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病夏治 兒童“三伏貼”走起

中醫曰“冬病夏治”, 指的是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 利用夏季氣溫高、人體陽氣最盛的的有利時機, 通過適當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 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因此, 三伏天到來, 許多家長會去醫院預約“三伏貼”, 為孩子調理身體。 只是“三伏貼”怎麼貼, 可是大有講究。

2歲至6歲寶寶勿錯過“三伏貼”時機

“冬病”是指好發于冬季或于冬季加重的病變, 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而“夏治”是指人體陽氣秋冬多收斂而衰弱, 春夏多發生而旺盛, 在夏季最炎熱的時間擇時治療。

Advertisiment
可以說, “冬病夏治”體現了中醫學中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整體觀念和對疾病重視預防為主的理念。

中醫認為, 在人體陽氣處於一年中最旺盛之時接受治療, 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因此, 一到夏季, 很多市民已經預約了頭伏第一天的“三伏貼”, 其中不乏帶孩子來貼“三伏貼”的家長。

“三伏貼”是如何發生作用的?三伏天被稱為人體陽氣最盛的時節, 此時採取中藥穴位貼敷膏藥等方法進行調治, 藥物最易通過穴位循經絡直達病所, 可起到祛除病邪、調整機體功能的作用。 所謂“冬季治標、夏季治本”。 對於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肺炎)、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 連貼“三伏貼”3年效果最佳。

在中醫說法裡, 兒童髒氣清靈, 肌膚薄嫩,

Advertisiment
使用“三伏貼”的效果較成人更好。 尤其是2歲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 更應抓住每年一次的時機, 及早調整好身體。

貼敷治療一般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 敷貼時, 由於孩子年齡小無法正確表述貼敷部位的感覺, 且皮膚較敏感, 家長應密切觀察貼藥後孩子的表情及貼敷部位皮膚的變化, 每半小時查看一次為好。

首次貼敷應密切觀察寶寶局部皮膚反應情況, 出現輕度癢感, 屬正常反應;若皮膚出現劇烈疼痛、紅腫等現象, 應揭掉藥貼;貼敷期間, 家長應儘量避免讓孩子吃辛辣、寒涼、刺激性食物, 海鮮、牛羊肉及生冷食品也最好不要食用。

在穿著方面, 敷貼時最好穿著透氣性較好、較為寬鬆的衣服, 不要穿緊身的化纖衣物;為了防止藥膏染髒衣服,

Advertisiment
貼敷當天穿深顏色衣服最好。

貼敷當天要避免吹空調、風扇, 不要進食冷飲。 如果孩子有發熱等症狀, 應暫停貼敷。

如果孩子患有咳嗽、哮喘、反復感冒、鼻炎、過敏性鼻炎、急慢性支氣管炎等, 在孩子背部特定治療哮喘的穴位上, 貼上“三伏貼”, 可以減緩氣喘的發作, 改善病情。

小兒貼“三伏貼”需多長時間?一般來講, 孩子年齡不同, 貼敷時間不同, 應按年齡逐漸加長。 6歲以下的寶寶貼藥時間為2-4小時。 具體貼敷時間根據寶寶皮膚反應而定, 同時考慮寶寶的體質和耐受能力, 寶寶如感覺貼藥處有明顯不適, 家長可自行取下。

小兒貼“三伏貼”, 以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 療程結束後, 可以繼續貼敷, 以便鞏固或提高療效。

哪些寶寶不適合敷“三伏貼”?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寶寶有以下症狀時不宜敷“三伏貼”。

一是孩子有發燒、咽痛、大便比較幹、長口瘡, 舌苔比較重等狀況, 不能敷“三伏貼”。 因為藥物本身是溫熱的, 這時候貼敷會引起身體不協調, 導致疾病發作, 不能敷“三伏貼”。

二是貼敷部位皮膚有破潰、感染、皮疹等情況, 不能敷“三伏貼”。

三是對於第一次貼敷或者皮膚特別敏感的寶寶, 家長可以事先在家裡試試孩子對膠布是否過敏, 如有過敏症狀在貼敷前一定要告訴醫生, 改用防過敏膠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