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別給孩子的某些行為貼道德標籤

養生之道網導讀:

帶著孩子時在路上遇到了熟人, 父母總希望孩子能甜甜地叫聲“叔叔阿姨”或“爺爺奶奶”。 可是孩子常常不配合, 怎麼也不肯跟人家打招呼……

帶著孩子時在路上遇到了熟人, 父母總希望孩子能甜甜地叫聲“叔叔阿姨”或“爺爺奶奶”。 可是孩子常常不配合, 怎麼也不肯跟人家打招呼。 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就“沒禮貌”呢?是不是就“欠調教”呢?

我認為並不儘然。 如果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也許有些事兒並不能那樣“上綱上線”。 但這樣說的話, 難道教孩子“懂禮貌”的品質不重要嗎?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Advertisiment

“不打招呼”是沒禮貌嗎

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現在兩歲多, 最近路上碰到人我讓她喊‘叔叔’或者‘阿姨’, 她就是不肯,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她以前不這樣的, 前段時間在社區裡還會嘴巴甜甜地叫人。 最近是怎麼回事呢?”

兩歲多的孩子, 自我意識快速發展。 這段時間不願意打招呼可能有多種原因。 一種原因可能是她在觀察。 孩子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識和想法。 對於父母而言的熟人, 在孩子眼裡也許是第一次見面的生人, 孩子有點警惕心是很正常的事兒。 我女兒開心現在見人第一面的時候似乎也不太喜歡叫人, 但如果多見幾次熟了, 她就變得很熱情。

另一種原因可能跟她當時的情緒有關, 也許她只是暫時不高興了,

Advertisiment
所以你讓她做什麼她都不太樂意去做。

第三種原因就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很希望表現出自己的意志, 不願盲目地聽從父母, 父母發指令讓她做什麼她反而偏不去做。 如果這個時候硬是逼迫和強制她叫人, 她很可能因此而出現強烈的逆反行為, 就是不叫人。

所以爸爸媽媽要做的, 一是做好榜樣, 讓孩子覺得見人打招呼是一件自然而愉快的事情;二是不強迫, 不要讓孩子排斥這個行為, 這個階段過去以後孩子可能自己也會開始喜歡跟人打招呼了。

“不懂分享”是沒禮貌嗎

有朋友帶著孩子來我們家玩。 朋友家孩子一歲多, 比我們家孩子小點兒, 拿著喜歡的玩具不撒手。 我們家孩子一見急了, 喊著玩具是他的,

Advertisiment
硬是搶了回來。 我說:“弟弟第一次來我們家玩, 你應該大方一點。 ”他根本不聽, 還跟我鬧, 弄得我特別尷尬, 在朋友面前顯得我教育特失敗。 我該怎麼教他呢?

其實, 孩子三歲之前不懂分享是正常的, 不要擔心, 不用覺得教育“失敗”, 更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標準去衡量他是不是自私。 這時給他講道理, 孩子一是帶著情緒根本聽不進去, 二是他可能並不能理解你的邏輯。 所以這時你強迫他分享, 他一定會鬧情緒, 弄得孩子與家長都更不愉快。

至於怎麼引導孩子, 讓他逐漸有“分享”意識呢?這不是靠長篇大論給孩子講道理來實現的。 只需要身體力行地教孩子一些簡單、實用的交往技巧, 比如“怎麼做輪流”“怎麼做協商”等。 譬如當孩子之間搶玩具的時候你可以說,

Advertisiment
“寶貝, 我知道這個玩具是你很喜歡的, 你可以把它收起來。 但其他的玩具你可以給別的小朋友玩一玩。 ”還可以跟孩子說, “我們可以跟這個弟弟互相交換玩具, 你看弟弟的玩具我們家就沒有, 咱們可以看看弟弟的玩具有什麼好玩的。 ”

“大庭廣眾鬧情緒”是沒禮貌嗎

現在我都不敢帶我們家孩子出去了。 不管是去超市還是去飯店, 他經常大喊大叫, 一有不滿意直接大聲哭鬧, 弄得我們特別沒面子, 只好趕緊帶他離開。 這怎麼辦呢?

孩子並不能清楚地分辨出行為的好壞, 家長對孩子行為的回饋很重要, 默許或不當回饋都可能造成孩子繼續出現不當行為。 孩子喊叫哭鬧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宣洩情緒,

Advertisiment
二是引起家長注意。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兩歲前, 家長不用說太多道理或過多責備, 可以態度溫和而堅定, 從表情到語氣堅定地表示“不可以”, 然後用別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 如果是兩歲之後, 先幫助孩子平靜情緒, 然後跟孩子進行簡單的引導和討論, 告訴他什麼樣的行為是好的。 合理利用期望效應, 正面暗示和激勵他“一定會是個懂禮貌的孩子”。 他會願意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

通過我們上面的討論, 大家就會發現, 讓孩子“懂禮貌”的問題確實是需要做一個界定的。 有些是孩子的正常行為, 比如“一段時間內的不願打招呼”“三歲前的不願分享”。 那麼對於這些行為, 父母就不要給孩子貼上“不懂禮貌”的標籤了, 更不要為了避免傷自己面子而逼迫孩子。同時,有些行為是確實需要引導和糾正的,特別是孩子兩歲以後,父母就需要給他立規則和規矩了。

如何讓孩子“懂禮貌”“有規矩”

一是父母要做好榜樣。身教重于言傳,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父母平日裡熱情待人、禮貌處事,會讓孩子覺得文明禮貌地與人交往是一件愉悅而正常的事情,也會自然地去模仿。另外,在同孩子一起與人交往的時候,父母可以提示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比如如何打招呼、如何有禮貌地詢問對方、如何與人協商等。

