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利用玩具開發寶寶行為潛能

心理研究表明, 孩子的教育應在孩子出生後就開始, 也許有人感到好笑和可思議, 認為是天方夜譚。 因為人們把新生兒看成像所有剛出生的生物一樣, 只不過對光有反映, 而對周圍的環境沒有感受力; 實際上, 新生兒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感覺很靈敏, 具有非凡的模仿和辨別力。 對新奇的事物特別感興趣, 尤其是喜歡有生命的東西。

家長瞭解了新生兒的行為能力, 有利於家長和新生兒的接觸和交往, 也有利新生兒早期的智力開發。 寶寶滿月後, 進步總在不經意之間誕生, 父母無不為之欣喜。 這時,

Advertisiment
運動能力有很大的進步, 抓握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應該給寶寶選擇一些抓握玩具可以讓他的小手更靈巧。

寶寶抓握動作的發展

新生兒的手一般是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狀, 只在哭鬧時才偶爾張開一下。 寶寶滿月後, 還不會抓住玩具, 手的動作也只是將手放進嘴裡吸吮, 以後慢慢地可以將手放在眼前細看, 寶寶還能夠自由揮動拳頭, 喜歡看自己的手, 玩手, 吸吮手。

寶寶2個月以後, 手還不能展開, 不能抓握東西。 3個月左右, 寶寶可將兩手握在一起放在眼前玩, 此時手能張開, 但還不能堅持較長時間。 有時會表現出有意識的運動, 兩隻手能湊到一起玩, 玩自己的衣服, 將其拉到臉上;或用手去抓周圍的東西, 並試圖將物體抓住,

Advertisiment
但對距離的判斷不準確, 因此很難“得手”。 寶寶的進步總在你不經意間, 寶寶3個月後就已經能拿著搖玲象舉啞玲一樣的揮動手臂了, 力度還很大, 有時候會打到自己的臉。

給寶寶選一些抓握玩具

這一階段, 爸爸媽媽要有意識地放一些能夠吸引孩子並且便於抓握的玩具在他的手中, 如撥浪鼓、塑膠捏響玩具等。 剛開始先用玩具去觸碰小兒的手, 讓他感覺不同的物體的不同質地。 等到小兒的手能夠完全展開後, 將玩具的小柄放入寶寶的手中, 使之握緊再慢慢抽出。 也可用小兒的手去觸摸某些物體, 如吃奶的時候把小兒的手放在母親的乳☆禁☆房上或臉上, 讓他觸摸;抱著小兒時前方放一些玩具, 讓他去觸碰, 一幫助他進行早期的感知活動。

Advertisiment

訓練一個階段之後他就會主動地抓握玩具, 這時給寶寶選擇帶柄且易於抓握又能發出聲音的玩具比較適宜, 如搖鈴, 嘩鈴棒、串珠等。

心理研究證明, 孩子出生後的1--2年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最迅速?最關鍵時期。 新生兒的大腦已具備了接受外界良好刺激的條件。 早期教育從新生兒開始, 可使大腦獲得足夠的刺激, 即使大腦在功能上和結構上更趨完善, 又促使潛在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因此, 孩子從出生到3歲這一階段, 可塑性最大, 智力潛力也很大。 在此階段父母可身體力行, 言傳身教, 從孩子的生活習慣著手, 嚴格要求, 合理教育, 使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