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為孩子出頭

前兩天, 我們社區的兩位老人分別帶小孫女在外玩耍。 兩個3歲的孩子不知為啥打了起來, 一個臉上被抓了一道, 一個被推倒在地嗷嗷大哭。 見孩子受委屈了, 老人不樂意了, 為此發生爭吵並動起手來。 結果, 一人肋骨骨折住院, 一人頭部受傷縫針。 小孩打架引發大人血戰, 社區居民都為此感歎。 請問, 面對這樣的事情, 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老人怕孩子受欺負替孩子出頭, 他們不知道家長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什麼負面作用。

首先, 讓孩子失去了對外部環境探索、感知的機會。 孩子是通過探索來瞭解並發現世界的,

Advertisiment
如果我們多次阻礙孩子, 他的探索性行為就會大大減少。 有這樣一個故事:大象在很小的時候被人用繩子綁住, 多次掙脫都失敗了, 久而久之, 大象感到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成功, 便不再努力。 其實, 漸漸長大的它只要再試一次, 就能掙脫繩索, 但是, 此時它已經不想再掙脫了。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指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佈, 對現實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同理, 如果孩子被過度保護, 就會習慣性地等待, 等著父母為自己解決所有難題, 而不會自己規劃人生, 並為之努力。

其次, 阻礙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3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接納、認同並遵守簡單的遊戲規則, 但是他常常處於自我中心狀態,

Advertisiment
容易產生外顯性的侵犯性行為, 所以孩子之間常有摩擦和衝突, 這很正常。 家長要相信孩子具備解決問題的探索能力, 讓他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以促進他的社會性發展和自我意識發展。 如果家長過多地參與孩子的社會性活動, 會阻礙甚至抹殺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最後, 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3歲孩子的形象和場景記憶很強, 會對大人動手打架的場景感到恐懼, 會出現緊張不安、哭泣等情緒, 對其心理健康不利。 同時, 當他與小朋友發生矛盾時, 很可能會模仿大人的行為, 與小朋友發生肢體衝突, 不利於其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

那麼, 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第一, 適當放手, 孩子的事讓他自己去處理。

Advertisiment
家長不要把孩子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不要替孩子成長, 而是陪孩子成長。 如果孩子處理不好, 家長可以適當引導, 但不要過多干涉。

第二, 給孩子樹立榜樣。 日常生活中, 家長應妥善處理家人、朋友、鄰里間的關係。 遇到問題, 採取協商、溝通的方式解決, 而不是動用武力。 這樣, 孩子就能學習、模仿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第三, 家長要相信孩子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 對孩子來說, 家長的過多干預, 可能不是幫助, 而是人生路上的束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