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准媽媽掌握胎教誤區 易培養出聰明寶寶

這兩天朋友群裡在熱烈的討論一個問題:胎教究竟有沒有用?並形成兩方對壘局面, 爭辯的甚為激烈。

胎教有用方認為胎教當然是有用的, 雖然胎寶寶在肚子裡准媽媽看不到, 但是並不影響母子間的情感交流, 只要准媽媽用心去體會, 並且有目標的和胎寶寶交流, 胎寶寶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胎教無用方則擺事實證明, 胎寶寶自有自己的世界, 時不時用胎教來打擾他, 也許會讓胎寶寶受到驚嚇, 不如順其自然。 在孕8月之前, 可以根據胎寶寶視覺、聽覺的發育, 適當進行光線胎教、撫摸胎教、音樂胎教等等。

Advertisiment

胎教不是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 8個月大的胎兒, 大腦皮層區域開始有各自特殊功能, 指揮著胎兒聽覺、嗅覺和發音器官的活動, 並具有連續性和初步的節律性。 這樣對胎寶寶進行有規律、適度的胎教會適合一些。

在孕8月之前, 可以根據胎寶寶視覺、聽覺的發育, 適當進行光線胎教、撫摸胎教、音樂胎教等等。 一切適可而止, 不可過度。

我認識的一位元年輕媽媽, 是搖滾樂的鐵杆粉, 自己也曾組建過樂隊, 敲得一手好架子鼓。 在懷孕期間自己沒有任何收斂, 也美其名曰是一舉兩得的胎教。 結果孕中期因為胎動異常住了院, 醫生是有流產的徵兆, 在醫院保胎兩周, 現在寶寶生下來愛哭愛鬧易受驚。

胎教不是想做就做

胎教雖然有各種種類,

Advertisiment
但不能斷章取義, 把音樂胎教當作聽聽音樂, 語言胎教當作自說自話。 胎教的實施要遵循胎寶寶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 不能隨意進行。

要觀察胎寶寶的活動時間, 即有規律的胎動。 在胎寶寶比較活躍的時候進行胎教, 每次十分鐘左右, 不超過20分鐘為佳。 最好把每天的胎教時間根據胎寶寶的作息時間而固定下來, 讓胎寶寶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同時也有利於出生後的時間管理和效率提升。

我的一位朋友把自己的胎教時間固定的井井有條。 每天早上七點半鐘她會準時播放約納森的《杜鵑圓舞曲》, 並且輕輕的撫摸肚子告訴胎寶寶早上好;中午則是在午睡之後以勃拉姆斯的《搖籃曲》為背景正式開始胎教;到了每天晚上的八點之後,

Advertisiment
她會在羅伯特.舒曼的《夢幻曲》中給胎寶寶說晚安。 午睡之後的胎教也是根據准爸爸的時間而定的, 因為大部分的胎教是由准爸爸進行的。 她家孩子出生之後, 時間規律性非常好, 作息時間和大人幾乎同步, 而且非常好帶, 一般情況下晚上的《夢幻曲》播放, 孩子就會打呵欠準備入睡了。 而且寶寶特別愛笑, 雙目有神, 兩三個月的時候似乎就能夠和爸爸媽媽交流一般。

胎教不是敷衍了事

胎教應該是母子間最有情感的交流。 准媽媽應該全神貫注, 完全投入, 與胎寶寶共同體驗, 發出共鳴。 胎教不僅僅是依賴音像資料, 而是要和胎寶寶有所互動, 讓他明白此刻爸爸、媽媽在做什麼。 准媽媽不能把胎教當作是一種任務來完成,

Advertisiment
胎教也不是“強迫”性來完成的。

西方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研究證明, 由於胎兒早期特殊接觸經驗(語言胎教)的影響, 胎兒對言語的偏好大於非言語, 對媽媽的聲音偏好大於陌生人, 對熟悉的語言刺激大於不熟悉的語言刺激。 也就是說, 胎寶寶是能夠分辨出媽媽的聲音以及媽媽的某些意圖。 而一切都在於用心、用情多深。

比較明顯的母子互動是在胎動的時候, 如果媽媽習慣性的在胎動的時候和胎寶寶打招呼, 並以適度的力量撫摸胎寶寶, 漸漸地, 胎寶寶會根據媽媽手心的力量而在那個位置活動。 總之, 胎教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語言、音樂、撫觸的過程, 也是胎寶寶對準媽媽形成依戀關係的過程。

Advertisiment
在胎教的過程中准媽媽還要用心體會胎寶寶給出的回饋。 比如忽然胎動頻繁或者激烈, 就是胎寶寶在表達自己的意見呢。

對於胎教, 最讓我有所認同的說法是:我們並不是為了要生一個天才兒童才進行胎教的, 而是想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過的更加幸福和有意義。 所以, 我們之所以要進行胎教, 就是為了表現爸爸媽媽對寶貝的愛以及對他未來的幸福而祝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