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利用戶外分散體育活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怎樣幫助孩子們學會與人合作交往, 為孩子們儘快適應小學生活做好心理準備呢?經過分析, 我決定以戶外分散體育活動作為教育的切入點, 把培養幼兒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與幼兒戶外分散體育活動的目標結合起來。

在組織戶外分散體育活動時, 經過觀察我發現, 孩子們不主動與人合作活動, 主要是因為老師投放的材料雖然很多, 但需要孩子們合作的材料卻很少。 人手一件玩具不需要與人合作就可以玩起來。 我想, 首先要為幼兒創設與同伴合作交往的機會, 把與同伴合作變為孩子們的需求。

Advertisiment
我減少了個人玩的玩具數量, 增加了只有與人合作才能玩的活動材料, 發揮材料的隱形指導作用。 我先後投放了雙人大拖鞋、板羽球、長繩、皮筋, 並設計了新穎別致的一個人坐一個人拉的旱地雪橇, 這些玩具為幼兒提供了與人交往的機會。 在遊戲過程中, 通過與同伴協商玩具的玩法和規則, 孩子們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 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 接下來, 根據小學生課間休息時間短、玩具少的特點, 我又嘗試著在分散體育活動中不投放活動材料, 讓幼兒自願結伴, 自己協商遊戲的玩法和規則。 開始, 由於遊戲經驗少又沒有了活動材料, 許多孩子商量不出玩什麼就到處亂跑、亂鬧或是蹲在地上玩土。
Advertisiment
看到這些, 我及時用音樂遊戲“找朋友”把孩子們集合起來, 組織孩子們玩“看數字找朋友”的遊戲:看到數位就要馬上找到與數位相同的朋友, 找不到朋友的就要停止遊戲。 每當老師的數字一出現, 孩子們就急忙拉這個拽那個生怕自己被罰下, 這樣, 孩子們把主動與同伴合作當做了第一需求。 在這一過程中, 孩子們的合作意識進一步增強了。 接著, 我又收集、開展了一些不需要活動材料的小組遊戲, 如老鷹捉小雞、一網不撈魚、抬轎子、鑽籬笆、賣蒜的、蜈蚣走路等等。 孩子們在與同伴的遊戲過程中逐漸學會了與人合作協商, 體驗到了其中的快樂。 為了解決遊戲中誰先坐轎子、誰先當老鷹、誰先鑽籬笆等問題,
Advertisiment
孩子們有的用“手心手背”比輸贏, 有的用“猜拳”爭先後, 還有的小朋友用比個子的方法協商角色分配和先後順序。

通過戶外分散體育活動, 孩子們在與人、與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逐漸學會了交往與合作的技能, 提高了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行為能力和心理水準的發展, 將有助於緩解和消除他們入學後出現的焦慮不安情緒, 為他們儘快適應小學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