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讓孩子毀在“聽話”上

孩子長到三四歲時, 獨立欲望增強。 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不願處處被人壓制, 不滿足于模仿成人, 要求獨立思考, 獨立行動。 而這時父母對孩子照顧過多, 干涉過多就會使他們特別反感。

所以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就會問:我的孩子不聽話呀, 怎麼辦?

我想說, 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1

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自己的孩子是個乖孩子, 但孩子太“聽話”, 其實可能會阻礙他的成長。

我們常常會以“聽話”作為標準來讚揚獎勵孩子, 長期這樣做, 會讓孩子認為“只有聽父母的話, 他們才愛我”。 於是, 孩子就會用“聽話”來換取父母的愛,

Advertisiment
久而久之, 孩子會缺乏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正當要求。

很多父母喜歡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到孩子身上, 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發展, 這正是衝突的來源。

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事物, 教育, 都跟以前不一樣, 不能用老一輩的價值觀去強加, 父母控制欲太強, 只會培養出叛逆的孩子, 因為人都不喜歡被控制。

對於孩子愛頂嘴的事情, 家長不能一味的否定, 這不見得是件壞事兒。 父母的角色, 是影響和薰陶, 而不是去控制。

事實上, 能夠同父母進行真正爭辯的兒童, 在以後會比較自信、有創造力和合群。

由於受千百年傳統觀念的影響, 受封建禮教的約束, 國人總覺得小孩子見識少、閱歷淺、不成熟, 又是自己生養的, 於是形成了"大人說話小孩子聽"的定論。

Advertisiment

不少家長不允許孩子與大人爭辯, 他們奉行"父母之命"的教義。 孩子只能對大人的話"言聽計從", 是決不允許與父母拌嘴、爭辯的, 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2

其實, 父母與孩子爭辯是件有益的事。

爭辯是爭論、辯論的意思, 是各執己見, 相互辯論說理。 這樣做有利於思想溝通, 通過爭辯達到形成共識、解決問題。 這有什麼不好呢!

提供足夠的空間, 讓孩子可以跟父母討論(爭辯), 好處其實很多的:

1、有助於找到界限

“等我們吃完了再去幹”, 媽媽勸兒子。

9歲的孩子生氣地把椅子往後一推, 頂了一句:“為什麼?我還有些事要做, 比坐在這裡要好。 ”

孩子的這種挑釁, 是在試驗他的能力的極限在何處。 同這個倔頭倔腦的階段相似,

Advertisiment
同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機會學會估量自己。

爭辯是擺脫兒童無方向狀態的一個途徑, 可以使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處。 ?

2、形成自己的意志

爭執能幫助兒童變得自信和獨立。 在對抗中他們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 知道怎樣才能貫徹自己的意志。

爭執也表明孩子正在走自己的路, 他們注意到, 父母並非總是正確的。

3、應付衝突的訓練

孩子想學吉他, 但是媽媽反對。

媽媽說:“我要對你負責”。

孩子反駁說:“小王的父母也對她負責, 但他們允許他學。 ”

爭論有學習的效果, 孩子通過爭論學到爭論的藝術。 考慮到日後在工作中, 以及和同伴的關係中會有爭論, 這種學習對兒童是重要的。

4、愛的表示

俗語說, 相親相愛,

Advertisiment
才會相互逗弄。 鬥嘴是向對方表示, 你對我是重要的。 一個人如果總是與世無“爭”, 他就是向周圍的人表示, 你們對我無所謂。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 家長應學會經常聽聽孩子的意見, 努力理解他們的感受, 並用“我想……”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評價, 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溫存、撫愛, 從而樂於接受父母的意見。

3

孩子與父母爭辯對成長有益。

在反抗期, 能同父母進行真正爭辯的孩子, 將來會比較自信, 也富有創造力。 孩子與父母爭辯, 在成長歷程中至少有兩點益處。

1、刺激智力的發展

能促成孩子和父母爭辯的直接原因, 是他們語言能力的進步和參與意識的覺醒。

在爭論時, 孩子必須根據自己對環境的觀察分析, 選擇並運用學到的語彙和表達方式,

Advertisiment
試圖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欲望、觀點, 挑戰父母, 這將大大刺激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通過爭辯, 孩子可以學到爭論、辯論的邏輯技巧, 這對孩子日後思維的發展是有利的。

2、幫助形成個人意志

心理學家認為, 爭執能幫助孩子變得自信和獨立。

在爭辯中, 孩子會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 知道應該怎樣表達才能實現自己的意志。 爭執也表明孩子自我意識的覺悟, 正在嘗試著走自己的路。

孩子在與父母爭辯後發現, 父母並非總是正確的。 辯論的勝利, 無疑使孩子獲得一種快感和成就感, 既讓孩子有了估量自己能力的機會, 也鍛煉了他們的意志力。

明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簡單地強加在孩子身上, 而是為孩子的爭辯創造了一種寬鬆、平等的氛圍。在爭辯的過程中,父母應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不要簡單地把孩子的爭辯看作是對長輩的不敬。

孩子永遠沒有問題,父母也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一定是父母和孩子溝通中出現的問題!

而是為孩子的爭辯創造了一種寬鬆、平等的氛圍。在爭辯的過程中,父母應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不要簡單地把孩子的爭辯看作是對長輩的不敬。

孩子永遠沒有問題,父母也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一定是父母和孩子溝通中出現的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