, 到底會給你的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最值得注意的有3點:

1、玩伴會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快樂

社會心理學家A.J.Chapman和H.C.Foot曾經有一項實驗:

他們召集一些孩子看一部有趣的卡通片, 並且按照是否“同伴一起”進行分類, 即有些孩子跟友好的玩伴一起觀看,

Advertisiment
而有些孩子跟陌生的孩子一起觀看。 實驗人員在過程中記錄孩子們的笑聲、表情以及小動作。 實驗結束後, 實驗人員經過統計發現, 那些跟玩伴一起觀看的孩子, 表現出更多的大笑、更多的交談討論, 並且更多的眼神交流。 跟玩伴一起, 孩子們更快樂。

2、玩伴競爭中促進共同進步

有玩伴的孩子常常表現出更多的“共同進步”或“共同退步”的現象, 這是因為孩子們會相互模仿。 這種模仿作用在玩伴的兩個孩子中尤其明顯。 如果兩個孩子一起學習爵士鼓, 一個孩子如果看到另一個孩子比自己敲得更嫺熟, 或者受到老師更多的稱讚, 這個孩子往往能更加努力地爭取跟對方同步。 所以孩子們學習才藝時有同伴往往會帶來更多好處。

Advertisiment
(這一點, 幼兒說已經在“才藝學習線路圖”一文有詳細分析)

當然玩伴也會存在“共同退步”, 比如兩個一起上英語班的玩伴, 其中有一個表現得無心向學、懶散應對, 那麼另外一個可能也會變得熱情不再, 所以父母們及時發現和引導很重要。

3、會產生奇妙的“同伴效應”

在教育社會學家詹姆斯·科爾曼的科爾曼報告中, 揭露了兒童的“同伴效應":

科爾曼認為, 如果孩子跟一個有良好教育理念家庭的孩子是好朋友, 那麼這個孩子會受到更多正面的影響。 這其中包括孩子會從這個玩伴身上學習到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態度和學習方法。 “同伴效應”認為, 玩伴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甚至將影響這個孩子未來的學業成就,

Advertisiment
這種作用被研究證明比學校的硬體條件帶來的作用更大。 經過統計, 大多數精英家庭孩子往往有較好的成績, 任何孩子跟這個精英家庭的孩子成為同伴, 都會受到正面的影響。

同樣, 如果一個孩子跟一個不重視孩子行為習慣、有糟糕的教育理念的孩子成為玩伴, 那麼這個孩子同樣會受到負面的影響。

要不要幫孩子選玩伴?

裘蒂絲·裡奇·哈裡斯認為, “如果孩子與不良兒童成為朋友, 即使這個孩子有嚴格家教也一樣會變壞。 ”所以對於孩子玩伴的選擇, 幼兒說建議可以適當引導, 但前提是要尊重孩子。 到這個孩子更大一些, 父母更要尊重孩子們對同伴的選擇, 但父母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不過最有效的方法, 父母還是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交往環境和氛圍,這個環境中有更多的良好行為習慣的玩伴,而不是行為劣質斑斑的玩伴。

從小缺少玩伴,對孩子有沒有影響?

任何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跟人交往,因為友好的人際交往能讓一個孩子的心理更健康。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足不出戶,甚至從來沒跟別的小朋友玩過,毫無疑問是有隱患的。我們想想那些從小被父母關在封閉房間的那些極端孩子,他們或者對陌生孩子充滿攻擊性,或者對陌生孩子充滿戒備。如果孩子從小跟玩伴一起成長,即使是沒有固定的同伴,而是跟不同的小朋友玩耍,這些孩子的心智也會更健全,便較早掌握跟人相處的技巧。

父母的陪伴仍然很重要

孩子們的玩伴如此重要,那麼如果孩子從小有玩伴但長期跟父母分離呢?答案是否定的。父母的陪伴仍舊很重要,父母的陪伴往往代表了對孩子的重視和關心,相當於在孩子們的心靈中打造一座溫暖的避風港,是孩子成長的心理保障。

蒙古族有一句諺語,“如果要瞭解一個人,就看他的朋友。”所以,一個孩子的成長,他們的玩伴尤其值得父母們重視了。

父母還是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交往環境和氛圍,這個環境中有更多的良好行為習慣的玩伴,而不是行為劣質斑斑的玩伴。

從小缺少玩伴,對孩子有沒有影響?

任何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跟人交往,因為友好的人際交往能讓一個孩子的心理更健康。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足不出戶,甚至從來沒跟別的小朋友玩過,毫無疑問是有隱患的。我們想想那些從小被父母關在封閉房間的那些極端孩子,他們或者對陌生孩子充滿攻擊性,或者對陌生孩子充滿戒備。如果孩子從小跟玩伴一起成長,即使是沒有固定的同伴,而是跟不同的小朋友玩耍,這些孩子的心智也會更健全,便較早掌握跟人相處的技巧。

父母的陪伴仍然很重要

孩子們的玩伴如此重要,那麼如果孩子從小有玩伴但長期跟父母分離呢?答案是否定的。父母的陪伴仍舊很重要,父母的陪伴往往代表了對孩子的重視和關心,相當於在孩子們的心靈中打造一座溫暖的避風港,是孩子成長的心理保障。

蒙古族有一句諺語,“如果要瞭解一個人,就看他的朋友。”所以,一個孩子的成長,他們的玩伴尤其值得父母們重視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