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 寶寶皮膚保衛戰

唇乾裂:越舔越幹, 越幹越舔

冬天空氣乾燥, 孩子嘴唇容易乾裂, 一旦嘴唇乾裂, 孩子就喜歡用舌頭去舔, 可經常舔會破壞皮膚表面的保護層, 而失去保護的皮膚, 更容易丟失水分, 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皴裂:因為失水而起皺、發紅、脫屑

3歲以下的嬰幼兒, 皮膚含水量明顯高於成年人, 每年冬春季節氣候比較乾燥的時候, 如果缺乏保護, 孩子的皮膚便很容易失去水分, 表現為:沒有光澤, 乾燥、起皺、脫屑、發紅, 有時還會出現疼痛。 孩子最容易出現皴裂的部位, 是臉蛋和手背。

皸裂:治好皮炎是關鍵

皮膚是有彈性的,

Advertisiment
但是慢性炎症會使皮膚彈性下降, 這時候再受到牽拉, 皮膚就容易出現線狀裂口, 裂口處會很疼痛, 這就是皸裂。 細心觀察會發現, 孩子的手指或腳後跟出現、脫皮、發癢的後, 如果不治療可能會越來越幹, 在活動的時候就容易出現皸裂的口子。

蟲咬皮炎:冬季, 小心被蟎蟲咬

冬季雖沒有蚊子的騷擾, 但跳蚤、蝨子、臭蟲和蟎蟲的攻擊卻不可忽視。 尤其是蟎蟲, 它喜歡藏在床單、被褥、灰塵中, 以人體皮膚脫落的皮屑為生。 如果孩子對蟎蟲不過敏, 就可以和它們互不相擾。 但孩子過敏, 那就麻煩了, 一些發生在冬天的蟲咬皮炎可能就與蟎蟲有關。

冬季皮膚如何正確用藥

皮膚病用藥前, 首先要清洗患部。 對於痂皮, 應先消毒並用食用油軟化後拭去,

Advertisiment
再塗上藥。 對膿性分泌物多的患處, 應先用生理鹽水清洗, 然後塗藥。 皮損處若見直徑大於0.5釐米的水皰, 要以消毒空針筒抽出內容物, 保留皰壁後, 再抹上藥物。 有毛髮的部位用藥前, 應先剃去毛髮, 然後再上藥。

皮膚病用藥的時間和次數也有講究。 藥水和洗劑, 容易因揮發而降低療效, 用藥次數相對要多一些;混懸劑, 用前先搖勻, 一日可以塗多次。 而酊劑、軟膏作用持久, 每天早晚各用1次就可以了。 含凡士林的軟膏、乳膏受溫度影響較大, 貯存時要保持適宜的溫度, 通常放在冰箱冷藏室裡就可以了。 含有機溶劑的皮膚藥水, 要特別注意瓶塞的密閉是否嚴緊, 否則溶劑揮發後會析出結晶, 會影響藥效。

冬季皮膚病用藥選“油的”

Advertisiment

乾燥的冬季, 使人體皮脂分泌減少, 皮膚很容易乾燥、粗糙、脫屑、開裂。 慢性濕疹、乾裂型手癬、魚鱗病等皮膚病患者, 在冬季節症狀會明顯加重。

冬季皮膚病用藥最好選擇油性的, 如軟膏或“油包水”乳劑。 皮膚病藥物的劑型一般分為軟膏、乳劑、酊劑、洗劑、擦劑等。 其中, 軟膏多以凡士林、動物油等為基質, 油性較強, 可防水分蒸發。 比如, 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等患者, 可根據病情需要適當使用。 但軟膏中的油脂不利於散熱, 如果皮膚有糜爛, 不建議使用。

“油包水”型乳劑則是用油和水, 經乳化而成油性較軟膏稍差, 只有輕微的油膩感, 適用於亞急性濕疹等。

相關用戶問答