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出生不久的新生兒為啥易得出血症

有個別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的2~6日之間發現有出血的現象, 例如臍部滲血, 嘔吐物帶有咖啡色, 大便為黑糞或有鮮血, 皮膚及粘膜如足跟、骶部受壓處或口腔內可見出血點;嚴重的因腦部出血而致危及生命。 多數的情況下病情較輕, 經過4—5日後出血自止。 這種出血現象稱為“新生兒出血症”。

出血後能止住, 包括三個步驟, 即血管收縮, 血小板的凝集和血液的凝固, 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有異常都可發生出血傾向。 血液凝固的環節中有許多的凝血因數參與, 並且按照一定的順序相互作用才能促使血液的凝固,

Advertisiment
其中有四個因數必須在維生素K的幫助下由肝臟合成。 正常人的腸道中細菌可以合成一定量的維生素K, 供機體吸收、利用。 但出生後不久的新生兒, 腸道內細菌數量極少, 因而維生素K的合成不足, 而母乳中維生素K的含量又少得可憐, 肝臟的功能又不成熟, 在上述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 合成凝血因數的能力極差, 因此新生兒在生後的2~6日期間容易出現自發性的出血現象。 如果進行化驗, 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均延長, 四種凝血因數的濃度降低;但是出血時間、血小板計數、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及血塊收縮時間均正常。 一般情況下只要注射維生素K, 便能使出血停止。 如果在分娩前24小時給產婦注射維生素K可以有效的防止新生兒出血症。
Advertisiment
早產兒更容易得新生兒出血症, 所以生後3日內需每日注射維生素K, 以策安全。 出生一星期以後, 隨著腸道內正常菌群的建立以及肝功能的相對成熟, 很少再發生出血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