二是給孩子定規則的時候,最好讓孩子參與到制訂規則的過程當中。這樣他會更願意遵守。比如去超市前就跟孩子說好只買什麼不買什麼,只待多長時間,這樣孩子心理上有一個準備,他就不會索要無度地哭鬧。即使他真的做不到,父母到時候也更容易說服和引導。另外,一旦定了規則,就不要輕易改變,保持規則的穩定和有效。父母如果自己都是經常說了不算,肯定不能指望孩子聽你的了。

三是耐心引導,期望和激勵。多關注孩子的優點和做得好的地方。其實,每一個孩子心裡都想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這是出於他們對父母的愛。所以父母正面的期望和激勵會給孩子積極的心理動力。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也可以從正面鼓勵他下次做好,相信他以後一定可以做到。

四是給孩子時間去適應和鍛煉。孩子的社會性是逐漸發展的。在與家人、同伴、陌生人的交往中,孩子逐漸去適應和鍛煉,逐漸懂得什麼行為是好的,什麼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少催促,少批評。孩子探索到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然後才能成長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不同年齡孩子的禮貌培養

父母可根據不同的年齡特點來指導孩子學習禮貌:

第一階段:言傳身教。適合年齡:出生至兩歲

兩歲之前的孩子與社會的互動方式主要是模仿,因此父母可通過親身示範的方法,教給孩子禮貌的行為。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謙讓的態度對待別人,身處其中的孩子就會無意識地模仿並內化為自己的行為。遇到類似的情形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你的做法。

第二階段:教給孩子對與錯。適合年齡:2~4歲

兩三歲的孩子能夠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了,這時父母就需要預先想到孩子可能會出現的行為,並明確告訴孩子“什麼是能做、什麼是不能做的”,並用他們能懂的語言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和“應該怎樣做”。

第三階段:糾正孩子的不禮貌行為。適合年齡:4~5歲

4~5歲的孩子自製力還不是很強,仍需要父母反復向他們強化“禮貌”行為,並告訴他們每種禮節背後的道理,讓孩子知道,他們的行為可以帶給別人快樂,也可能會傷害他人。另外,平日裡遇到孩子故意說髒話,請避免當即批評指責,轉移注意力就好了,這樣孩子說髒話的行為就不至於反復、持續太久。

要知道,禮貌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就使用“你好”“謝謝”“對不起”“請”“歡迎”“再見”等禮貌用語,並告知他們禮貌用語要長掛嘴邊。只有長期堅持才能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

更不要為了避免傷自己面子而逼迫孩子。同時,有些行為是確實需要引導和糾正的,特別是孩子兩歲以後,父母就需要給他立規則和規矩了。

如何讓孩子“懂禮貌”“有規矩”

一是父母要做好榜樣。身教重于言傳,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父母平日裡熱情待人、禮貌處事,會讓孩子覺得文明禮貌地與人交往是一件愉悅而正常的事情,也會自然地去模仿。另外,在同孩子一起與人交往的時候,父母可以提示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比如如何打招呼、如何有禮貌地詢問對方、如何與人協商等。

二是給孩子定規則的時候,最好讓孩子參與到制訂規則的過程當中。這樣他會更願意遵守。比如去超市前就跟孩子說好只買什麼不買什麼,只待多長時間,這樣孩子心理上有一個準備,他就不會索要無度地哭鬧。即使他真的做不到,父母到時候也更容易說服和引導。另外,一旦定了規則,就不要輕易改變,保持規則的穩定和有效。父母如果自己都是經常說了不算,肯定不能指望孩子聽你的了。

三是耐心引導,期望和激勵。多關注孩子的優點和做得好的地方。其實,每一個孩子心裡都想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這是出於他們對父母的愛。所以父母正面的期望和激勵會給孩子積極的心理動力。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也可以從正面鼓勵他下次做好,相信他以後一定可以做到。

四是給孩子時間去適應和鍛煉。孩子的社會性是逐漸發展的。在與家人、同伴、陌生人的交往中,孩子逐漸去適應和鍛煉,逐漸懂得什麼行為是好的,什麼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少催促,少批評。孩子探索到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然後才能成長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不同年齡孩子的禮貌培養

父母可根據不同的年齡特點來指導孩子學習禮貌:

第一階段:言傳身教。適合年齡:出生至兩歲

兩歲之前的孩子與社會的互動方式主要是模仿,因此父母可通過親身示範的方法,教給孩子禮貌的行為。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謙讓的態度對待別人,身處其中的孩子就會無意識地模仿並內化為自己的行為。遇到類似的情形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你的做法。

第二階段:教給孩子對與錯。適合年齡:2~4歲

兩三歲的孩子能夠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了,這時父母就需要預先想到孩子可能會出現的行為,並明確告訴孩子“什麼是能做、什麼是不能做的”,並用他們能懂的語言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和“應該怎樣做”。

第三階段:糾正孩子的不禮貌行為。適合年齡:4~5歲

4~5歲的孩子自製力還不是很強,仍需要父母反復向他們強化“禮貌”行為,並告訴他們每種禮節背後的道理,讓孩子知道,他們的行為可以帶給別人快樂,也可能會傷害他人。另外,平日裡遇到孩子故意說髒話,請避免當即批評指責,轉移注意力就好了,這樣孩子說髒話的行為就不至於反復、持續太久。

要知道,禮貌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就使用“你好”“謝謝”“對不起”“請”“歡迎”“再見”等禮貌用語,並告知他們禮貌用語要長掛嘴邊。只有長期堅持才能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