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出牙晚不等於缺鈣 盤點六種補鈣誤區

不少父母對寶寶的營養狀況過分關注, 尤其補鈣更是捧著寧濫勿缺的態度。 一看到寶寶有什麼缺鈣表徵, 就馬上給寶寶進行各種補。 實際上, 觀看表徵並不一定就是缺鈣, 以下關於鈣的N道不等式你要知道!

1.枕禿不等於缺鈣

媽媽錯解:寶寶的枕部有一圈頭髮稀少或沒有頭髮, 這是缺鈣導致的枕禿現象。

正解:大部分的枕禿往往是因為生理性的多汗、頭部與枕頭經常摩擦而形成的, 因此尤其多見於夏天。

引起枕禿的原因是多方面, 可能是媽媽孕期營養攝入不夠、也可能是枕頭太硬、也可能是缺鈣或者佝僂病的前兆。

Advertisiment
枕禿是寶寶缺鈣的一個表徵, 但不意味著枕禿就是缺鈣。 爸媽可先到醫院給寶寶做微量元素的檢查, 不要給寶寶濫補鈣。

2.出牙晚不等於缺鈣

媽媽錯解:寶寶9個月都還沒長牙, 肯定是因為缺鈣, 所以長不出來。

正解:嬰兒出牙早晚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嬰兒一般在6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出牙, 寶寶超過1周歲還未長牙, 才稱為乳牙晚出, 需到醫院檢查。

在寶寶出牙期間要保證維生素D及鈣的攝入量, 因為缺鈣確實會影響出牙速度, 還會影響牙齒的鈣化情況, 導致將來容易發生齲齒。 每天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後可帶寶寶去曬曬太陽, 促進身體合成維生素D。 多食含高鈣原料的輔食, 如骨頭湯、海產品、乳製品、動物內臟等。

Advertisiment

3.缺鈣不等於佝僂病

媽媽錯解:寶寶缺鈣就會有佝僂病, 也就是傳說的O型腿, 所以一定要給寶寶吃補鈣品來預防。

正解:佝僂病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所致, 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預防佝僂病應補充充足的維生素D, 而且缺鈣到一定程度才會導致佝僂病。

乳汁中的維生素含量並不多, 所以寶寶出生半個月後就要開始補充維生素D, 通常是採用添加魚肝油的形式。 市面上的魚肝油產品, 維生素A、D比例有2:1/3:1/10:1三類, 0-7歲的兒童對VA和VD的需要量的比值約為3:1。

4.肋骨外翻不等於缺鈣

判斷肋骨外翻的簡單方法是, 讓孩子平臥, 最下緣的肋骨超出身體的外緣即為肋骨外翻。

媽媽錯解:肋骨外翻是佝僂病所致, 而佝僂病就是因為缺鈣。

Advertisiment

正解:佝僂病的臨床表現沒有肋骨外翻。 造成嬰兒肋骨外翻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嬰兒正常的生理發育過程, 因為寶寶吃奶量大, 胸圍增長快, 或會導致肋骨會外翻;二是單純的肋骨發育畸形。

5.要鈣不等於要補鈣

媽媽錯解:0-3歲的寶寶生長發育速度最快, 需要很多的鈣, 所以要給寶寶吃補鈣品。 不管寶寶是不是缺鈣, 補鈣總比不補好。

正解:一般情況下, 寶寶出生第3、4周會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因此3個月內不需要額外補充鈣製劑, 要視寶寶飲食情況來定。 給寶寶補鈣也要做到科學適量, 補充過量的大分子鈣會增加寶寶的消化和腎臟負擔, 對身體造成負面傷害。

6.含鈣量高不等於補鈣多

媽媽錯解:給寶寶買補鈣產品, 要看含鈣量高,

Advertisiment
含量越高的補鈣越好。

正解:鈣製劑的補充效果優劣取決於吸收率, 應選含吸收率高、含鈣量適中的產品。 L-乳酸鈣的吸收利用率最高、溶解性好、不刺激胃腸, 特別適合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