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忘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該給寶寶讀什麼?3歲女孩晴晴的媽媽, 每天都會給晴晴讀一些童話書。 但在生活中她感覺孩子聽得多、說得少。 她不知道女兒到底聽懂了多少?在給孩子讀故事的同時, 應該如何指導, 才能讓孩子消化、吸收閱讀的內容, 並能夠將學到的變成自己的語言呢?她周圍的同事有的會給孩子讀《簡愛》之類的世界名著, 這些著作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 能理解嗎?但是, 童話一般篇幅都很短, 內容簡單, 她又擔心孩子聽了沒有多少教育意義。 因為這些, 晴晴媽心裡好矛盾。

家長不要“自作多情”

所謂“好矛盾”的心情,

Advertisiment
其實真的有點“自作多情”。

道理明擺著:玩兒是孩子的天性, 遊戲是孩子的最愛。 可是我們不少家長不顧孩子的心理特點, 老早老早就開始了所謂的“早期教育”, 整天讓孩子讀書、識字、計算。 其結果呢, 往往是各種各樣的矛盾、煩惱接踵而來。 您說, 這不是“自作多情”嗎?

如果把早一點兒讓孩子讀書、認字等同於旱期教育, 這是對早期教育極其片面的誤解。 如今有些幼教機構也存在這樣的誤區, 把機構辦得像小學, 讓孩子讀書、寫字、做算術……幼兒的生活就是玩兒, 幼兒的早期教育都應在玩兒中進行。 讀點書, 識點字, 學點數學, 當然可以, 但是在孩子看來, 都應該是快樂的遊戲。 晴晴媽如果能夠理解這些, 就不會再有上述“好矛盾”的心理了。

Advertisiment

“聽讀”讓寶寶“能說會道”

不妨把給孩子讀童話書的做法叫做“聽讀”。 如果孩子學有佘力, 如果家長具備條件, 指導幼兒聽讀, 這種做法是可取的。

美國教育家傑姆·特米里斯就提倡這種方法。 他認為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要從小開始, 要依靠父母來“誘發”。 父母應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養成為孩子朗讀的習慣, 每天20分鐘, 持之以恆。 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會在父母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漸漸產生。 他認為孩子堅持聽讀可以使注意力集中, 有利於擴大孩子的詞彙量, 並能激發想像, 拓寬視野, 豐富孩子的情感。 在每天20分鐘的聽讀中, 孩子會逐漸領悟語句的結構和詞彙的神韻, 產生想讀書的願望, 並初步具備廣泛閱讀的基礎。 至於孩子的語言發展,

Advertisiment
如果家長能結合讀物、結合生活, 多和孩子交流, 孩子自然就“能說會道”了。

“聽讀”的真正目的

有一點是必須明確的:指導孩子聽讀, 重要的不是讓孩子從中學多少知識, 而是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也就是說, 早期的幼兒閱讀指導, 關鍵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讓孩子喜歡書, 把書當成自己的好夥伴, 進而養成閱讀的習慣。 如果讓孩子倒了胃口, 沒有了閱讀興趣, 見到書就頭疼, 那到時候家長可就不是“好矛盾”的問題了, 而是“好痛苦”了。 相信從以培養興趣為目的出發來給寶寶“聽讀”, 媽媽和寶寶都會很高興, 媽媽心裡的好多矛盾也就都化解了。 既然是為了培養興趣, 那也就不要過分強調教育意義了, 《簡愛》之類的名著也就不如童話書更對寶寶胃口了。

Advertisiment

隨著孩子長大, “聽讀”的內容可以逐步加深, 到時候, 應及時指導孩子學會自己閱讀。 由此, 我們的啟蒙責任就算盡到了。

不管怎樣, 千萬別忘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這才是“聽讀”最重要的目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