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讓孩子迷戀色彩繽紛的加工食物

在消費者對超市中花花綠綠的加工食品產生懷疑的同時, 研究者們卻對天然食品中的豐富色彩越來越有興趣。 理由很簡單:加工食品中的顏色, 往往是來自于各種合成色素, 而天然食品當中的顏色, 卻往往與其健康性質相聯繫。

古人說“食色性也”, 是說飲食和男女並列為人類的最大本能, 也是最大興致所在。 今人愛說“秀色可餐”, 是說美麗的臉蛋會讓人產生本能的興奮之情, 甚至於把吃飯的本能都忘掉。 歪曲一下這兩句話的意思, 道理一樣可以成立:喜歡吃顏色漂亮的食物, 是人的一種天性。

Advertisiment
好的顏色, 常常會帶來好的胃口, 甚而是好的健康效果。

■食物顏色越深, 營養含量越高

在2007年的一項報導當中, 美國研究者測定了33種豆子的抗氧化特性, 以及它們的種皮顏色、子葉顏色、總多酚、總黃酮、總縮合單寧等專案, 探索豆子的顏色與其中所含的保健成分之間的關係, 以及與抗氧化特性的關係。 結果證明, 在同種豆子當中, 顏色越深, 多酚類物質就越多, 抗氧化的性質就越強。

比如說, 在大豆類當中, 黑豆的抗氧化指標達到黃豆的幾倍到十幾倍之高。 在其他豆子當中也一樣, 白色豆子最低, 顏色深淺相間的花豆略高一些, 深紅色和黑色的豆子最高。

其實, 這種性質並不僅限於豆子。 天然的植物本來就是品種繁多, 色彩斑斕的,

Advertisiment
而顏色最深的品種通常都是營養價值最高、保健特性最強的品種。 比如說, 黑米的營養價值和抗氧化能力大大高於白米, 黑小米高於黃小米, 黑芝麻高於白芝麻等等。

在蔬菜當中, 深綠色的蔬菜往往會比淺色蔬菜健康價值更高, 比如綠菜花高於白菜花, 深綠色的白菜葉高於淺黃色的白菜葉, 紫茄子高於淺綠茄子, 紫洋蔥高於白洋蔥。 水果也是一樣, 紫葡萄高於淺綠葡萄, 黃桃高於白桃, 黃杏高於白杏, 紅櫻桃高於黃櫻桃。

這是因為, 植物中的各種色素都具有相當出色的健康價值, 特別是強大的抗氧化作用。 而色素較高的植物, 其抗病性往往更強, 營養成分也更為出色。

■選擇加工食品時別好色, 樸素的更健康

人們熱愛鮮豔濃重顏色的特性,

Advertisiment
很可能正是來自一種追求健康的遺傳本能。 也就是說, 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當中, 食物的感官特性, 實際上就代表了食物的健康特性。 美麗的顏色證明它的新鮮, 以及它的抗氧化性等性質;美好的味道, 昭示著食品中豐富的營養成分。

遺憾的是, 由於天然色素容易褪色, 難以長期保存, 在現代社會當中, 越來越多穩定、著色性好的食品用合成色素代替了天然色素。 它們在給人類帶來感官享受的同時, 並不能帶來相應的健康好處。

所以, 在選擇天然食物的時候, 我們完全有理由大呼“好色有理”, 越濃烈, 越鮮豔, 越健康。 只是, 在選擇加工食品的時候, 我們不妨少點好色心情, 選擇那些顏色更為樸素的產品,

Advertisiment
也許更符合健康的需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