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季寶寶如何完善健康飲食


冬天不僅氣溫低, 寶寶容易患感冒, 同時也是各種傳染病的多發期。 這期間, 聰明媽媽需要瞭解冬季飲食的基本原則, 從飲食著手, 增強寶寶的身體抗寒和抗病力。

一、母乳輔食缺一不可 母乳可滿足4~6個月嬰兒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素, 然而4~6個月以後, 應合理添加輔食, 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 如蛋黃、米粥、面片、肉末、肝泥等。 要根據寶寶的消化能力逐漸安排, 切忌貪多。

二、主食為主適當零食 寶寶一般在周歲左右斷奶, 此時主食固然很重要, 但零食也不可忽視, 一味亂給或一點也不給都不是明智之舉。

Advertisiment
美國一份調查資料顯示, 孩子從零食中獲得的熱量達到總熱量的20%, 獲得維生素與礦物質占總攝取量的15%, 零食是孩子所需熱量與養分的重要補充。

不過, 要注意零食的品種選擇以及量的掌握與安排。 例如:上午給予少量高熱量食品如小塊蛋糕或2~3塊餅乾, 下午吃少量水果。 晚餐後不給零食但可在睡前喝一杯牛奶。

三、水果蔬菜兩者兼施 有些家長認為水果營養比蔬菜豐富, 其實, 水果與蔬菜各有所長, 營養差異甚大。 總的來說, 蔬菜比起水果來對寶寶的發育更為重要。 當然, 水果也有蔬菜所沒有的保健優勢, 故兩者應兼顧, 互相補充, 不可偏頗, 更不能互相取代。

四、適當硬食有益牙齒 嬰兒出生後數月,

Advertisiment
其頜骨及牙齦就發育到一定程度, 足以咀嚼半固體甚至固體食物。 乳牙萌出後, 更應吃些富含纖維, 有一定硬度的食物, 如水果、餅乾等, 以增加寶寶的咀嚼頻率, 通過咀嚼運動牽動面肌及眼肌的運動, 加速血液迴圈, 促進牙弓、頜骨與面骨的發育, 既健腦又美容。

五、葷食素食雙管齊下 通常人們把動物性食物稱為葷食, 葷食雖然營養豐富, 口感也好, 但脂肪含量高, 應限制, 不能多吃。 家長在給寶寶配餐時, 應做到肉、菜各半, 葷素搭配。 如做成肉末菠菜、冬瓜肉丸子等。

六、進食飲水並駕齊驅 孩子年齡越小, 對水的需求相對越多。 因此在每餐之間, 應給孩子一定量的水喝。 給水時注意不要給孩子茶水、咖啡、可樂等, 而以白開水、礦泉水為宜。

Advertisiment

七、注意兒童情緒調整飲食結構 兒童的情緒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係, 不健康情緒和行為的產生與食物結構的不合理, 會直接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如吃甜食過多者易動、愛哭、好發脾氣;飲果汁過多者易怒甚至好打架;吃鹽過多者反應遲鈍、貪睡;缺乏某種維生素者易孤僻、抑鬱、表情淡漠;缺鈣者手腳易抽動、夜間磨牙;缺鋅者易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缺鐵者記憶力差、思維遲鈍等等。

八、寶寶冬天的戶外活動相對較少, 接受室外陽光照射時間也短, 很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 這就需要媽媽定期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 每週2~3次, 每次400單位。

九、有醫學研究表明, 如果體內缺少無機鹽就容易產生怕冷的感覺, 要幫助寶寶抵禦寒冷,

Advertisiment
建議媽媽冬季多讓他攝取含根莖的蔬菜, 如胡蘿蔔、土豆、山藥、紅薯、藕及青菜、大白菜等。 這些蔬菜的根莖中所含無機鹽較多。

總之, 不論是在什麼季節, 寶寶的一日三餐都要講究食物的多樣化。 媽媽在給寶寶一天的飲食中糧食組、蔬菜組、水果組、動物性食品組、乳類製品和豆製品組, 這五類食品組都必不可少。 家長要注意觀察, 及時根據寶寶的情況調整食物結構, 可使上述不良情緒減輕或不藥而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